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黃蕾 據記者統計,截至6月15日,地方銀保監局和銀保監分局針對銀行共開具1297張罰單(以處罰決定在網上公布時間為準),其中針對農商行開539張罰單,占比近42%,涉及218家農商行。統計違法違規事由可發現,有113家農商行因其貸款投放及管理問題被罰,占比過半。
其中,因貸款審查不嚴、違規發放房地產貸款、掩蓋不良資產等問題,陜西秦農農村商業銀行及5家支行和24名員工被陜西銀保監局共開具58張罰單,合計罰款974萬。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監管對于銀行發放涉農、小微企業貸款提出要求,共有23家農商行存在虛增、虛報、錯報涉農或小微企業貸款數據問題,其中21家為江西省境內農商行。
此前,銀保監會曾在部分地方中小銀行機構現場檢查后,指出存在的八大問題,其中之一為違規辦理信貸業務和處置不良資產。從今年領罰的農商行情況看,部分農商行在貸款投放及管理上的確存在問題。
銀保監會指出,部分地方中小銀行在違規辦理信貸業務和處置不良資產方面,主要存在三大問題,分別為:(一)信貸資產風險分類不夠審慎。有的機構將關注類、次級類貸款劃分為正常類,將次級類貸款劃分為關注類;(二)貸款資金被挪用。有的機構向貿易公司發放貸款,實際被借款人之外的企業使用;有的機構向建筑公司發放貸款,信貸資金最終回流至借款人;(三)資產處置和轉讓不規范。有的機構轉讓信貸資產,受讓價款大部分來自本行資金。
具體到農商行層面,從罰單信息可以看到,有9家農商行存在貸款風險分類不準確問題。23家農商行及其員工涉及貸款挪用問題,如長沙農村商業銀行有貸款資金被挪用于入股該行,深圳農村商業銀行存貸款資金被挪用于繳納土地出讓金現象,浙江青田農村商業銀行則存在貸款資金被挪用后用于支付土地出讓金、流入房地產企業賬戶和股市等行為。
14家農商行存在違規處理或掩蓋不良資產問題,比如山東河東農村商業銀行通過以貸收貸方式處置不良資產,湖南嘉禾農村商業銀行換名轉貸掩蓋不良貸款,營口農村商業銀行借道銀行、企業進行不良資產非真實性轉讓,實現不良資產虛假出表。
更多農商行存在的信貸業務問題,主要體現在違規發放及貸款“三查”(即貸前調查、貸時審查、貸后檢查)不嚴上。違規貸款對象包括房地產開發企業、股東關聯企業、小額貸款公司、銀行實際控制的空殼公司、個人等。
比如杭州聯合農村商業銀行,浙江縉云農村商業銀行向關聯方發放無擔保貸款,安徽來安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泗縣農村商業銀行、安徽宿州農村商業銀行關聯方貸款授信超標;云南楚雄市農村商業銀行因貸款資金流入與借款人有關聯的小額貸款公司等原因被罰;溫嶺農村商業銀行和鹿城農村商業銀行因為向公務員發放經營性貸款等原因被罰。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