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第十二屆陸家嘴(600663,股吧)論壇在上海舉行,本屆論壇主題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2020:新起點、新使命、新愿景”。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郭樹清針對未來金融管理部門重點工作、宏觀經濟政策領域等方面進行發言。
金融管理部門將繼續以穩就業保企業為重點
在會上,郭樹清談到,金融管理部門將繼續以穩就業保企業為重點,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加速推動國民經濟恢復正常循環。
第一,進一步鼓勵銀行與政府加強合作。“疫情災難造成的損害是一種不可抗的外部沖擊,各類市場主體都無法自主回避。因此各級政府有責任也有能力向銀行業機構提供區域內經濟和企業的信息。”郭樹清表示,相當一批企業受疫情影響嚴重,暫時遇到困難,但有市場發展前景,誠信記錄良好。銀政雙方應當積極協商確定救助方案,特別是要做好應急融資接續,同時防范道德風險。要努力在多個層級上實現財政與金融的相互支持和密切配合。銀行應推出更多無抵押、低利率的信貸產品,各級政府通過財政貼息、擔保補貼分擔成本和損失。在支持投資方面,應適當提高地方專項債券用作項目資本金比例,加大配套銀行資金支持,盡快形成更多的實物工作量。
第二,強化政策性金融在逆周期調節中的作用。今年政策性銀行安排信貸規模比去年多增近1萬億元,債券發行規模也將增加,可用資金大幅提升。另外,國開行和進出口銀行安排專項紓困資金,金額合計1000億元。新增1000多億元轉貸款規模,主要提供給中小銀行,特別是互聯網銀行,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政策性融資擔保要提高覆蓋面,降低擔保費率,合理分擔風險損失。
第三,更好地發揮保險特有的抗風險作用。擴大風險保障覆蓋面,增加營業中斷險、出口信用險產品供給,針對抗疫減災和農業農村等薄弱環節,推出更多保險品種。支持疫后重建,加大理賠力度,提高理賠效率,實現應賠盡賠、能快則快,使受影響的個人和企業盡快拿到賠付資金,恢復生產消費。保險機構要加大對企業中長期債券的投資,保險資金平均久期為13年,目前保險資金運用余額近20萬億元,而投資企業債券余額只有2.2萬億元,潛力巨大。可將更多資金用于購買企業中長期債券,特別是電信、交通、新老基建等需要巨額中長期資金的行業。
第四,支持資本市場發揮更廣泛更積極的作用。今年以來,我國新增社會融資規模中,債券和股票融資占比35.9%。目前我國債券市場和股票市場市值已居全球第二。
郭樹清談到,近期,中國銀保監會擬推出六項舉措支持資本市場發展。一是增加新的機構投資者,批設更多銀行理財子公司和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允許境外專業機構發起設立控股理財公司。二是加大權益類資管產品發行力度。支持理財子公司提高權益類產品比重,信托公司發行證券投資信托產品,保險機構發行組合類產品。三是推進銀行與基金公司、銀行與保險公司等各類機構深度合作。鼓勵銀行及理財子公司將更多符合條件的公募基金管理人納入合作機構名單,研究出臺保險機構投資私募理財產品和私募股權基金的相關政策。四是引導商業銀行有序處置非標不良資產,鼓勵新設理財子公司加大證券投資。五是支持保險公司通過直接投資、委托投資、公募基金等各種渠道,增加資本市場投資,特別是優質上市公司的股票投資。六是對保險公司權益類資產配置實行差異化比例監管,引導保險機構將更多資金配置于權益類資產。
第五,采用多種金融工具打通和修復全球供應鏈。要努力增加對國際產業鏈企業融資支持,幫助其拓展海內外市場,提高出口轉內銷比例。要支持出口企業與外國合作伙伴盡早恢復商貿往來,通過提供買方信貸等融資方式穩定出口訂單,運用好出口信用保險分擔風險損失。大力發展供應鏈金融,優先保障龍頭企業和關鍵環節資金需求,暢通和穩定上下游鏈條。
中國不會搞大水漫灌,更不會搞赤字貨幣化和負利率
在宏觀經濟政策領域,郭樹清表示,國際社會要加強溝通協調,盡可能形成合力,增大正面效果,減少不利影響。
郭樹清表示,大型經濟體應當主動考慮自身政策的外溢效應,自覺平衡好內外部影響。當今世界經濟已高度一體化。制定和出臺政策要加強與其他國家的溝通協調,平滑外溢風險,共同維護國際社會整體利益。特別是美歐日等發達國家,對周邊和全球的欠發達國家影響很大。在以美元為主導的國際貨幣體系中,美聯儲一定程度上扮演了世界央行角色,對全球經濟金融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在制定政策時過于“內向”,就有可能侵蝕全球金融穩定的基礎,也很可能會透支美元和美國信用。
郭樹清還指出,各國已經出臺的財政金融刺激措施規模和力度之巨大,史無前例。在初期作用甚大,邊際效用逐步在遞減。目前來看,疫情還可能在一段較長時期內與我們的生活并行共存。“我們知道,不少國家和地區還在謀劃出臺新的刺激措施。建議大家三思而行,應當為今后預留一定的政策空間。中國十分珍惜常規狀態的貨幣財政政策,我們不會搞大水漫灌,更不會搞赤字貨幣化和負利率。”
郭樹清強調,在金融領域中國將一如既往、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努力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完善配套法規制度和金融基礎設施建設。鼓勵中外機構在產品設計、股權投資、公司治理和人才培養等方面開展合作,提高外資參與中國市場的深度。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逐步拓展計價結算、交易和儲備功能,提高人民幣可自由使用程度。支持區域金融改革開放,特別是上海自貿區先行先試。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具有獨特的優勢和豐富的經驗積累,完全有能力繼續發揮更大的作用。
目前,上海正在努力推進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滬港兩地可進一步加強互動交流,相互促進提升。“我們也將與香港金融管理部門保持密切溝通,為進一步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深化兩地金融合作創造更加有利條件。”郭樹清說道。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