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銀行研究局課題組日前發表《小微企業融資的國際比較與中國經驗》研究文章(下稱文章)稱,無論是在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小微企業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融資難題,根本原因在于小微企業存在天然弱質性,主要表現為發展不確定、信息不對稱、規模不經濟,貸款風險溢價較高。
比如發展不確定提高了小微企業貸款風險溢價。小微企業大多處于產業鏈末端,市場進入門檻低,競爭激烈,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抵御能力較低,包括新冠肺炎疫情在內的沖擊對小微企業影響更顯著。
數據顯示,我國小微企業平均壽命在3年左右,成立3年后的小微企業仍正常經營的約占三分之一。
但通過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等方式,小微企業貸款實現“量增、價降、面擴”。
央行數據顯示,2020年4月末,普惠小微貸款余額12.6萬億元,同比增長25.1%,支持小微經營主體2815萬戶,同比增長21.9%。五家國有大型銀行普惠小微貸款余額3萬億元,同比增長53.9%。2020年4月新發放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利率5.24%,比上年12月下降0.77個百分點。
課題組采用OECD《中小企業融資2020》的調查數據,對主要經濟體中小企業融資情況進行比較分析后發現:
我國中小企業貸款占比處于世界較高水平。根據OECD調查顯示,2018年各國中小企業貸款占全部企業貸款比重的中位數為40.41%。我國為64.96%,遠高于其他發展中經濟體,也高于多數發達經濟體。
我國中小企業貸款利率與美國接近,遠低于其他發展中國家。OECD調查顯示,2008-2017年樣本國名義利率中值呈下降趨勢,2018年之后有所上升。2018年,我國中小企業貸款利率為5.17%,而墨西哥、巴西、智利、俄羅斯、白俄羅斯分別為17.7%、21.5%、8.3%、10.08%和9.92%。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