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秦玉芳 廣州報道
疫情影響下,各商業銀行業務全面線上化、數字化轉型步伐加速。零售業務轉型持續深入的趨勢下,傳統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正邁入新的階段。
5G驅動的全面數字化時代,傳統金融機構如何打造開放平臺、提升數字化經營能力?平安銀行(000001,股吧)網金及財富管理事業部技術總監楊龍6月9日在中國經營報(博客,微博)社主辦的“2020中國企業競爭力夏季峰會”上指出,平安銀行的零售轉型可以總結為敏捷銀行、智能銀行和開放銀行轉型的三個階段,敏捷化轉型是基礎,要避免五大誤區。
楊龍認為,平安銀行已經進入邁入開放銀行轉型新階段,可細分為三個發展階段,將銀行的賬戶、產品及服務能力與第三方平臺、場景、流量相結合,構建全鏈條開放的平臺與生態。
敏捷化轉型應避免五大誤區
平安集團總經理兼聯席CEO、平安銀行董事長謝永林在年報發布會上曾表示,2020年是平安銀行邁入轉型新階段的元年,在零售轉型的大方向下,平安銀行將著力打造數字銀行、生態銀行、平臺銀行三張名片,推動全行發展邁上新臺階。
數據顯示,2019年平安銀行零售業務營收和凈利潤占比分別為58%、69%,零售業務對全行的業務貢獻已過半。
楊龍表示,平安銀行的零售轉型可以總結為敏捷銀行、智能銀行和開放銀行轉型的三個階段。
據其介紹,2016~2018年,平安銀行啟動零售銀行轉型,重點進行敏捷銀行布局,以科技引領進行銀行的數字化經營轉型。“在傳統科技服務模式下,科技被定義為成本中心,是被動式服務,難以支撐銀行實現零售的數字化經營,要達成這一目標,整個研發團隊的重構尤為迫切。”
作為傳統金融機構,銀行組織運營要實現敏捷化轉型面臨多方面困難。楊龍認為,敏捷化轉型的過程中,銀行首先需要解決技術開發與業務協同不足的難題。
楊龍指出,平安銀行在業務和研發兩邊都做了相應的組織架構和分工決策調整,在業務側構建了產品經理團隊,并且打破了原來科室的組織架構,進行團隊化改造,這主要是為了突破編制和架構上的制約,實現激勵效果。“我們把研發團隊進行了一個細分,并且垂直前置到我們各個BU條線中。”
“通過組織架構的敏捷轉型,研發團隊實現了矩陣化的管理,為總行科技層面提供運營支撐和公共平臺服務的同時,也能下沉到業務中,與業務更加深度融合,為業務研發賦能。”楊龍表示。
敏捷型主架構的問題解決后,銀行如何破解研發團隊人才緊缺的瓶頸?楊龍認為,平安銀行在這一點上借鑒了同業的一些成功經驗,創新了可控的外包公司,通過在銀行外部成立金融服務公司來解決我們研發團隊編制上不足的問題。“最重要的是,銀行系統與金服公司要實現同工同酬、資源共享,才能最大限度整合資源、激發團隊創新活力。”
此外,如何實現金融與科技的深度融合,也是傳統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需要面臨的首要難題。楊龍指出,為了解決科技與業務各自為戰、實現無核融合的問題,平安銀行建立了一個培訓體系,通過大零售的讀書和學習交流平臺,加深技術和業務團隊的相互理解。“同時,通過全面推行敏捷化轉型,讓科技參與到業務的發展及決策過程中,更好地為業務賦能。”
楊龍強調,敏捷化轉型過程中,平安銀行還研發了以“口袋銀行家”為支撐的移動化、線上化展業平臺,提升業務管理中溝通效率,實現戰略決策的迅捷傳達,自上而下、直達基層。“這也是銀行數字化經營非常重要的載體。同時,我們還搭建了強大的報表平臺,使得報表數據更新更加及時、展示更加靈活,對管理的觸達和支持更加強大。”
進入5G時代,銀行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將進入新的階段。如何快速有效地實現組織運營的敏捷化轉型是很多中小銀行數字化發展的首要課題。
楊龍認為,敏捷化轉型應避免進入五大誤區:一是運動式的敏捷,敏捷化轉型首先需要全行的觀念轉變,不能僅在底層搞一些敏捷運動而上層不變;二是流程式的敏捷,只是搭建一套所謂的流程框架,不能從文化理念、運營思維等方面根本上實現敏捷思維的轉變;三是工具式敏捷,只是搞一套工具,把流程固化在工具上是不行的;四是裸奔式的敏捷,為了敏捷上線而無法保證質量,這肯定是一個誤區;五是花瓶式敏捷,我們強調全員的敏捷轉型,關系到所有業務條線,而不是僅僅找一個試點的項目,淺嘗輒止。
三個階段打造開放銀行生態
智能化轉型是銀行零售數字化轉型的第二個階段,以AI為核心驅動打造智慧化的AI中臺體系。
楊龍介紹,2019年平安銀行著力打造了AI中臺系統,通過AI中臺能力的打造,銀行可以快速地支持各業務BU進行AI賦能的嘗試,從中孵化出一些非常有效的場景進而推廣。
在楊龍看來,中臺能力建設主要強調以共享為核心,通過“模塊化、參數化和閉環化”實現能力的高并發和可擴展。
“2020年,平安銀行已經進入開放銀行的轉型階段,今年將重點推進開放銀行建設,關注如何將銀行的賬戶、產品及服務能力與第三方平臺、場景、流量相結合,成為一個開放的平臺與生態。”楊龍表示。
與此同時,楊龍還指出,通過開放平臺,銀行可以將已經成熟的技術模型、產品輸出至第三方金融公司,創造全新的盈利模式,打造金融科技的標桿。
楊龍認為,開放銀行建設可以細分為三個階段, 1.0階段注重平臺構建,打造銀行服務“走出去”的能力,平安銀行通過BPaaS平臺的構建,已經形成了銀行金融服務能力向第三方業務場景快速輸出的能力;目前我們正在打造基于口袋銀行APP的小程序體系,可以讓外部合作伙伴的業務場景通過這些小程序快速接入到口袋銀行平臺中,這也就是開放銀行2.0階段。
楊龍指出,將外部合作伙伴“引進來”,能夠大大地豐富銀行的生活場景,可以把口袋銀行APP打造成“金融+生活”綜合平臺,提升客戶的月活量。
在楊龍看來,開放銀行3.0就是打造一個生態開放的銀行,通過共同經營,與合作平臺進行數據交互,實現全產業鏈條的開放。“我們目前也在持續關注,并且已經在提前思考探索一條符合監管及合規要求的生態銀行業務模式。”
(編輯:曹馳 校對:張國剛)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