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胡艷明 6月4日,浙江銀保監局黨委書記、局長包祖明在銀保監會第256場銀行業保險業例行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了浙江銀保監局推動銀行業保險業支持復工復產的主要措施和做法。
據包祖明介紹,浙江銀保監局形成12項行業性政策和700余項機構特色政策,穩企業保就業促發展。
第一,穩存量,落實臨時性延期還本付息政策,已為7.2萬戶中小微企業、788.6億元貸款提供延期還本支持,為5.8萬戶中小微企業、945億元貸款對應的12.2億元利息提供延期付息支持。重點針對優質小微企業,實施名單制管理,全面推廣無還本續貸。目前浙江無還本續貸余額2402億元,列全國各省首位,幫助19.9萬戶小微企業減負擔、渡難關。
談到延期還本付息政策,包祖明表示,疫情期間,銀保監會出臺的延期還本付息政策,大家可能覺得這個政策是不是在掩蓋不良。其實從基層實際來看,監管部門非常明確,我們要求銀行必須對你的貸款企業進行認真的穿透,必須要了解企業的訂單情況,要量化評估每個企業受疫情影響的程度,而且對未來做出準確的判斷。我們要做的工作就是要防止因為疫情的影響短期受到沖擊以后,一刀切的很僵硬、僵化的把一些企業統統打到不良去,我們理解這也是銀保監會出臺的延期還本付息的要義所在。
如何做好延期還本續貸工作,包祖明認為,一方面是銀行的基本功,也即防范工作,但是因為疫情不確定性太大,所以要做出很精準的評估、判斷,對銀行也是巨大的挑戰。所以銀保監局和銀行一起群策群力共同研究。按照延期還本付息的操作規程,由企業提出申請,銀行做出決策,這是一個市場化的過程,對企業提這個訴求也是一個挑戰,因為有的企業要面子,在疫情初期不愿意提。隨著疫情不斷的深入,現在提出這樣訴求的企業相應增加,所以我們呼應這些企業訴求過程當中堅持實事求是,銀行判斷這個企業確確實實整個的管理水平、企業家的素質、這么多年的誠信記錄都很好,就是因為國外的訂單減少了,或者生產的產品暫時送不出去,這些企業該支持還是支持,盡最大可能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的保就業的底線思維,盡我們最大所能做好我們的工作。同時通過我們的預判這個企業確實不行了,怎么也救不活了,那就市場化的出清、市場化的淘汰,也是同步進行。從防風險的角度,我們要求銀行把以前提的撥備加快核銷。同時,建立快速的核銷通道、快速的審批通道,法院方面有綠色通道、綠色法庭,金融專門的法庭,都在全面的推進。
第二,擴增量,建立重點企業清單式管理機制,組織銀行一對一主動對接需求。1-4月浙江新增貸款9839億元,同比增長17.5%,民營企業座談會以來連續18個月保持在15%以上。大力支持制造業發展,持續擴大制造業中長期貸款覆蓋面,4月末同比增速達35.7%。著力提高“首貸戶”和信用貸款的占比。小微平均貸款利率比2019年末降低0.7個百分點。
第三,抓線上,推廣應用浙江省金融綜合服務平臺,助力金融服務“線上辦”。平臺匯集54個省級部門海量數據(603138,股吧),覆蓋信貸調查環節70%所需信息。原來線下至少需要幾天才能完成的貸前調查,客戶經理依托平臺僅需幾分鐘即可實現,無需實地走訪。專門上線“浙里掌上貸-抗疫專區”開辟綠色通道。截至目前,累計撮合完成授信超過700億元,涉及企業2.1萬多家。
談到浙江省金融綜合服務平臺,包祖明表示,該平臺集聚了各家銀行多年在金融科技方面所做的探索。疫情初期在無接觸要求背景下金融服務不中斷,這里面本身就是金融科技在支撐。實踐證明,通過這次疫情的大考,行業在金融科技方面這幾年的探索和積累還是很有成效的,因為我們當時對一些重點防疫企業的信貸投放全是遠程投放,線上進行。未來堅定不移朝著數字化方向,堅決向科技要能量,向科技要支持。
第四,強保障,聯合商務廳出臺深化供應鏈金融服務措施,探索“制造業核心企業、現代產業集群、現代農業、商貿流通、外貿領域、專業平臺”6種差異化供應鏈金融模式。截至2020年4月末,浙江轄內(不含寧波)銀行機構為1.48萬家產業鏈核心企業提供9659億元周轉資金,為5萬余家下游中小微企業提供信貸支持1.18萬億元。同時,積極發揮保險作用,創新開發“務工無憂”等復工復產保險產品94個,惠及企業1萬余家;加大出口保險護航外貿力度,推動小微企業政府統保平臺擴面,一季度平均賠付時間從20天壓縮至15天以內。
第五,降成本,指導省銀行業協會發出助企倡議,鼓勵銀行拿出減免利息、降低利率、減免中間業務收入等 “真金白銀”措施向企業讓利。據統計,疫情發生以來,轄內銀行業減息讓利金額已超過60億元,轄內保險業通過延長保險期間、費率優惠等措施幫助企業減少支出超過6000萬元。
第六,防風險,支持中小銀行機構穩定撥備水平,發行永續債補充資本,增強抵御風險能力。一季度末轄內法人城商行實際撥備覆蓋率249.5%,同比增加35.2個百分點。5月19日,批復網商銀行發行不超過50億元的永續債,是全國首家獲批發行永續債的民營銀行。同時,督促銀行完善風控制度,通過推行無還本續貸、中期流貸等服務創新,倒逼銀行機構提高風險識別能力,夯實風險管控基礎。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浙商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殷劍峰表示,為了貫徹中央關于“六穩”和“六保”的要求,浙江銀保監局從延期還本付息、深化供應鏈金融服務等六個方面出臺了全面、有效的措施。從各項金融指標可以看到,這些措施已經發揮了明顯的作用。以信貸為例,浙江信貸增速較全國平均水平高出3到4個百分點之多,是整個沿海發達省市中信貸資源供應最為充裕的地區。
殷劍峰認為,由于金融對實體的有力支撐,浙江各項經濟指標展現出V型反彈之勢。4月份浙江省的工業增加值增速已經回升到全國平均水平之上。尤其是受信貸金融政策影響最大、同時也是對經濟增長拉動作用最大的投資,其回升更加顯著。1、2月份浙江省累計投資同比增速為-14.4%,好于全國平均水平(-24.5%)。到4月份,在全國累計投資同比依然是較大負增長的情況下(-10.3%),浙江省固定資產投資已經接近于正增長。在信貸金融政策支撐下,在整個沿海發達省市中,浙江省的投資復蘇最為顯著,預計自5月份開始,將進入可能是相當強勁的正增長,2季度后將迎來強勁的V型反彈。
浙江銀保監局表示,下一階段,將開展政策落實自查督查,確保各項政策落到實處,完成以下六個年度目標:一是制造業中長期貸款增速不低于各項貸款平均增速;二是中期流動資金貸款余額達7000億元、增速高于流動資金貸款平均增速;三是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增速不低于各項貸款平均增速,綜合融資成本再降低0.5個百分點以上;四是小微企業無還本續貸余額超3000億元;五是小微企業信用貸款余額達4500億元;六是省金融綜合服務平臺撮合銀企授信超1000億元。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