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建華「全國人大代表? 中國人民銀行石家莊中心支行行長」
文章|《中國金融》2020年第11期
構建雄安新區金融大數據中心有著重要的意義。
第一,是實現新區定位的有力保障。一是有利于提升金融資源的配置效率和金融功能的發揮。雄安新區定位是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載地,要承接包括金融機構在內的北京非首都功能。大量金融機構的入駐、金融業務的開展、金融市場的開放將為金融大數據中心的建立和應用提供廣闊的空間。二是有利于建設現代智慧城市。通過統一數據標準、明確數據分類、加強數據監測,能夠推動跨部門、跨層級、跨業務的數據收集、共享和深度應用,為推進“城市大腦”建設、實現智慧城市管理新模式進行有效探索和先行先試。三是有利于培育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金融大數據中心,可以推動京津冀區域間的信息協同共享,促進京津冀區域內各方面的交互融合。
第二,構建雄安新區金融大數據中心是實現現代金融監管的必要支撐。構建雄安新區金融大數據中心,可以打破目前各部門、各金融機構、各金融市場分割的“信息孤島”,逐步消除監管盲區。同時,借助雄安新區金融大數據中心,金融監管部門可以解決由于數據信息滯后性、片面性帶來的問題,通過大數據技術,實現監管渠道電子化,監管數據全面化,數據共享常態化,及時對各類風險進行識別和預警,從而大幅提高金融監管的精確性、完整性和時效性。
第三,構建雄安新區金融大數據中心是提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建立雄安新區金融大數據中心,依托這一高效、安全、便捷、智能的金融基礎設施,構建智能化的金融環境,實現數據信息共享和深度應用,可以破除以往政府各監管領域碎片化權力結構,實現宏觀政策協調配合,進而提升國家金融管理效能。
為此,提出如下建議。
第一,明確金融大數據中心功能定位。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將雄安新區建設成為金融大數據的技術創新高地、產業集聚高地、人才匯集高地、標準形成高地、金融治理和監管創新試驗區,使之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金融大數據中心。綜合運用先進大數據理念與技術,搭建架構合理、面向應用、靈活高效,覆蓋所有金融機構、金融基礎設施和金融活動的大數據平臺,實現數據的互融互通和關聯穿透,支持數據的充分共享和深度使用, 從而提升雄安新區現代金融體系效能和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第二,構建金融大數據中心發展機制。一要創新金融大數據治理體系。統一數據標準,提高數據的標準化與可交換性。加強源數據管理,避免數據缺失和重復采集。建立數據安全管理制度,保護數據主體隱私權。二要建立金融大數據協同機制。突破數據源界限,建立跨部門、跨層級、跨業務的數據協調機制。支持金融大數據資產交易,建立統一的大數據交易平臺和數據資產定價規則,以市場化效益調動各經濟主體的積極性,促進數據的開放共享。三要培育金融大數據產業集群。通過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加快發展大數據存儲備份、認證評估等配套公共服務。積極承接金融機構總部、數據中心等進駐雄安新區,發揮集聚效應,建設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金融大數據產業集群,增強金融大數據中心的可持續發展基礎。
第三,推進金融大數據中心技術應用。探索符合我國實際的國家金融數據模型,實現金融數據互融互通。加強區塊鏈基礎技術、量子保密通信以及人工智能技術在金融領域應用研究。科學應用數據庫和數據倉庫搭建技術,建立架構合理,能支撐不同數據接入方式,跨機構、跨平臺、跨系統的金融大數據平臺。強化數據挖掘、數據分析算法及可視化技術應用,提升數據使用價值。
第四,出臺大數據相關法律政策。從立法層面出臺“大數據法”,對不同類型數據的采集、處理、存儲、分析、使用、共享等各個環節制定專業清晰的法律法規,維護全鏈條數據權益,確保大數據安全可靠,保證大數據應用生態良好,發揮大數據最大作用和價值,體現國家治理的法治精神。大力實施人才優先戰略,建立完善人才培養機制。實行更加積極、開放、有效的人才政策,留住、培養懂科技、懂數據、懂金融的復合型人才,為雄安新區金融大數據中心建設和發展做好人才儲備。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中國金融雜志。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