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與人民幣國際化相輔相成
今年,上海迎來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階段性收官之年。按照要求,2020年上海要基本建成“與我國經濟實力以及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
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與人民幣國際化相輔相成,國際金融中心可為貨幣國際化提供必不可少的市場平臺,而貨幣國際化則是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重要貨幣條件。央行行長易綱曾在2019年陸家嘴(600663,股吧)論壇上明確提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將來一定是基于人民幣資產形成的國際金融中心。
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加速建設已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取得積極成效,上海正逐步形成包括交易、清算、結算、支付等在內的完整金融生態鏈,人民幣計價體系初步建立。今年,上海更是相繼出臺了相關措施,在臨港新片區先行先試,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時值2020年第十二屆陸家嘴論壇召開之際,站在新起點上,市場更關注、也更期待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將與人民幣國際化如何攜手前行。
人民幣國際化已取得積極進展
隨著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不斷推進,近年來,人民幣國際化取得積極進展。人民幣已成為全球第三大SDR(特別提款權)權重貨幣、全球第五大支付貨幣,且境外投資者配置人民幣資產需求顯著增加。
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2月,境外機構和個人持有境內人民幣金融資產總量增加至6.41萬億元,較2018年末增加15657.01億元,同比增幅達32.3%。
人民幣投融資渠道也在不斷拓寬。比如銀行間債券市場加快對外開放,銀行間市場的境外機構投資者范圍、發行主體類型及業務范圍等不斷擴大,準入管理流程逐步簡化;資本市場中,近來MSCI(明晟)、富時羅素、標普道瓊斯三大國際指數紛紛將A股納入并不斷提升權重;QFII/R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制度)規則持續優化。
2020年5月,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布相關規定,落實取消QFII/RQFII投資額度限制,明確并簡化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期貨投資資金管理要求,進一步便利了境外投資者參與我國金融市場。
“這是一個重大的變化,”興業銀行(601166,股吧)首席經濟學家、華福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對記者稱,“這意味著,資本賬戶開放的程度大幅提高,可通俗地理解為海外機構投資者在中國購買債券和股票不再有總量的限制。”
央行上海總部的信息顯示,今年5月份,新增12家境外機構主體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截至5月末,共有828家境外機構主體入市,其中450家通過直接投資渠道入市,548家通過債券通渠道入市,170家同時通過兩個渠道入市。
此外,黃金國際板功能也有所提升,原油期貨市場規模逐步擴大,上海期貨交易所螺紋鋼、銅、鎳等多個期貨品種交易量位居全球前列,原油期貨成交量居全球第三位;同時,以人民幣計價的“上海價格”持續擴容,“上海金”、“上海油”、“上海銀”、“上海銅”等以人民幣計價的基準價格相繼推出。
在業內人士看來,經過多年發展,上海已成為全球金融要素市場和基礎設施最齊備的城市之一;成為我國金融產品最為豐富、金融開放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尤其是上海建設全球性人民幣產品創新、交易、定價、清算和業務中心,為人民幣跨境投融資提供了更加高效便利的市場平臺,為人民幣國際化提供了堅實的市場支撐。
更多改革創新正在路上
在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中,上海一直是“橋頭堡”和“領頭羊”。
此前上海曾借助自貿區金融改革推動跨境人民幣業務穩步發展,在自貿區創新設立本外幣一體化的自由貿易賬戶體系,率先建立宏觀審慎的跨境資金流動管理制度。到了今年2月,上海市政府聯合多個部門又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快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和金融支持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意見》(下稱《意見》),通過在臨港新片區先行先試,繼續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比如,便利新片區內跨境人民幣的結算業務、探索開展本外幣合一的跨境資金池試點、試點開展境內貿易融資資產跨境轉讓業務等。
再如,市場方面,繼續擴大債券市場對外開放,進一步便利境外投資者備案入市,豐富境外投資者類型和數量;逐步推動境內結算代理行向托管行轉型,為境外投資者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提供多元化服務。
《意見》還特別提到要發展人民幣利率、外匯衍生產品市場,研究推出人民幣利率期權,進一步豐富外匯期權等產品類型。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首席專家兼學術委員會主席李揚對第一財經表示,這是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一大亮點。“衍生品市場的發展不僅能豐富人民幣金融資產的配置,還能有效對沖匯率波動的風險。對于貨幣而言,本幣市場的深度是成為國際貨幣的關鍵。如果貨幣市場中沒有衍生品,那么就意味著沒有避險工具,不利于國際機構進行資產配置,進一步則不利于國際化。”
未來,可以預見的是,關于人民幣國際化的更多改革創新還將推出。有觀點提及,上海要加強在岸和離岸市場的互動發展,即支持離岸市場發展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方面,隨著人民幣國際化步伐的加快,除了香港以外,倫敦、新加坡、法蘭克福、悉尼等地區人民幣離岸市場也在加快發展。下一階段,上海需積極開展與其他離岸人民幣市場的交流、互動與合作,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共同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