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中國區域金融運行報告(2020)》(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2019年,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各地區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結構持續優化,發展質量穩步提升。
上市銀行作為區域城市的金融名片,為助推整個區域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勁支撐。上市銀行數量多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為區域經濟活力的重要參考指標,反映區域經濟競爭實力。
東部地區坐擁32家上市銀行
經統計,21省(自治區、直轄市)孕育出51家A股和H股上市銀行。
其中,東部地區8省(市)擁有32家上市銀行,占比達62.75%,拔得頭籌。西部地區、中部地區分別位列第二、三名,分別擁有8家和7家上市銀行。東北地區位于末位,僅有4家上市銀行。
分析發現,若以上市銀行數量視角衡量區域城市競爭力,東部區域擁有多家中心城市和重要城市群,是城市競爭力最強的區域。
東部區域內,北京市和江蘇省表現優異。“帝都”北京憑借區域優勢,是大型金融機構的總部所在地,坐擁10家上市銀行。作為IPO大省,江蘇擁有9家上市城農商行。
值得一提的是,31個省(市)中,河北、海南、湖北、內蒙古、廣西、云南、西藏、青海、寧夏、新疆10個省份至今還沒有一家上市銀行。
擬上市銀行作為各省(市)資本市場的“后備軍”,對區域城市經濟增長同樣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據證監會官網披露,截至5月28日,有17家銀行“候場”A股。另外還有渤海銀行、威海市商業銀行、新疆匯和銀行3家赴港上市銀行。
剔除已在港股上市的廣州農商銀行和重慶銀行,其余18家銀行在10省(市)注冊成立。
經分析,東部區域依然占據頭部地位,擁有14家擬上市銀行,占比高達77.78%。中部和西部地區各擁有2家擬上市銀行。東北地區無擬上市銀行。
地方政府上市扶持政策紅利多
從上市銀行和擬上市銀行的區域分布不難看出背后身為“領隊”的地方政府扶持企業上市的政策紅利,包括資金補貼、稅收減免、審批“綠色通道”等多項手段。
資金補貼方面,各地方政府出臺了多項“大手筆”惠企政策,“真金白銀”扶持企業上市。
北京市東城區人民政府對申請國內主板、中小板及創業板IPO的企業,在獲得中國證監會出具的申請受理通知書后,可申請200萬元獎勵。在獲得中國證監會出具的核準發行股票的批復后,可另申請300萬元獎勵。
南京市政府對在科創板成功上市企業,給予每家企業(機構)300萬元的一次性補貼支持。
廣東南沙自貿片區內的企業如果成功上市,在上市流程不同階段,累計可獲得區政府獎勵350萬元,加上市政府獎勵300萬元,共計650萬元;在新三板掛牌的企業,也能向市、區政府申領最高390萬元的獎勵。
上海市閔行區人民政府還開辟企業上市綠色通道,對上市培育企業在技術開發、節能減排、促進本區勞動力就業等方面,給予申報國家、市、區有關專項基金和資金的扶持。
除了給予資金補貼外,遼寧省還給予上市后備企業項目用地支持,并且加大融資支持力度。
獎勵不僅針對上市企業,還落實到IPO中介機構。對證券、基金公司協助貴州省內引入擬上市企業并納入省級上市后備資源庫的,對證券、基金公司相關團隊獎勵30萬元;證券公司輔導企業上市后,對相關團隊獎勵50萬元。
一般來講,地方政府的政策扶持力度與區域內上市企業數量正相關,政府扶持力度越大,區域內的上市公司數量就越多。
而上市公司作為“頭雁”,在自身做大做強的同時,又成為區域經濟發展與轉型的重要力量,反哺區域經濟發展。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