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大概率維持上月水平。
6月15日,在前期預告下,央行MLF(中期借貸便利)操作如約而至,但操作規模僅2000億元,明顯少于本月7400億元的到期量;同時,此次MLF操作利率2.95%與上次持平,意味著MLF“降息”預期落空。
基于此,不少業內人士認為,6月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下降的概率大幅降低,預計維持上月水平,同時本月貨幣政策操作空間也在變小。但長期來看,貨幣政策寬松態勢難言改變,年內仍存降準降息可能。
受此影響,債市方面,國債期貨午后沖高回落,漲幅收窄,10年期主力合約漲0.12%,5年期主力合約漲0.10%,2年期主力合約接近收平。
MLF量縮價平
6月共有7400億MLF到期,分別是6月8日到期5000億元、6月19日到期2400億元。
在6月8日巨量MLF到期時,央行未進行MLF續作,而是開展逆回購操作進行對沖,當日央行預告稱,將于6月15日左右對本月到期的MLF一次性續做,具體操作金額將根據市場需求等情況確定,此舉給市場留下了想象空間。
如今,央行的續作如期而至,但在“量”上,并未給市場帶來驚喜。6月15日,央行發布公告稱,為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人民銀行開展2000億元MLF操作,充分滿足了金融機構需求。考慮到15日有1200億元逆回購到期,因此實現凈投放800億元。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此次的縮量續作顯示了當前市場流動性整體充裕,市場利率仍低于MLF招標利率,機構通過MLF融資的需求較為有限。
這在數據上也有印證,目前市場流動性仍然較為寬松,官方指標DR007(銀行間市場上存款類機構7天期質押式回購利率)近日再度降至2%以下,處于歷史較低水平。最新數據顯示,6月15日,截至下午14時,DR007加權平均利率報1.7863%,較前日下降12.03BP,隔夜質押式回購利率DR001加權平均利率報1.4705%,較前日下降4.56BP。
Shibor(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方面,短端品種多數下行,隔夜Shibor下行5.2bp報1.4770%,7天期Shibor下行16.1bp報1.8550%,1個月期Shibor則上行1.7bp報1.9160%。
除了“量 ”上,此次MLF操作的價格也備受市場關注,這對于本月LPR報價具有較強的信號意義。15日之前,市場對于MLF利率是否調降存有分歧,有觀點分析稱,盡管目前資金面較為寬松,但中長期而言現邊際趨緊態勢,市場流動性壓力亟待緩解,6月MLF利率有望小幅下調。
而15日,MLF中標利率為2.95%,與上次持平,意味著“降息”預期落空。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MLF利率未做下調,有助于穩定當前市場利率水平,防范金融空轉。
近期,由于市場利率大幅低于政策利率水平(其中4月DR007均值偏離央行7天期逆回購利率達74個基點),貨幣市場“滾隔夜”加杠桿、結構化存款套利等現象抬頭,政策層面也多次提到“資金空轉套利”問題,由此,監管層加大了對資金空轉的打擊力度。
比如,通過推高短端利率壓縮套利空間,可以看到,自5月下旬以來,隔夜和7天利率大幅上行,月末雙雙突破2.0%;進入6月以來,兩個利率的月內均值仍分別處于1.73%和1.88%的高位。
王青進一步稱,“短期內市場利率持續處于較高水平,實際上也是在釋放繼續遏制金融空轉的政策信號。”此時如果下調MLF利率,市場利率則將隨之出現一定幅度的下調,不利于穩定市場預期及鞏固防范金融空轉效果。
另外,這也體現了央行貨幣政策操作的靈活性和適度性。5月信貸和社融數據繼續保持同比多增,存量增速延續了3月以來的持續上升勢頭。數據顯示,5月社融增量為3.19萬億元,高于預期;新增信貸1.48萬億元,略高于預期;同時,M1增速回升至6.8%,創兩年來新高。有觀點稱,近期強勁的信貸、社融數據,對央行保持6月MLF利率不變、合理把握貨幣政策邊際寬松節奏提供了支撐。
LPR大概率保持不變
此次MLF操作明晰后,市場上對于LPR利率是否調降的分歧有所消減,多數觀點認為,本月20日LPR報價大概率也會與上月持平,且本月貨幣政策操作空間較為有限,降準、“降息”的概率更小。
數據顯示,5月20日LPR報價為,1年期LPR 3.85%,5年期以上LPR 4.65%。王青稱,年初以來,商業銀行利差持續收窄,加之近期市場利率上行,實際上在抬高銀行邊際資金成本,本月銀行主動壓縮LPR報價加點的動力不足。因此,6月MLF利率不變,意味著20日LPR報價也將大概率維持上月水平。
中信證券(600030,股吧)固收首席分析師明明也對記者表示,按照當前情況分析,本月LPR報價很可能保持不變,市場對于降準和政策利率下調的預期也在降低;加之近期美元走強,考慮到外部因素,貨幣政策操作總體保持謹慎態度。
方正證券(601901,股吧)首席經濟學家顏色亦提及,6月降準概率較小,一是考慮到目前金融體系對基礎貨幣的需求并不太大,二是商業銀行購買政府債對流動性的增量需求沒有想象的大,再加上前幾個月連續降準,需要消化吸收,因而6月不一定會降準。
而關于后期貨幣政策的走向,業內的共識仍在于貨幣政策寬松態勢難言逆轉。一方面,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已確定“綜合運用降準降息、再貸款等手段,引導廣義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明顯高于去年”的貨幣政策基調;另一方面,“寬信用”正在持續進行,同時,貨幣政策需與財政政策聯動發力。
“長期來看,年內降準、政策利率下調等仍值得期待。”東吳證券(601555,股吧)固收首席分析師李勇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但這可能取決于具體政策的實施效果,降準降息有可能作為這一輪寬信用政策的補充或助力。”
他進一步稱,未來政策的著力點更有可能是針對復蘇困難的小微企業等進行精準滴灌,如通過“定向降準+降準置換”等方式,或滿足時點的流動性需求,或支持實體經濟的恢復。
王青也明確提出,“下半年MLF招標利率仍有40BP左右的下行空間,8月MLF‘降息’或將重啟,進而引導1年期LPR報價下調。”
他分析稱,這主要是受四方面因素影響:海外疫情正在形成第三波,下半年經濟回到6.0%左右的潛在增長水平面臨一定挑戰;預計未來一段時間外需下滑狀況將延續,需國內消費、投資發力對沖;考慮到當前穩就業已成為最重要的宏觀經濟管理目標,包括貨幣邊際寬松在內的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需求會進一步上升;5月CPI同比已降至2.4%,處于3.0%以內的溫和區間,通脹的持續降溫將為進一步降息鋪平道路。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