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收益存款產品越來越少了。”一位熱衷于中小銀行高收益存款及理財產品的投資人士向《中國經營報(博客,微博)》記者反映道。
6月17日,記者登錄多家互聯網平臺,發現“銀行精選”中推薦的銀行存款產品數量大大減少,且收益普遍下調。此外,記者還注意到,近期有城商行繼續壓降“智能計息”的產品及功能,“高息”存款不斷離場。
記者了解到,自去年以來監管嚴查的智能存款以及結構性存款,都在一定程度上抬高了銀行負債端成本。隨著“高息”存款不斷被整治,銀行負債端成本也逐漸下降,但受訪中小銀行特別是地方性銀行及民營銀行人士均表示,負債成本下降并不代表攬儲壓力下降,未來在規范的存款市場,更需要策略和提升投研能力來維護客戶關系和保持市場競爭力。
長期存款產品利率走低
近日,多家互聯網平臺銀行存款產品數量減少,且收益普遍下調。
6月17日,記者登錄度小滿金融APP,在“銀行精選”欄目中只看到6款銀行存款產品,其中一款為某城商行3年期大額存單需每日0點開搶,目前已售罄。其余5款為民營銀行中關村(000931,股吧)銀行和新安銀行產品,收益最高的為中關村銀行5年定期存款,利率為4.875%。
京東金融平臺的銀行存款產品相對較多,6月17日共上架36款產品。其中4款產品利率最高,達4.875%,分別為中關村銀行5年定期存款、福建華通銀行5年定期存款、貴陽農商行5年定期存款以及哈密銀行5年定期存款。而之前收益可以達到5%及以上的銀行存款產品已經不存在。
融360大數據研究院分析師劉銀平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近期,互聯網平臺上的存款在售產品減少,售罄產品增多,且利率在5%以上的存款產品消失,一方面是因為互聯網存款更受投資者青睞,很多高利率存款要定點搶購才能買到;另一方面是因為互聯網存款利率普遍較高,監管限制該類存款規模過快增長,銀行自己也需要控制攬儲成本。”
此外,記者還了解到,近日某城商行發布消息稱,暫停定活智能存產品功能,原因是根據監管相關規定及業務開展需要。據悉,該產品功能為:銀行卡活期存款超出1000元的部分,每高于100元整數倍部分存夠多久就按多久的定期利息給付。
據了解,該行暫停該產品后,對于已簽約定活智能存產品功能的存量客戶,2020年6月16日及之前已經轉存虛擬定期的部分,該行仍按照原約定利率計息;自6月17日起,對于存量開通定活智能存產品功能的客戶,卡內新增的高于1000元且為100元整數倍的部分,該行將不再提供轉存服務。
據了解,上述產品功能在存續的幾年中,因為可以滿足客戶的財富增值需求,一直較受歡迎。“一般客戶活期銀行卡余額通常會高于1000元,超出的部分且為100元整數倍金額,如果客戶不支取就按相應定期的利息計算,這樣省去了后顧之憂,只要客戶了解到這一功能都會開通的,也給我們帶來較好的評價和客戶黏性。”該行一名業務人員表示。
“定活智能產品及功能不是小銀行的原創,之前很多大中型銀行也推出過類似產品或功能,但大部分已經暫停。”該行業務人員表示。
此前,智能存款以及智能計息的產品功能在中小銀行及民營銀行較為流行。但隨著監管明確管理,今年以來多家銀行已陸續下架相關產品,停售智能存款產品,處理方式多為:停售日前的儲戶仍可按原定利率支取,但停售后將另行規定或按活期執行。
“要做好客戶的教育和解釋工作,大到監管政策小到銀行具體的安排,并及時給客戶推薦替代性產品,雖然利率不及之前的智能存款,但目前各家銀行存款產品收益普遍下降,客戶也了解行情,大多數可以理解。”華北某城商行負責個人存款業務的管理人士表示。
負債成本降低不等于攬儲壓力消失
近期,隨著智能存款和結構性存款的壓降,對這兩類存款產品占比較高的銀行來說,攬儲壓力或將增大,受到的影響也會更大。
中信證券(600030,股吧)分析師明明認為,短期來看結構性存款的壓降部分很可能會轉移到一般存款,對中小銀行不利。除此以外,一般性存款難以完全實現短期內對結構性存款的有效替代,結果很可能反映為部分銀行的負債縮表。
另一方面,近期理財產品收益有小幅回升,分析人士認為,除工業生產繼續回暖,市場利率也有所回升等因素影響外,由于年中銀行考核壓力加大,攬儲壓力加大,在一定程度上推升了理財產品收益率。
從機構實際體驗來看,華東地區某城商行人士告訴記者:“現在存款增長較快,大家都不消費,都去存款了。”
“受疫情影響,線下營銷停滯,但存款增長沒有受影響,增長較快,客戶通過手機APP等線上渠道辦理存款。” 上述華北某城商行負責個人存款業務的管理人士表示,但目前存款增長情況好并不代表銀行攬儲壓力小,“相反同一區域間中小銀行競爭更加激烈了,如何用有限的產品吸引更多的客戶是前所未有的難題”。
在劉銀平看來:“目前,銀行攬儲壓力普遍較高,盡管貸款利率大幅下調,但銀行為了讓存款規模保持一定增速,并未同步下調很多存款利率,導致存貸利差持續擴大。今年以來,銀行中短期存款利率并未下調,只有長期存款利率小幅下跌。臨近季末,銀行面臨考核,銀行攬儲壓力加大,短期內存款利率下跌的概率不大。”
談及未來中小銀行如何構建負債能力,劉銀平表示:“首先,中小銀行需要拓寬攬儲渠道,除了銀行自身渠道之外,未來將會有更多銀行選擇與互聯網公司合作;其次,中小銀行可以對不同客戶提供差異化服務,比如對大客戶提供種類更多、利率更高的存款;第三,中小銀行存款來源不穩定,會更加傾向于吸收長期存款,比如提高長期存款利率或增加長期大額存單發行量。不過由于在網點、客戶、社會公信度等方面都不及全國性銀行有優勢,所以中小型銀行仍然需要通過高利率存款來吸引儲戶。”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