今年以來,每月15日進行MLF操作已成為慣例。
7月15日,央行公告稱,當日人民銀行開展了400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此次MLF操作是對本月兩次MLF到期和一次定向中期借貸便利(TMLF)到期的續做,其中TMLF續做可繼續滾動,總期限為3年。
Wind數據顯示,7月共有4000億MLF到期,其中7月15日到期2000億,23日到期2000億。此外,7月23日還有2977億元定向中期借貸便利(TMLF)到期。
本次MLF操作利率為2.95%,與上次持平。如何看待本次MLF操作及信號意義?
利率為何保持不變?
從市場利率看,7月15日DR001報2.03%,相比上日上行36.7BP;DR007報2.14%,相比上日上行3.82BP。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近期央行逆回購利率保持穩定,市場利率中樞升至政策利率附近,已預示7月MLF利率會保持不變。
具體看,近期以DROO7為代表的市場利率中樞持續上行,正在逐步向政策利率(央行7天期逆回購利率)靠攏。這一方面旨在壓縮金融空轉套利空間,另一方面也表明,伴隨央行推出和強化各類“直達”工具,寬信用對寬貨幣的依賴程度已有所下降。
此外,近期宏觀經濟修復進程較快,推動央行貨幣政策節奏向邊際收緊方向調整。
5月以來,各類經濟指標已出現邊際改善:5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4%,其中制造業增長5.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環比提高5.87%,一些消費零售指標也出現積極變化,車市和樓市均在回暖。
王青表示,本輪貨幣政策逆周期調節與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最大的不同是,我國宏觀杠桿率處于高位,央行始終將控制系統性金融風險置于政策議程的核心位置。因此,本輪逆周期調節主要由積極財政政策擔綱,貨幣寬松幅度將較為有限。這是2月以來MLF利率下行相對較緩的深層次原因。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副司長郭凱7月10日在2020年上半年金融統計數據發布會上表示,貨幣政策的立場仍然是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靈活適度,更加強調“適度”兩字。
一是總量上要適度,信貸投放要和經濟復蘇的節奏相匹配。如果信貸投放節奏過快的話,快于經濟復蘇就會產生資金淤積,產生信貸資金沒法有效使用的問題。二是價格上要適度。一方面要引導融資成本進一步降低,向實體經濟讓利;同時也要認識到,利率適當下行并不是利率越低越好,利率過低也是不利的。利率如果嚴重低于和潛在經濟增長率相適應的水平,就會產生套利、資源錯配問題,產生資金可能流向不應該流向領域的問題。所以利率要適當下行但也不能過低。
LPR可能會下調
2019年8月,央行推進貸款利率市場化改革,改革后LPR參考MLF,貸款利率則錨定LPR。央行數據顯示,6月20日1年期LPR為3.85%,5年期以上LPR為4.65%,分別相比去年末下降了30BP、15BP。7月20日(下周一)將進行新一輪的報價。
根據去年8月LPR改革新規,MLF利率是當月LPR報價的主要參考基礎。而根據LPR改革以來的一般規律,當月MLF利率不動,通常LPR報價也會保持穩定。
王青表示,特別是在近期貨幣市場資金利率中樞上行、銀行邊際資金成本抬高的背景下,本月LPR報價大概率將保持不變。
但王青也指出,近期監管層已明確今年金融系統向實體經濟讓利1.5萬億,其中主要包括企業貸款利率下行在內的利率下行讓利規模要達到9300億。綜合考慮上半年企業一般貸款利率降幅和全年讓利目標,也不排除7月在MLF利率不變的同時,商業銀行小幅下調作為企業一般貸款利率定價參考的1年期LPR報價,從而引導企業貸款利率更大幅度下行的可能。
對于金融系統讓利1.5萬億,郭凱7月10日在央行發布會上介紹,引導利率下行讓利9300億,直達工具和延期還本付息讓利2300億,減少收費讓利3200億。
郭凱稱,利率下行實現金融體系對實體經濟的讓利規模大約9300億,包括貸款利率下行、債券利率的下行以及通過再貸款、再貼現政策支持的優惠利率貸款的發放。
“LPR降,那么貸款利率跟著一起降;LPR不降,貸款利率也得降。監管部門窗口指導銀行,要求每季度降低LPR點差,因此雖然今年二季度LPR沒有調整,但是我們貸款利率也有下降。總之,貸款利率降幅要比LPR大。”某股份行資產負債部人士表示。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