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資按下“暫停鍵”兩個月后,6月8日,河北銀保監局再度批復張家口銀行的增資申請。批復顯示,張家口銀行增發股份數量不超過4億股,增發對象為非自然人股東。股份增發后,注冊資本由62.14億元增至不超過66.14億元。
2020年4月,張家口銀行因未在規定時限內完成注冊資本變更,一紙批文到期失效。值得一提的是,這份重新獲批的增資方案與張家口銀行去年9月提交的申請別無二致,顯然是延續此前未完成的工作。
增資方案在兩個月前被注銷
增資擴股是銀行進行外源性資本補充的主要途徑,募集資金只是其一,另一方面也可以引入優質的戰略投資者,從而使得股權結構得到優化,完善內部治理。
一般來說,企業增發股份時,現有股東具有優先認購權。然而張家口銀行增資工作延期,或是未能說服股東積極認購,也未找到合適戰略投資者。增資不成,更有股東“全身而退”。天眼查顯示,今年4月,張家口燎原水泥有限公司從張家口銀行退股,持股比例未知。
具體來看張家口銀行的股東結構,其中國家股(財政股)占總股本的6.77%,另法人股和自然人股分別占90.46%、2.77%。同業存單計劃顯示,前五大股東分別為張家口金控集團(19.9%)、張家口建設發展集團(5.96%)、張家口通泰控股集團(4.99%)、河北豐泰房地產開發(4.42%)、張家口財政局(4.06%),對前十大股東的股權出質情況未做說明。
不過查閱天眼查發現,張家口銀行共有18家股東將股權出質,股權質押比例占總股本的11.96%,前十大股東沒有質押情況,但高比例的股權質押率也會誘發關聯交易、股權轉讓等風險,影響銀行穩健經營,目前已有部分銀行對質押比例較高的股東進行表決權的限制。
反觀當下,中小銀行股權交易認購慘淡,股權流拍已不罕見,加之疫情影響,監管已多次發聲鼓勵中小銀行進行資本補充。事實上,張家口銀行的資本充足水平連年下降,截至2019年末,資本充足率為11.55%,一級資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為8.52%、8.53%,逼近監管紅線。
不過,張家口銀行官網的一則招標公告透露出該行正著手發行永續債,項目采購已經完成,選定中誠信為評級機構,但還未獲得監管批復。
資料顯示,張家口銀行于2003年3月8日掛牌成立,2015年11月更為現名。目前下轄10家分行、165家傳統支行、81家社區支行和小微支行,發起成立了13家村鎮銀行。截至2019年末,張家口銀行總資產2254.75億元,貸款總額1110.47億元,存款余額1874.57億元,不良貸款率1.84%。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