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高雅
[ 在過去的9年內,倫敦各大銀行的辦公室面積已經減少了大約600萬平方英尺(約合55.7萬平方米)。 ]
華爾街和歐洲的銀行業巨頭們,正在拋棄他們的倫敦據點。
據外媒報道,早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之前,巴克萊銀行等金融機構已計劃放棄其在倫敦金絲雀碼頭的辦公樓。而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在家辦公預計會變得更加普遍,更多打算重新部署業務的銀行將削減其位于倫敦金融城的辦公空間,以節省預算。
房地產基金管理公司科恩斯泰爾(Cohen & Steers Inc.)的歐洲房地產主管庫瑞提斯(Rogier Quirijns)稱,對房地產業主來說,大型銀行已經成為風險較高的租戶。“就倫敦而言,經濟衰退的威脅和潛在的無協議脫歐將會升級這些風險。”
獨立智庫“變革歐洲中的英國”研究員薩爾特(John-Paul Salter)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當前歐盟范圍內的護照制度允許英國的金融機構在單一市場中的任何國家經營,但過渡期內若英歐未達成協議,希望維持現有活動水平的公司將需要在歐盟27國建立分支辦公室,以獲得監管授權,這也是為什么有大量銀行正從倫敦向歐盟轉移的原因。
疫情給了銀行“出逃”的理由
據報道,未來幾個月內,巴克萊銀行(Barclays)可能會放棄其在倫敦的投資銀行總部大樓;瑞士信貸集團(Credit Suisse Group AG)正試圖轉租9個樓層的辦公空間;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也正在重新考量其在倫敦的辦公室面積。
事實上,隨著2008年金融危機后就業崗位開始流失,各銀行在過去十年中已悄然清退了不小面積的辦公空間。根據房產經紀公司世邦魏理仕集團(CBRE)的數據,在過去的9年內,倫敦各大銀行的辦公室面積已經減少了大約600萬平方英尺(約合55.7萬平方米),相當于十幾座倫敦地標性建筑“小黃瓜”(Gherkin)大樓的面積。
而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不僅拖累了經濟,也加速了這一趨勢。根據研究機構聯盟發展(Coalition Development)的數據,第一季度銀行業的裁員加速,12家最大的投資銀行的員工人數下降了5%,是至少六年以來的同期最大降幅。該機構研究主管沙哈尼(Amrit Shahani)稱,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不少銀行機構在疫情前就陷入了困境。沙哈尼還預測,到今年年底,位于歐洲大陸的銀行的員工可能比2019年初減少20%。
近年來在倫敦金融城占據了十幾棟建筑的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 AG),已經決定離開其中的大部分物業。這家銀行去年宣布了一項戰略,要減掉數千億美元的無用資產,并削減多達1.8萬個工作崗位。此外,野村證券和匯豐控股集團都在推銷轉租位于泰晤士河對岸的辦公空間。歐洲最大的銀行匯豐銀行6月表示,它正在重啟一項削減多達3.5萬個工作崗位的計劃。
除了縮減的工作崗位,辦公室本身的發展趨勢也是銀行業的考慮因素。在新冠大流行期間,大量交易員和分析師被迫居家辦公,但這也讓老板們認識到,在家辦公能夠兼具成效與便利。深陷花銷問題的銀行業也因此有了一個減少成本的絕佳機會。
根據房地產服務商第一太平戴維斯集團(Savills)的最新數據,自倫敦在3月中旬開始實行封禁措施以來,倫敦市中心的企業已經尋求清退近100萬平方英尺(約合9.3萬平方米)的辦公空間,其中約16%的需求來自銀行。截至6月中旬,僅有超過三分之一的清退原因與新冠肺炎疫情直接相關。
對商業地產的信心還在嗎
“一些公司正在審視他們已經租下但尚未入住的空間,并考慮是否要轉租一兩層樓。”奧克利說,“已經沒有人認為銀行業會在未來5年成為租賃寫字樓的主力軍。”
的確,房地產服務商戴德梁行(Cushman & Wakefield)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的5年里,在整個倫敦中心地區新簽的寫字樓租賃合同中,銀行和金融公司的占比約為19%,低于2010年至2014年的平均數據23%。但與此同時,媒體、科技公司以及服務型辦公室公司所簽的合同占比,則從同期的27%上升到41%。
此外,外匯經紀商邁肯司(Markets.com)的首席市場分析師威爾遜(Neil Wilson)稱,遠程辦公將幫助巴克萊等銀行削減成本,但如果大型的城中辦公室、客服中心和分支機構關閉,會對周邊企業產生連鎖反應。“每天靠這些辦公室里的白領買午餐存活的小店或者酒館該怎么辦呢?這對經濟的影響將是永久性的。” 威爾遜說。
數據公司Trepp在3月底對美國各銀行持有的1.25萬筆商業房地產(CRE)貸款進行了分析,認為行業損失率可能從2019年的不到1%躍升至從今起5年后的2.5%。該公司執行總經理安德森(Matthew Anderson)稱,大部分的沖擊將在今年和2021年到來,最大的擔憂是租金下降和空置率上升,這將壓縮業主的收入和他們支付貸款的能力。
不過,盡管全球各地的經濟封禁措施威脅到了寫字樓的價值,也可能導致租金拖欠,但房地產老板們依然冷靜,他們仍認為全球企業會對地標性的總部大廈青睞有加。換言之,房地產業也在賭一種可能性,即宅在家里會讓人們更珍視人際交往與互動。
在倫敦擁有兩棟寫字樓的房地產商大波特蘭不動產(Great Portland Estates)的CEO科陶德(Toby Courtauld)稱:“房地產是一種長期規劃。倫敦仍然是全球極其重要的中心,我們認為將短期問題推斷為長期趨勢的做法有些言過其實。”
由于倫敦的大多數銀行員工目前仍在家中工作,最終將有多少辦公空間被清退仍不得而知。但全球房地產顧問萊坊(Knight Frank)的業主服務與商業代理部門全球主管比爾莫-格雷(William Beardmore-Gray)表示:“我確信的是,全球主要的辦公中心地區不會因此而變小,因為我們的互動方式是無法動搖的。”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