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重利好的持續推動下,銀行板塊迎來“普漲”行情,現已連續四日全線飄紅。市場普遍關心的是銀行股蟄伏日久,這次能否擺脫低估值的陰影?哪些銀行能夠跑贏大盤?
行情或許是曇花一現,回歸價值才是主線。值得一提的是,長沙銀行(601577,股吧)等一批基本面穩定,且以零售業務突出的中小銀行近日被投資機構重點關注。券商研報指出, 零售業務沒有對公不良貸款的包袱,基本面修復速度更快。
迎來估值修復期
消息面上,此輪上漲得益于經濟弱復蘇及貨幣政策精準發力,銀行“混業經營大討論”也助力銀行板塊走強。多名券商分析師認為,上漲邏輯是低估值板塊的修復補漲,同時看好銀行股后市表現。
上半年受“讓利”等多重因素疊加影響,市場悲觀情緒掣肘銀行板塊整體估值,如今或將迎來配置窗口期。中泰證券表示,銀行板塊目前的估值水平處于歷史低位,PB僅為0.71倍,分位點3.2%。與其他板塊相比,估值也是最低,PE僅為5.8倍,在低利率環境下具備顯著的投資價值。以長沙銀行為例,目前PB為0.89,在銀行股中處于中上水平,PE為5.26,未來存有較大空間。
對此,機構提醒關注處于低估值且低關注度范疇的銀行股。民生證券表示,前期因為疫情沖擊估值被過度壓制,但是業績穩定,風控能力突出的銀行股,業績預期將保持樂觀。
不過,從中長期來看,銀行股配置還需回歸基本面。除了盯準行業龍頭,安信證券建議關注零售銀行,主要是因為疫情之下零售不良暴露較早,預計零售銀行的不良生成會率先見頂。
民生證券也認為,下半年的消費刺激政策將改善零售貸款的信用風險,“保就業”的政策目標為零售風險的暴露“兜底”。零售標的因為沒有對公不良貸款的包袱,基本面修復速度更快。
長沙銀行轉型結碩果
得益于深化改革以及持續推動零售轉型,長沙銀行綜合實力顯著提升,品牌價值獲得權威認可。在英國《銀行家》雜志7月1日公布的“2020年全球銀行1000強”榜單中,長沙銀行位列全球第229位,較2019年上升了44位。
據了解,長沙銀行是湖南省首家區域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和法人金融企業。近年來堅持深耕湖南,做“湖南人的主辦銀行”的定位,著力打造“智慧金融、縣域金融、綠色金融、科技金融”四大特色戰略品牌。目前公司業務連續四年在長沙市場保持第一名,零售業務目前已趕超成為長沙市場第二名,資產質量日益優化。
獲得資本認可的底氣來源于業績。長沙銀行2019年業績亮眼,資產規模突破6000億元,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70.17億元,同比增長22.0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0.80億元,同比增長13.43%;凈利差2.55%,同比提升0.21個百分點;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ROE)15.61%,整體處于優良水平。
發力零售筑起“護城河”。2019年,長沙銀行零售發展大踏步向前,個人業務占比提升至32.78%。在金融科技的強力驅動下,長沙銀行零售業務在資產、負債、收入、盈利中的占比逐年快速提升,已成為該行戰略轉型的堅實支撐。
疫情影響尚在承受范圍內。一季度疫情影響讓銀行資產質量和息差水平承壓,長沙銀行董事長朱玉國在業績說明會上表示:"短期來看,疫情對于我行資產質量、經營指標以及短期利潤會有一定的影響,但整體都在可控范圍。”
截至一季度末,長沙銀行不良貸款率1.24%,優于上市銀行平均水平。另長沙銀行一季度貸款增速和息差均處于較高水平,ROE位居上市銀行第四位,近半年已有7家機構給出“增持”評級。
資本補充步履不停。去年12月,長沙銀行6000萬股優先股發行完成,核心一級資本將得到有效補充。今年3月,股東和管理層積極出手“護盤”,第一大股東長沙市財政局與公司管理層合計增持近億元,彰顯了對企業發展的信心與決心。
迎著“混業經營”的東風,長沙銀行加碼銀證合作。據悉,7月3日下午,浙商證券與長沙銀行達成全面戰略合作。雙方因體量相當、背景相似、基礎相同結緣,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合作基礎。
長沙銀行董事長朱玉國對此表示,長沙銀行與浙商證券將以此次簽約為契機,構建長期、穩定、共贏的重要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堅守以客戶為中心的價值導向,持續提升服務口碑,共同服務好支持實體經濟建設。
截至6日收盤,長沙銀行封漲停板,報收9.43元/股,股價創半年以來新高。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