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化融資大幅增加。
7月14日,中國人民銀行廣州分行公布了2020年上半年廣東金融運行情況。
從社會融資規模情況來看,今年以來,為了積極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挑戰,金融體系加大了對實體經濟的資金支持力度,社會融資規模增量明顯高于去年同期。1-5月,廣東社會融資規模增量2.29萬億元,同比多增1.11萬億元。
制造業中長期貸款增速52.7%
在社會融資結構上,市場化融資大幅增加,其中,地方政府債券融資增加2778億元,同比多增1421億元;企業債券融資增加3272億元,同比多增1676億元;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427億元,同比多增303億元。
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增加1080億元,同比多增1557億元。中國人民銀行廣州分行調查統計處副處長汪義榮解釋稱,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受疫情影響,企業之間票據結算需求增加,簽發量增加;二是銀行表內貸款大幅增加,對銀行與企業之間的票據貼現形成替代,票據融資同比少增。
另外,經過對監管新規兩年多的整改適應,委托貸款和信托貸款止跌回穩,分別減少121億元和15億元,同比分別少減319億元和583億元,從目前情況看,信托貸款已經恢復增長。
從廣東貸款增長情況來看,6月末,廣東本外幣貸款余額18.57萬億元,同比增長16.9%,增速比上年同期高0.8個百分點;比年初增加1.77萬億元,同比多增4946億元。
在新增貸款的投向結構方面,更加集中于企業部門。分部門看,住戶貸款增加4494億元,同比少增111億元,其中消費貸款增加2816億元,同比少增711億元,經營性貸款增加1678億元,同比多增600億元。
汪義榮表示,消費貸款少增,主要是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個人信用卡貸款增長有所放緩,3月份以來隨著國內疫情得到控制和復工復產進程加快,個人信用卡貸款逐步恢復增長。而經營性貸款多增,主要是在金融紓困政策引導支持下,對小微企業主和個體工商戶發放的經營性貸款明顯增多。
另外,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1.31萬億元,同比多增5265億元,占貸款增量比重74.1%,比上年同期提高12.6個百分點。其中,短期貸款增加4932億元,同比多增3090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7210億元,同比多增2378億元,票據融資增加772億元,同比少增279億元。
與此同時,實體行業貸款增長普遍加快,制造業和基礎設施業得到重點支持。
6月末,廣東制造業單位貸款余額1.73萬億元,同比增長20.8%,增速比上年同期高12.8個百分點;比年初增加2521億元,同比多增1578億元;其中,主要受電子、機械、醫藥等先進制造業拉動,制造業中長期貸款增速達52.7%,比年初增加1243億元,同比多增547億元。
基礎設施業單位貸款余額3.72萬億元,同比增長16.4%,增速比上年同期高6個百分點;比年初增加4046億元,同比多增1693億元。
除房地產業以外的服務業單位貸款余額同比增長20.4%,比上年同期高7.2個百分點。包括個人住房貸款在內的房地產貸款保持平穩增長,余額同比增長13.8%,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4個百分點;比年初增加4394億元,同比少增60億元,占各項貸款增量比重24.9%,同比下降10.1個百分點;其中個人住房貸款比年初增加3250億元,同比多增109億元。
住戶部門資金向資本市場、保險等領域分流較明顯
從廣東存款增長情況來看,6月末,廣東本外幣存款余額25.53萬億元,同比增長13.3%,增速比上年同期高1.4個百分點;比年初增加2.29萬億元,同比多增5534億元。
在存款增長結構上,非金融企業部門流動性增加較明顯,存款比年初增加9621億元,同比多增4311億元。上半年金融政策重點關注支持疫情防控和企業復工復產,保供應、保市場主體、保就業,因此新增貸款和新增存款都主要集中于實體企業部門。
隨著財政政策實施力度加大,財政存款向實體部門轉移較多,財政性存款和機關團體存款合計比年初增加1433億元,同比少增1446億元。
住戶存款平穩增長,比年初增加6788億元,同比多增689億元。與此同時,住戶部門資金向資本市場、資管產品、保險等領域分流較明顯,帶動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比年初增加3532億元,同比多增2218億元。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