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銀行披露年報數據中,更能直觀感受到金融科技的較量。
中國人民銀行印發的《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規劃(2019—2021年)》(簡稱《規劃》)中,明確了2019年至2021年我國金融科技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
《規劃》里在提及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時指出“金融機構要在年報及其他正式渠道中真實、準確、完整地披露科技人員數量與占比。”根據這一規劃,我們梳理了國有6大行和9家上市全國股份行關于金融科技投入與員工方面數據。
回顧上市銀行年報,2018年主動披露金融科技投入及員工數量的銀行寥寥無幾,各家機構更注重描述運用金融科技為自身業務帶來了多少業務上的提高、節約了多少成本,甚至在基礎設施搭建方面大多用術語堆砌些理論與展望。但是,這一情況在2019年報中得到了極大改善。
2019年年報中,統計的絕大部分銀行開始主動披露金融科技投入情況以及科技人員數量與占比,不過也有銀行對此事三緘其口。其中,郵儲銀行、民生銀行(600016,股吧)和華夏銀行(600015,股吧)未披露科技人員情況、民生銀行和浙商銀行未披露金融科技投入金額。
目前,六大行和股份行的金融科技人員整體已經突破了8萬人,各家機構的員工規模有升有降,但都在不遺余力的招聘科技人員。
2019年報披露數據顯示,工商銀行和建設銀行的科技人員超過1萬人,其中工商銀行科技人員更是達到了3.48萬人,甚至超過了9家股份制商業銀行的總和。平安銀行(000001,股吧)科技人員超過7500人,占全體員工的21.87%,是幾家銀行中科技人員占比最高的銀行。農業銀行科技人員占比只有全體員工的1.58%,由于員工基數較大,實際科技人員也有7351人。
部分銀行年報披露了科技人員增長速度。平安銀行科技人員增速超過34%,中信銀行(601998,股吧)科技人員增長56.2%,招商銀行(600036,股吧)科技人員增長62.4%。加碼科技人員已經成為了銀行機構的共識。
除了科技人員數量與占比,金融科技投入也是能夠直觀體現銀行對科技的重視程度。數據顯示,2019年,15家銀行科技投入已經超過了1000億元,其中超過百億的銀行共有4家,分別為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和農業銀行。
整體來看,各家銀行對金融科技的投入普遍超過營業收入的2%。在這條持續加碼的賽道上,大型銀行更具有規模優勢。同樣是科技投入,工商銀行只占營收的1.91%,是統計數據中占比最少的銀行,但是這一數字卻達到了163.74億元,農業銀行投入金融科技占比5.43%最高。
而且,各家銀行對金融科技的投入力度在持續加大。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銀行投入金融科技金額較2018年增長15.15%,交通銀行投入金融科技增長22.94%,興業銀行(601166,股吧)投入金融科技增長24.66%,平安銀行投入金融科技增長35.8%,中信銀行投入金融科技增長36.8%,華夏銀行投入金融科技增長36.91%。
對于金融科技投入,各家銀行都有不同的理解。從組織形式上多數銀行選擇成立科技子公司用以支持母公司發展,平安銀行則依托平安集團的數字科技能力持續發力,中信銀行聯合百度成立百信銀行,借助科技公司的力量發展金融科技反哺自身。
《規劃》指出,到2021年,建立健全我國金融科技發展的“四梁八柱”,進一步增強金融業科技應用能力,實現金融與科技的深度融合、協調發展,明顯增強人民群眾對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金融產品和服務的滿意度,使我國金融科技發展居于國際領先水平。
現在,傳統銀行正在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提高自身科技水平,為金融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創新活力。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