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投資者的逐漸成熟,資產配置理念被越來越多投資者認可。在投資底倉的配置上,寬基指數憑借其高透明、高分散、低成本等特性脫穎而出。 相比主動管理型基金,寬基指數持倉更加分散,可以避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降低偶發的個股“黑天鵝”事件對整個產品收益的影響。
正是因為看好寬基指數的長期投資價值,永贏中證500ETF蓄勢而發,據悉,該產品發行截止至7月10日。中證500是中盤股的代表,由上海和深圳證券市場中市值大、流動性好的前301只-800只股票組成,綜合反映中國細分領域龍頭股價表現。其前三大權重行業分別是醫藥生物、電子、計算機。這三大科技含量很高的行業,合計占到該指數近三分之一的權重。回顧上半年,這三大行業表現可謂可圈可點。
萬得數據顯示,中證500自指數基日2004年12月31日起至2020年5月31日,累計漲幅高達440.63%,大幅跑贏同期滬深300的286.7%和上證50的233.05%,相較于大盤藍籌股,中小市值公司的長期投資價值凸顯。同時,根據萬得數據,從2007年至2020年5月29日,在上證綜指3000點以下買入中證500指數,并持有一到五年,正收益概率最低70%,持有五年正收益概率超97%。所以,越來越多投資者將寬基指數作為了長期定投的標的。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萬得數據,截至2020年6月2日,永贏中證500ETF在全市場中證500ETF產品中具有最低水平的管理費率及托管費率(0.15%+0.05%),而市場上所有中證500ETF的平均費率是0.44%,在復利的威力下,省下的就是賺到的。
永贏中證500ETF擬任基金經理萬純認為,過去十年中美主要股指盈利增速相當、ROE中樞接近,但由于估值拖累,A股十年幾乎沒漲,而美股走出十年長牛;而造成估值較大差異的原因來自“行業結構”、“長端利率”和“風險偏好”三方面 ;展望未來,中國在經濟結構轉型+長端利率存下行空間+外資、長線、居民資金入市下,估值修復有望推升A股走出慢牛行情,以beta收益為核心且與國家基本面高度相關的寬基指數或將分享新經濟轉型升級的紅利。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