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周艾琳
[ 到2025年末,交銀理財實現理財業務規模、盈利排名躋身國內前六,理財規模占集團資產管理規模比例為50%以上。 ]
轉眼間,交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交銀理財”)成立將滿一周年。
2019年6月13日,交銀理財在陸家嘴(600663,股吧)論壇期間揭牌。交銀理財是第一家注冊在上海的銀行理財子公司(下稱“理財子”),也是第三家獲批開業的理財子。
過去一年來,交銀理財圍繞普惠金融、商業養老、科創投資、上海要素市場連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粵港澳大灣區等主題打造多款旗艦產品,例如去年11月推出股債混合產品“博享長三角價值投資理財產品” ,以及近期最新發行的“大灣區價值投資一年定開”。2020年6月,交銀理財(含受托管理總行的存量理財產品)產品規模已超過11000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交銀理財也不斷加速推動凈值化轉型和產品創新,適應市場新形勢下的新挑戰。近期貨幣基金收益不少已經破2%,債市收益維持低位震蕩,股市波動加大,而銀行理財客戶往往追求的是在保障收益的同時實現較低的凈值波動,因此權益產品越發成為理財子增厚收益的重要渠道。但為了控制波動,5%左右的權益配比較為普遍,比起直投,委外MOM/FOF等仍是主要投資形式,在股市波動加大的背景下,理財子也越發青睞量化策略。
作為唯一總部在上海的國有大型銀行,首家注冊在上海的理財子,交銀集團把長三角地區作為業務發展的重點。交銀理財總裁金旗表示,該公司將著力于打造國際水準的本土資管機構,助推上海國際金融中心“6+1”建設。
五大關鍵詞來解讀“成績單”
五大關鍵詞可用來概括交銀理財的特點——委托,即通過“委托”模式來處理存量的理財業務、實現平穩過渡;凈值化,即產品全面凈值化;協同,即設立財富管理戰略推進委員會,眾多資管類牌照統籌協調;創新,即推出特色產品;融合,即融入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
成立一年以來,交銀理財也交出了亮眼的成績單。
根據資管新規和理財新規相關要求,交通銀行正穩步推進理財業務轉型發展,大力發展凈值型產品,做好存量理財業務的轉型。同時,交銀理財也加速發行新產品,做好理財業務的承接、移植。截至2019年末,集團人民幣表外理財產品余額(包括總行存量理財和交銀理財,下同)9525.16億元,較上年末增長23.76%。凈值型產品余額3531.57億元,較年初增加158.36%,余額占比37.08%,較年初提升22個百分點。預期收益型產品余額5993.59億元,較年初下降5.31%。2020年,交銀理財新發行產品規模預計將增加至5000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交銀理財也打造了兩款旗艦指數——去年9月23日,交銀理財成功舉辦全球資產管理中心建設中心高峰論壇。論壇上,交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與中證指數有限公司攜手發布了“中證交銀理財長三角指數”,該指數通過甄選長三角區域高質量上市公司,致力于打造全球資產配置長三角區域的價值之錨;今年,交銀理財即將推出粵港澳大灣區指數。
“經過近半年時間的市場測試,‘中證交銀理財長三角指數’的表現可觀,較大幅度跑贏市場基準,后續也不排除同交易所合作,推出相關的ETF產品。”交銀理財權益投資部副總經理王釙表示,去年推出的“博享長三角價值投資理財產品”以債券等資產打底,而權益部分則以中證交銀理財長三角指數為基礎,通過量化選股及中高頻交易手段,在增厚投資收益的同時控制波動與回撤,幫助投資者獲得穩定可期的收益。
兩個法寶吸引投資者:控波動、穩收益
在控制波動率的前提下做高收益是銀行系理財子的吸引投資者的優勢所在。交銀理財發行的一系列定開類產品收益普遍在4%以上,部分產品收益超過了5%,在全市場利率下行的背景下收益仍較穩定。
交銀理財權益投資部投資經理孫陶表示,當前基礎收益(債券)較低,相較于貨幣基金或一般公募基金,銀行理財子的優勢在于其背靠母行,在配置城投債、地產債等產業債時可參考母行對相關主體的內部信用評級和授信情況。整體而言,信用債仍占大頭,經濟形勢更好的省份的城投債、龍頭房企債以及部分優質國企的信用債仍是重點配置標的。
利率債的交易也是重點,今年債市的波動也較為劇烈。年初10年期國債收益率跌破3%,4月初時一度逼近2.5%。這加大了理財子找收益的壓力。而后,收益率又不斷震蕩上行,波動超出市場預期。6月初,10年期國債收益率逼近2.8%,1年期IRS(利率互換)利率更是大漲至1.9%附近,6月2日創下逾三年來最大單日漲幅。
這進一步考驗理財子的投資能力。孫陶表示,目前利率債仍以區間交易的模式為主。“由于我們有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加持,中短期經濟數據穩中向好的概率依然較大,市場對貨幣政策想象的空間也比較充分,所以債券市場的調整需要持續一定時間,區間交易策略更為理想。鑒于貨幣市場融資成本仍處于低位,且境內外利差持續擴大,對于外資來說,中國國債仍有較明顯的投資價值,可把握利率調整后的機會。”
相對于貨幣基金,銀行理財的收益仍要高出不少,這也來自于理財子在配置非標資產方面的優勢。目前監管要求的非標資產占比上限35%,對理財子而言,母行的資源優勢仍能令其獲得優質的非標資源。除了一般的非標項目,也有理財子產品配置了部分應收賬款產品,以及銀行優先股,這類非公開產品的獲取能力也是理財子的差異化競爭力。
整體來看,中國無風險收益仍處于持續下行的態勢,理財子也將不斷加大對權益產品的投研,在控制波動的同時,實現增厚產品收益的目的。
不過,銀行理財客戶仍追求凈值的相對穩定,因此固定收益將是理財子的配置重點,而權益配置的比例也多會控制在偏低的比例。“事實上,我們2月至今權益倉位比較低,當時市場波動太大,后續隨著市場情緒的好轉也有一些陸續加倉的動作,但基本權益倉位會控制在5%左右,主要是通過FOF、MOM等委外的形式。”王釙稱。
在他看來,鑒于當前股市波動仍大,短期方向并不明朗,因此將會加大對量化策略的側重,在增厚收益的同時,也有助于將整體投資組合的波動率控制在較為穩定的水平。
當前,各界普遍看好中國的量化投資前景,主要因素有三——主動選股難度加大,且中國市場獲取交易型alpha的機會更多;公司治理和信息透明度改善,更能發揮量化方法對信息高效處理的優勢;股指期貨等風險管理工具更加完善,能和量化策略配合,創造出更豐富的投資策略。
“1+3”體系:打通未來發展之路
就中長期而言,交銀理財對標國際領先資產管理機構,制定了發展規劃綱要(2019—2025)。
發展目標包括,理財規模較快增長,市場地位明顯提升。到2025年末,交銀理財實現理財業務規模、盈利排名躋身國內前六,理財規模占集團資產管理規模比例為50%以上。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在渠道方面,交銀理財將建立以總行渠道為主,互聯網渠道、直銷渠道、同業代銷渠道相輔相成的開放多元的“1+3”體系;在投資研究方面,對標市場一流標準,組建專業化的投研團隊,打造連接資產管理業務上下游的投資研究能力;在資產獲取方面,依托集團綜合化、國際化優勢,利用集團總分聯動,多渠道獲取優質資產,促進形成“非標+標準化、境內市場+境外市場”多資產驅動的投資格局。
打造一家優秀資管機構的核心往往在“人”,按照摩根大通資管等國際頂級資管機構的經驗,人員成本占比往往要高達70%。 當前,交銀理財的人才隊伍建設也在持續推進,將有步驟、分階段打造高素質、專業化人才隊伍。首先,統籌安排過渡期薪酬,創新薪酬激勵機制。同時,不斷優化組織架構和體制機制,構建敏捷前臺、集約中臺、高效后臺的組織架構。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是上海基本建成國際金融中心的決勝年,疫情也沒有放緩金融開放的步伐。在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6+1”格局中,建設全球資產管理中心是其中的重要目標,交銀理財等銀行系理財子公司無疑豐富了上海的資管生態圈。
在金融開放的背景下,交銀理財也將拓展與外資的合作,盡管其目前尚未表態未來會否引入外部股東,但這一可能性長期存在。去年,11月21日,彭博也與交行建立全球性戰略合作關系,雙方將在指數編制、金融數據服務、做市業務以及監管合規等多個領域展開合作,旨在推動國際化戰略。
在交銀理財揭牌儀式上,交通銀行董事長任德奇曾表示:“交行將以理財子公司成立為契機,以近期新設立的科創基金為抓手,以‘交通銀行-浦東新區自貿區金融創新聯合試驗室’為依托,繼續發揮交行全牌照優勢,全力支持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為長三角一體化做出積極貢獻。”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