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2年,車險、農險、意外險、短期健康險、家財險等業務領域線上化率達到80%以上,其他領域線上化水平顯著提高。
經濟觀察網 記者 姜鑫 5月21日,銀保監會財險部向各財險公司下發《關于推進財產保險業務線上化發展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其中提到,到2022年,車險、農險、意外險、短期健康險、家財險等業務領域線上化率達到80%以上,其他領域線上化水平顯著提高。
據了解,《指導意見》立足深化財產保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集成推進線上化任務,拓寬線上化服務領域,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夯實線上化工作基礎,推動財產行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更好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風險保障需求。
針對上述幾點,有保險從業人員指出,未來保險科技的發展重點將在集成推進線上化任務、拓寬線上化服務領域、夯實線上化工作基礎,和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等四個方面。以集成推進線上化服務為例,具體可以理解為通過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實現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區,為客戶提供全流程線上服務,探索無接觸核保方式。
對于線上化趨勢,金融科技云服務平臺金融壹賬通(OCFT.US)保險一賬通CEO畢偉表示,疫情的常態化促使線上化成為必然趨勢:“疫情常態化導致線下營銷受阻、代理人招聘培訓等活動難以開展。而現場理賠勘查難,具有高接觸風險。復工難影響客戶服務,線下運營難以開展。此外,管理靈活性受考驗,遠程辦公需求激增。”
在此影響下,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發展,科技賦能帶動財產保險行業持續轉型升級,財產保險業務線上化成為加快財產保險高質量發展的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
在保險業線上化方面,領先的金融科技企業早已經提前布局,具備了上述產品能力。據金融壹賬通在今年的一季報中披露,疫情期間,多款保險科技產品如AI救援、AI客服等銷售增長迅速,運營類產品收入同比上升148%,收入占比從15%上升至28%。
5月20日,眾安金融科技研究院發布《危中尋機,海外保險業疫情影響及應對分析》(以下簡稱“報告”),報告表示,保險業可能是和疫情連接最緊密的行業之一。從支出端來看,各國保險業承擔比例不一,線上化展業將加大成本。財險方面,營業中斷險和賽事取消險將成為此次全球疫情中賠付支出額度較大的險種。此外,疫情期間險企選擇線上展業,而數字化作為保險業近年來的發展趨勢,行業數字化的投入正在上升。根據Celent出具的一份對保險公司首席信息官(CIO)的調研,67%的大型保險公司CIO表示已經在疫情暴發之后開始調整和增加公司在IT方面投入的預算力度。
無疑,疫情突襲加速了保險企業對數字化的投入力度。疫情期間,自助服務門戶、實時響應式交互系統、用于保單服務和理賠的移動應用程序以及世界級的呼叫中心技術成為疫情期間險企競爭的重點。虛擬檢查、自主索賠和基于人工智能的定損、虛擬爭議處理法庭等功能也受到海外業界的高度重視。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