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年中,市場又高度關注央行是否會降息。6月8日,央行公告稱,人民銀行將于6月15日左右對本月到期的中期借貸便利(MLF)一次性續做,具體操作金額將根據市場需求等情況確定。
今年上半年央行兩次調整MLF利率:2月17日一年期MLF調降10bp至3.15%,4月15日一年期MLF調降20bp至2.95%。Wind數據顯示,下周五6月19日有2400億MLF到期。基于央行的公告,市場認為15日大額MLF續作是相對明確的,央行是否會選擇降息、什么時間選擇降息成為關鍵。
中信證券(600030,股吧)首席固收分析師明明表示,近期降息的可能性較大。對于降息的幅度,中性判斷是5個bp,當然也不排除10個bp或者維持MLF操作利率不變的可能。降息5個bp穩定市場信心的可能性最大;降息10個bp的信號意義則更強。其理由如下:
一是降成本是央行的重要目標,但四月份之后鮮有操作。雖然貨幣政策核心目標不再是狹義的銀行間流動性,而是廣義流動性和企業信用擴張,但要引導企業融資成本下行需要維持銀行間資金利率在較低的水平和較低的波動率,寬信用仍然需要流動性維持相對寬松。因此,在“推動利率持續下行”的目標下,央行有必要釋放積極信號,引導利率市場化調整。
二是基本面潛在需求不足。受疫情沖擊,今年以來制造業利潤表現不佳,疊加外貿的不確定性,使制造業投資意愿受明顯影響。消費亦受到失業率上升和居民收入增速大幅回落的影響,表現疲軟。
“前一段時間貨幣政策邊際收緊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匯率因素的影響。從近期的匯率走勢看,在美元指數走弱的情況下,大部分國家的貨幣相對于美元的貶值壓力都有所減輕,人民幣也不例外。從匯率角度而言,貨幣政策的空間有所增大!泵髅鞣Q,“短期內風險偏好波動增大,也需政策穩定市場信心!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認為,5月我國CPI同比增長進一步回落至2.4%,繼8個月之后重返“2”時代,為貨幣政策打開了更大空間。在流動性較為充裕的同時,要加大對資金流向的監控力度,確保不發生空轉套利和脫實向虛,切實引導資金流向實體經濟所需領域。
東方金誠研究發展部高級分析師馮琳認為,在逆周期調節和降成本的政策導向下,貨幣政策仍需以偏寬松的取向以提振總需求。從高頻數據來看,5月CPI同比跌破3.0%,這意味著貨幣政策逆周期調節空間擴大,因此不排除6月MLF招標利率恢復下行的可能,下調幅度或在10個基點左右。作為政策利率體系的一部分,6月央行7天期逆回購利率也有可能聯動調整。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