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最難就業季”,其實幾乎年年都有這個說法,早就見怪不怪了,但不可否認的是,今年的就業形勢確實比較特殊。
文|金融八卦女作者:文刀
八妹說:
因為公眾號平臺更改了推送規則,如果不想錯過八妹的文章,記得讀完點一下“在看”,這樣每次新文章推送才會第一時間出現在你的訂閱列表里。
人生總會有遺漏,但是不要忘記點“在看”!!!
· · ·
“你找到工作了嗎?”
畢業季如期而至,熟悉的靈魂發問再次來襲。
近日,多所高校公開發聲,呼吁校友助力應屆生就業,包括華南理工大學、南昌大學等985、211院校。
華南理工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還同時公布了一組數據,該院本科生就業率為35.17%(其中簽約率僅14.48%)、研究生就業率為48.53%。
看起來,研究生就業率也并不樂觀。在求職路上,他們又經歷過些什么呢?
26歲 西交大金融專業
阿冰 “因為我是女生,所以變成了候補。”
當回憶起秋招的經歷時,阿冰忍不住吐槽,“萬萬沒想到,性別歧視這種事,竟然發生在我身上了。”
阿冰是個很要強的女孩,當年為了考上心心念念的西交大,她連續考了兩年,終于得償所愿成了一名金融碩士。
去年秋招開始后,學霸阿冰第一時間就加入了找工作的大隊伍,元氣滿滿地投簡歷、參加宣講會、去各種面試……
但就算阿冰如此積極找工作,還是在“秋招”中遇見了很多讓她心酸的時刻,比如在一場面試中,因為性別原因,她變成了“候補”。
那是一場平安銀行(000001,股吧)的面試,崗位是對公客戶經理。
其實以阿冰的學歷和實習經驗,這場面試本來應該是囊中取物,但沒想到的是,在面試到最后一輪時,她變成了同組兩位男生的候補。
“當時我就放棄了這場面試,一直忍著回到宿舍才哭,”再回憶到那個時刻,阿冰還是忍不住鼻子發酸,后來,她還在自己剛開始找工作時發的一條微博下偷偷給自己評論了一條,“從小到大,從來沒有因為自己是女生而自卑過。”
好在功夫不負有心人,春節前阿冰拿到了5個offer,把選擇權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春節后,阿冰本打算繼續投一投簡歷,但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打亂了她的計劃,在家里一直蹲到了5月7號才返校,就連預答辯都是在釘釘上遠程進行的,更別說找工作了。
阿冰看著有還沒找到工作的同學,惋惜之余她有點慶幸,“幸虧沒有拖到春招。”
最近,剛剛回到校園不久的阿冰結束了最后的答辯,求學生涯告一段落,接下來就是按部就班地畢業、入職,從校園走向職場。
▲答辯后,西交大金融學院某導師發了一條朋友圈
另外,在5個offer中,最后阿冰選擇了去中國銀行審計部陜西分部做一名審計員。
“還不知道具體的年薪是多少,聽學姐說可能在10w左右,”阿冰提到,在對比了地域、未來的發展,以及工作的強度等諸多因素后,“對于現階段的我來說,中行是權衡利弊以后的最佳選項。”
25歲 社科院社會學專業
喵喵 “我想搏一把北京戶口。”
一年前,喵喵是某top市場咨詢公司的實習生,一心想成為叱咤外企的女強人。
一年后,站在畢業的關口,喵喵卻給自己立了一個和外企完全相反的flag:考事業編制,留在北京。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天翻地覆的改變?
喵喵回憶,大概是在秋招過程中,她突然意識到,想在大城市扎根,原來戶口如此重要。
其實一開始參加秋招時,喵喵的目標很明確:進外企。
但事與愿違,她投了很多的咨詢公司,都石沉大海。而拿到的offer,都是新東方、學而思之類的教培公司,她并不想從事教育類行業,所以全都放棄了。
因為始終沒有拿到心儀的offer,喵喵嘗試著去投了國企,和外企的氛圍不同,在這個求職圈里,她第一次感受到了大家對于“戶口”的執著。
當時她參加了一家國企的招聘,因為承諾能解決北京戶口,所以最后廝殺進終面的畢業生,大都是清北等第一梯隊的名校碩士畢業生、海歸等。
“其實那個崗位,并不是很有吸引力,前景也比較受限,”喵喵回憶說,“但因為有了戶口的附加值,所以變得非常搶手。”
而人總是受周圍環境影響的。
在參加了很多次國企的面試后,喵喵開始把戶口作為工作的一個重要的考量維度。
“以前從沒想過要落戶北京,后來和天南地北面試的人聊天 ,才意識到戶口是在這座城市安家立業的一張通行證。”
年后,受疫情影響春招涼涼,身邊沒有拿到offer的人集體陷入焦慮,喵喵也不例外,“去年秋招的時候,沒找到工作還能指望春招,但誰也沒預料到春招直接涼透了。”
好在最近,喵喵接到了兩個好消息:一是拿到了某央企通知她達到了管培生的offer,二是被評為了北京市優秀畢業生。
市優生落戶北京有加分,喵喵經過再三考慮,放棄了央企管培生的offer。
她說“央企雖然穩定,但還不能讓我堅定地留在北京,我想考一個研究院類型的事業編制,搏一把北京戶口。”
28歲 哈爾冰理工大學材料專業
小木“不想拼了,只求穩定。”
順利地通過線上答辯,在秋招里拿到12個offer,已經開始畢業旅行……在大多數畢業生眼中,小木毫無疑問是人生贏家。
但當他再回憶起找工作的那段經歷,小木卻說,“再也不想那么拼了,以后只想求個穩定。”
其實,材料專業向來以就業難著稱,被稱為“四大天坑”專業之一。
也許是因為早就有了心里準備,所以小木是全專業找工作最積極的,從9月初到11月中旬,他一直奔波在找工作、寫論文、做實驗、準備考試中度過,恨不得把自己變成三個人使喚。
小木算了一筆帳,他面試過的公司已經數不清了,但認真準備就超過了50家,拿到12個offer,也是應當的。
對于現在有很多人評價說,今年的就業難度是地獄級別,小木卻說工科生不存在找不到工作,他認為“找不到工作的理由無非是自己懶,要么是自己差。”
在12份offer中,小木最后選了一家位于北京市延慶區的央企,年薪12w。
其實,在12份offer中,這并不是薪酬福利最優渥的一家,但小木最終的選擇,有兩個原因:一是不想996,一是想求穩定。
“去私企、外企的人確實工資高一點,”小木說,“但是今年突如其來的疫情,有不少私企、外企的員工受到了波及,感覺三四月的時候鋪天蓋地都是裁員、降薪的新聞。”
往年,很多人的第一份工作都向錢看齊,哪里高薪去哪里;但今年,小木提到,他身邊有不少同學,都選擇了穩定性更高的央企、國企,有的甚至放棄高薪選擇回家考公考編。
“我和在求職的朋友交流過關于‘求穩定’這件事,”小木說,“大家有一個共識,穩定的工作不代表混日子、一眼過到頭的生活,有的時候,它代表著在特殊情況下更強大的抗風險能力。”
27歲 西南某211化學專業
小冬 “慘歸慘,心態不能崩。”
“我現在真的挺慘的。”工作沒著落,還等著答辯的小冬感嘆道。
秋招時,因為要做的實驗太多,小冬一邊參加各種宣講會,一邊把剩下的時間都泡在了實驗室。
實驗和面試兩頭跑,把小冬累得夠嗆,但最后實驗的進度也落下了,工作也沒有著落,當時小冬安慰自己,“還有春招。”
但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讓小冬傻了眼,別說春招了,學校都回不去。
“云答辯”、“云春招”、“云面試”……疫情之下,萬物似乎皆可云。但是對于找工作這件事來說,實際效果卻微乎其微,和現場招聘不可同日而語。
那畢業以后怎么辦?
最近,小冬一直在考慮自己的出路,未來有三種選擇——繼續讀博、找工作、考公務員。
讀博,小冬覺得可能性很小,因為他不是那種醉心學術的人;找工作,遲遲沒有合適的工作,“春招”也結束了;最后,只剩下考公務員這個選項。
“以前從沒想過要考公務員,總覺得在小地方一眼看到頭的生活,是自己最討厭的,”小冬說,“但到了現在,回家鄉考公務員、過穩定的生活,似乎看起來也沒有那么糟糕,它變成了我最后的退路。”
想好了退路以后,盡管要畢業即失業,小冬的心態也平和了一些,“慘歸慘,心態不能崩。”
/ 結語 /
4月時,新京報報道稱“2020年應屆生超7成未簽約”,引爆熱議,也隨即傳出了地獄級“最難就業季”的說法。
說到“最難就業季”,其實幾乎年年都有這個說法,早就見怪不怪了,但不可否認的是,今年的就業形勢確實比較特殊。
874萬畢業生、二戰三戰失敗的考研黨、回國的留學生、上年度未就業學生、今年新增的待業人口……或許今年找工作的人數,極有可能會達到千萬級別。
而要在千萬級別的求職隊伍中找到工作,難度系數確實不低。
但這并不意味著絕大多數人會毫無打算的畢業即失業,相反,在采訪中筆者發現,絕大多數的碩士畢業生都在秋招時拿到過offer。
只是出于各種維度的考慮,有的人接受了offer、成為準職場人,有的人則還在求職路上探索。
畢竟選擇工作是人生路上最重要的投資之一,需要考慮的維度有太多,包括行業、城市、企業、戶口、人際關系等等。
有一個有意思的地方是,和往年相比,今年碩士畢業生們找工作,似乎都頗為看中工作的穩定性。
無論是留在西安就職的阿冰、求職方向一百八十度大轉彎的喵喵,還是放棄高薪選擇央企的小木、有考公務員打算的小冬,都不約而同的表達了對“工作穩定程度”的考量。
“其實我年后收到過一家咨詢公司的二面通知,”喵喵說,“但這個時候我想的更多的,變成了穩定、戶口等,我不想在一個城市工作幾年,最后因為沒房沒戶口,人到中年還要換城市重頭再來。”
除此之外,他們還大都表示,不想過上996、只拼工作的生活,而是希望能夠兼顧生活和工作。
“上學的時候一直都很拼,本科到碩士,都沒有什么自己的生活,”小冬說,“可能是拼過勁了,有時候覺得身心俱疲,現在就想有一份穩定的工作、穩定的收入,然后簡單開心的過自己的小日子。”
其實就業也好、“失業”也罷,都不能定義他們是否成功或者失敗,畢竟人生的路還很長,這只是邁入社會的第一次重要決定。
或許對于從畢業生成為“準職場人”的他們而言,更重要是在身份轉變的關鍵時刻,學會三思而后行、學會做決定,并為這個決定而負責。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金融八卦女頻道。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