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情況看,銀行業不良貸款有所上升,但上升幅度在預期范圍內。
境外疫情蔓延擴散趨勢仍在上升,全球金融市場波動明顯加劇,世界經濟陷入衰退甚至蕭條的可能性增大,我國銀行業保險業面臨的外部輸入性風險有所上升。
“從目前情況看,銀行業不良貸款有所上升,但上升幅度在預期范圍內,股市、債市、匯市總體運行平穩,海外疫情對銀行業保險業的影響總體可控!5月22日,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對記者表示。
疫情影響下貸款逾期和違約情況增多
記者從銀保監會處獲悉,銀保業外部輸入性風險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外需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外貿企業信用風險有所上升。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加大外需下降壓力,外貿企業出現出口訂單推遲、取消、減少等情況,一季度我國貨物貿易出口總值下降11.4%,有可能加大外貿企業經營壓力和相關貸款質量劣變概率。
二是海外疫情對我國供應鏈穩定形成沖擊,部分原料、零部件等較為依賴海外供應的行業受影響較為明顯,一些企業復工復產可能受到拖累,生產經營風險和違約風險上升,未來也有可能反映在銀行資產質量上。
另外,海外金融市場震蕩加劇,股票、債券、黃金、大宗商品價格均一度出現大幅下跌,相關風險通過投資者信心、資本流動等渠道對我國金融市場和金融體系形成一些負面影響。
“疫情對銀行業的影響主要反映在貸款質量上,表現為貸款逾期和違約情況增多,不良貸款有所增加。”該負責人表示。
2020年一季度末,銀行業不良貸款率2.04%,較年初上升0.06個百分點,不良貸款余額較年初增加2609億元。其中,受疫情影響比較嚴重的行業、較脆弱的小微企業以及相關從業人員,不良貸款增加得比較多。例如,住宿餐飲業、小微企業和個人消費貸款的不良貸款率分別上升0.14個、0.12個和0.13個百分點。
對保險業的影響,該負責人指出,主要表現在前期業務開展受到一定阻滯,今年前兩個月保費收入出現一定幅度的下降。但3月份后,隨著復工復產達產的有序推進,經濟社會秩序逐步恢復正常,制約保險業務開展的負面因素減少,保費收入已有明顯回升。
鼓勵金融機構增提撥備、補充資本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推動中小銀行補充資本和完善治理,更好服務中小微企業。改革創業板并試點注冊制。強化保險保障功能。賦予省級政府建設用地更大自主權。促進人才流動,培育技術和數據市場,激活各類要素潛能。
“銀保監會鼓勵銀行保險機構通過增提撥備、補充資本等措施,進一步加高加固應對風險的‘堤壩’!便y保監會相關負責人強調。
記者了解到,針對疫情影響,銀保監會認真落實“六穩”和“六保”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一是全力做好疫情防控金融服務,加大對實體經濟資金支持,采取臨時性延期還本付息、擴大續貸規模、發展供應鏈金融助力產業鏈協同復工復產等措施,著力穩定企業現金流,支持企業等市場主體復工復產、復商復市。
二是做好重點領域風險防控工作,加大不良貸款處置力度。記者了解到,一季度銀行業處置不良貸款達到4500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810億元。此外,銀保監會還
指導銀行保險機構持續關注全球疫情變化情況及對銀行業保險業的影響,做好壓力測試、制定應急預案,根據情況變化及時評估、調整、補充相關政策措施。
另外,推動銀行保險機構提升風險抵御能力。銀保監會相關負責人強調,目前銀行業保險業抵御風險的“彈藥”較為充足。銀行業貸款撥備總額達到6萬多億元,撥備覆蓋率為178.5%,明顯高于國際平均水平。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14.5%,高出最低資本監管要求6.5個百分點。保險公司償付能力充足率保持較高水平。
全球疫情發展、經濟金融走勢還有很大不確定性。銀保監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堅持底線思維,按照“六穩”和“六!币,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持續關注疫情發展對我國金融體系的可能影響,制定有效應對預案,做好充足應對準備。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