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基本面看,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總供求基本平衡,貨幣政策保持穩健,不存在長期通脹或通縮的基礎。
“今年物價漲幅有望保持在合理區間運行,惡性通脹和通貨緊縮都不會發生。”7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青年課題組在《中國金融》發表文章指出。
央行課題組稱,“保持貨幣幣值穩定,并以此促進經濟增長”是《中國人民銀行法》規定的我國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在當前遭受疫情沖擊、經濟逐步復蘇的特定背景下,既要防通脹也要防通縮,兩手都要硬。下一階段,要堅持建設好現代中央銀行制度,更加有效地發揮宏觀政策協同作用。人民銀行將繼續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前提下,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引導廣義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明顯高于上年,保持物價水平基本穩定。
2019年至2020年1月份,我國CPI同比漲幅逐步走高,主要是受供給側因素擾動,結構性特征明顯。在此背景下,結合疫情防控期間少數緊俏物資價格短期上行的現象,有觀點稱我國可能出現“惡性通脹風險”。
但數據顯示,5月份,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上漲2.4%,環比下降0.8%,同比漲幅連續三個月大幅回落,時隔八個月重返“2時代”。
央行課題組表示,近期CPI漲幅趨于下行,事實上已進一步證偽“惡性通脹論”。2019年至2020年初,CPI同比漲幅從2%以下逐步走高至5%以上,主要受食品價格尤其是豬肉價格較快上漲所拉動,今年前兩個月還疊加了疫情對供給的影響,既有結構性特征,又有階段性特點。隨著各部門保供穩價舉措有力實施,復工復產逐步恢復,食品價格已多月呈現回落態勢。
截至6月23日,豬肉、蔬菜、農產品(000061,股吧)價格分別較2月中旬的年內高點下跌13.0%、28.9%、16.4%。5月CPI同比上漲2.4%,漲幅較1月份收窄3個百分點,已連續四個月下行。預計今年全年CPI將呈“前高后低、逐季下行”態勢,明顯回升的概率不大。總的來看,我國糧食持續豐收、制造業基礎雄厚、“房住不炒”定位得到堅持、新業態經濟蓬勃發展,食品、衣著、居住、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和娛樂等多個CPI分項價格均將保持在合理區間運行。
此外,近幾個月,同樣受結構性因素影響,CPI漲幅較快回落,PPI漲幅再次落入負值區間,又有觀點認為這反映出了典型的“通縮風險”。
對此,央行課題組指出,非食品和工業品價格低位運行,是總需求仍然偏弱的反映,但不會出現典型的通貨緊縮。
短期看,由于2019年第四季度至今年第一季度物價水平基數較高、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年內大幅下跌、我國總需求恢復尚待時日,非食品價格漲幅較低,PPI同比漲幅在1月份短暫回正后再次轉負,一段時間里我國物價漲幅仍可能短暫性、結構性地趨于下行。但如果不考慮疫情二次全面暴發等突發因素,2020年全年CPI漲幅預計處于近年來波動中樞位置附近。隨著今年下半年投資和消費需求進一步回暖,工業品價格同比降幅有望趨于收窄,非食品類價格保持相對穩定,不存在典型通縮的風險。同時,我國貨幣信貸規模保持平穩增長,2020年5月末廣義貨幣(M2)同比增長11.1%,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增長12.5%,有力對沖了疫情影響。第二季度以來多項主要經濟指標持續回暖向好,這與典型的通貨緊縮也完全不同。
央行課題組稱,從基本面看,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總供求基本平衡,貨幣政策保持穩健,不存在長期通脹或通縮的基礎。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