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連舸「中國銀行董事長」
文章|《中國金融》2020年第10期
當前,我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已經取得重大戰略成果。在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基礎上,支持復工復產加快推進,是金融機構的重大使命任務。中國銀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和推動復工復產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監管機構工作要求,主動擔當國有大行責任,發揮百年中國銀行特色優勢,精準助力復工復產提速擴面和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向實體經濟源源不斷注入金融活水。
靠前服務、積極作為,支持政策“紅包”落地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及有關部門出臺了一系列支持企業疫情防控、復工復產的政策舉措。為了讓市場主體充分享受國家政策優惠,中國銀行加強向監管機構和有關部門的匯報溝通,全力做好服務支持,促進復工復產提質、擴面、增效。
助力貨幣政策傳導。中國銀行認真落實貨幣政策,積極參與人民銀行公開市場投標,今年前4個月累計向貨幣市場融出資金超過10.7萬億元,為市場提供流動性支持。面對復工復產資金需求,加大信貸投放力度,第一季度境內人民幣貸款新增4785億元,比年初增長4.75%。在京津冀、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的貸款余額增長5.4%,支持核心城市圈、城市群更好地發揮經濟發展“引擎”作用。同時,著力用好用足人民銀行再貸款再貼現專用額度,對政策名單內客戶簡化信貸申請流程,在受理材料、審批授權、發放審核、利率優惠等方面提供綠色通道,提高服務效率,確保資金第一時間用于疫情防控相關生產經營活動。
助力擴內需政策落地。境外疫情的擴散蔓延,使挖掘國內需求潛力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中國銀行將支持復工復產與服務內需擴大深度結合起來。在促進消費潛力釋放方面,配合商務部發布了《支持步行街改造提升專屬金融服務方案》,圍繞步行街建設與管理、步行街大型零售商發展、小微商戶結算與融資、支持個人消費等方面,提出16條服務舉措,促進步行街復商復市和消費增長。在支持有效投資擴大方面,印發《關于支持“新基建”和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業務發展的指導意見》,加大對5G、特高壓、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等領域重點項目的支持力度。主動聯絡各地主管部門,滿足傳統基礎建設項目需求,有力支持2022年北京冬奧會及冬殘奧會延慶賽區建設、蘇州市軌道交通工程等項目落地。
助力貿易便利化政策實施。支持貿易便利化,是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的重要舉措。中國銀行配合海關“單一窗口”建設,為進出口企業提供7×24小時不間斷的免費在線稅費支付服務,將融資支持更緊密地嵌入通關流程,為疫情防控、能源供應等重點領域萬余家企業提供通關即時保障。在浙江、上海、天津、深圳等20多個省市,與當地商務部門共同推出“穩外貿”專屬服務方案,切實解決外貿企業實際困難。在外匯跨境結算方面,中國銀行充分運用在13個省份獲得的貿易便利化試點資格,幫助企業享受進出口貿易簡化單據審核等便利措施,促進貿易活動高效運轉。
分類分區、循序漸進,精準對接復工復產需求
統籌推進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產,分區分級、有序開展是關鍵。在我國疫情防控持續向好、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的不同階段,中國銀行按照由線到面、漸次推進的原則,針對不同市場主體的特點,主動提供精準適配的金融服務。
優先支持防疫企業復工復產。面對疫情爆發初期物資緊急調度需要,中國銀行將支持防疫企業復工復產放在首位。按照“特事特辦、急事急辦”的原則,對抗疫相關企業資金需求優先受理、優先審批、優先發放,在客戶評級、審批權限、集團客戶管理等方面制定一攬子配套措施,確保相關企業客戶得到高效、適用和充分的金融服務保障。第一季度,中國銀行向740家全國性重點防疫企業新發放優惠貸款172.65億元;向390家地方性名單內企業新發放優惠貸款84.37億元;向各類防疫企業新發放抗疫類貸款511.02億元,及時滿足抗疫企業金融需求。中國銀行還發行了國內首筆AAA評級民企疫情防控中期票據、國內首筆疫情防控主題熊貓債,積極利用債券資本市場為防疫企業募集資金。
全面支持產供銷企業復工復產。隨著疫情防控形勢逐步向好,中國銀行印發了《關于加大金融支持企業復工復產力度的通知》,設立2000億元公司信貸專項規模,全額配置戰略經濟資本,促進產供銷有機銜接,支持復工復產提速擴面。重點支持衛生防疫、交通運輸、重要物資生產、基礎設施補短板、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等領域,助力發揮產業鏈核心企業、龍頭企業、區域重大工程項目等對宏觀經濟和區域發展的帶動作用。對于有發展前景但暫時受疫情影響的客戶,針對其不同情況,安排調整還本計劃、延長計結息周期、延期、借新還舊、展期、調整授信品種等多種續貸方案,因戶施策,幫助企業解決流動資金緊張、回款周期延長等不同類型的困難。?
為湖北省提供專項金融支持。3月中旬,湖北地區按下了“復工鍵”。中國銀行第一時間配置500億元專項信貸規模,制定30條專項措施,支持湖北省疫情防控和分區分類分級分時復工復產。在授信審批方面,簡化發起材料和報告,落實臨時性延期還本付息政策,全面摸排湖北省因不能及時復工、資金鏈緊張等無法正常還款的客戶,逐戶研究解決方案。在金融產品創新方面,推出“復工貸”,支持企業開展債務工具融資,提升在線金融服務質效。在普惠金融方面,對中小微企業提供規?傤~為25億元、期限最長10年、利率可低至2.75%的專項信貸產品,為湖北中小微企業“輸血”。針對受疫情影響的個人貸款客戶,批量放寬還款限期,支持湖北經濟社會秩序加快恢復。
聚焦重點、持續發力,提升關鍵領域服務質效
為找準復工復產服務支持的重點、痛點和難點,中國銀行持續開展客戶調研,了解不同行業、區域和企業在復工復產過程中的核心訴求,將金融資源更多地投向經濟運行的薄弱環節和重點領域。
著力支持民營企業和中小微企業復工復產。民營企業和中小微企業是國民經濟中最活躍的主體,也是穩就業的中堅力量。保障民營企業和中小微企業,一定程度上就是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在疫情和外部形勢變化的沖擊下,中國銀行著力加大對民營企業和中小微企業信貸支持力度。迅速上線“戰疫貸”“疫情防控?快易貸”“抗疫貸”等一系列應急貸款產品,保障全天候信貸供給,支持客戶復工復產所需的租金支付、原料采購用款需求等,并提供業務快速申請通道。第一季度,中國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較年初增長38%,新發放貸款平均利率4.19%,比上年下降11個基點;第一季度累計發放民營企業貸款6068億元,在對公發放貸款中占比較上年末提升1.82個百分點。
著力支持制造業復工復產。制造業是國民經濟命脈所系,是全球產業鏈融合最廣泛、最緊密的領域,也是在復工復產過程中面臨挑戰較大的行業。中國銀行的信貸余額中,制造業貸款余額占比較高。為更好地幫助制造業企業渡過難關,中國銀行對有發展前景、暫時遇到困難的制造業企業,推出借新還舊、授信產品調整、授信主體變更、還款計劃調整等支持措施,解決企業面臨的資金困難。第一季度末,中國銀行境內制造業貸款余額1.45萬億元,其中高端技術制造業貸款余額2671億元,較年初增長15.3%。針對供應鏈受阻等難題,中國銀行加大供應鏈金融產品推廣力度,促進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復工復產。
著力服務線上經濟發展。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線上經濟和“宅經濟”蓬勃發展,成為我國經濟秩序恢復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銀行針對新經濟、新業態的金融需求,按照“分類施策、梯次推進”的原則,深化跨境、教育、體育、銀發四個戰略級場景建設,鼓勵分行因地制宜提供場景化服務,助力相關領域數字化轉型。針對部分企業客戶節假日緊急用款需求,新增假日線上貸款產品。推出長三角公司開戶一站式金融服務,通過移動智能柜臺,企業足不出戶就可以開立賬戶。大力推廣“中銀票e貼”、在線供應鏈融資、在線結售匯、在線單證、在線保函等業務,免去客戶往返奔波,切實提升金融服務效率。
突出特色、發揮優勢,打好支持措施“組合拳”
全球化、綜合化是中國銀行經營的特色。在服務企業復工復產過程中,中國銀行充分調動境內外機構和綜合經營公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全方位滿足客戶綜合金融需求。
幫助企業開展債券融資。市場流動性的合理充裕為企業開展債券融資創造了良好條件。中國銀行利用發債利率相對較低的市場環境,向滿足相關條件的企業推薦債券融資方式。先后為小米集團發行國內首筆互聯網企業熊貓債;為興業銀行(601166,股吧)、徽商銀行、中信銀行(601998,股吧)、北京銀行(601169,股吧)等發行小微企業金融債,募集資金專項用于發放小微企業貸款;為國航、東航、川航、深航、廈航等企業發行多支債務融資工具,與航空運輸企業共克時艱。今年1~4月,中國銀行境內債券承銷金額超過5000億元;離岸債券發行量38.15億美元,為企業復工復產提供了有力的資金支持。
助力全球供應鏈穩定。為落實中央關于在擴大對外開放中推動復工復產的要求,中國銀行發布《全力支持疫情防控期間“穩外貿”工作的若干措施》,提出為外貿進出口企業提供資金投放不低于1000億元等13條“穩外貿”精準措施,助力穩住外貿基本盤。深化與中信保合作,為企業提供保險保障和融資支持組合方案,綜合運用供應鏈金融、票據貼現和信保融資產品,通過降低準入門檻、推出專項授信等方式,幫助供應鏈上的中小微企業盡快恢復正常生產經營。深化與跨境電商及第三方支付機構合作,第一季度累計為第三方支付機構辦理跨境本外幣業務412億元。加強對外資企業的主動服務,調動海內外機構力量,為重點企業提供全球金融綜合解決方案。
加強多元化綜合服務。復工復產是一項系統性工程,中國銀行各綜合經營公司積極參與、主動作為,為客戶搭建復工復產的綜合化金融服務平臺。中銀投在長三角設立的資本股權投資基金正式運作,以金融資本推動區域一體化建設。中銀資產發揮債轉股業務特色,積極為疫情防控及經濟恢復增長提供金融服務,落地項目金額近50億元,并發起設立湖北省首支專項抗擊疫情的股權投資基金。中銀保險強化與工商、海關的協調銜接,通過關稅保證保險助力企業順利通關,并針對小微企業在部分地區推出復工防疫保險,減輕小微企業復工復產的后顧之憂。
堅守底線、主動應變,保障全球業務連續運行
做好自身疫情防控,是支持復工復產的前提。中國銀行境外機構覆蓋61個國家和地區,在全球疫情擴散蔓延的環境下,面臨前所未有的安全管理壓力和運營壓力。第一季度,中國銀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千方百計保安全、保服務、保運轉。
堅持將員工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首位。疫情爆發后,中國銀行第一時間成立行黨委應對新冠疫情應急領導小組,印發《關于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等系列文件,抓緊抓實抓細疫情防控,統籌做好辦公場所防疫、員工健康防護、彈性辦公等工作安排。持續為員工配備防護用品,及時慰問確診感染、疑似感染和隔離觀察的員工,當好員工的貼心人和主心骨。3月初,面對疫情全球擴散蔓延,統籌調度全行防疫物資支援境外,通過境內分行和境外分行“一對一”幫扶機制,幫助境外員工和家屬做好安全防護。
保障全球業務連續運營。為確保金融服務不中斷,中國銀行建立應急工作機制,持續完善業務連續性應急預案,推動全球業務穩定運行。優化線上辦公、移動辦公系統,通過遠程辦公、輪崗工作,保障業務連續經營。狠抓重點部位、重點場所、重點人群疫情防控,本著對客戶健康負責的態度,因地制宜完善防控舉措。通過將部分業務遷移至總行和其他分行,有效解決了個別分行員工確診影響業務開展等突發情況,確保基本金融服務持續供給。加強科技力量和線上服務支持,緊急優化線上產品超過80項,幫助更多客戶實現了足不出戶辦理業務。
狠抓全面風險管理和合規經營。加強疫情對全球宏觀政策、債務結構、資本流動和供應鏈體系影響的研判分析,持續完善風險管控策略,提高風險管控的前瞻性、針對性和有效性。重檢境外資產負債管理政策,確保境外機構流動性安全、資產質量穩定和連續經營。北京時間4月21日,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美國原油5月期貨合約價格暴跌超過300%,歷史上首次跌為負值。這一極端市場環境下的“黑天鵝”事件,導致中國銀行“原油寶”美國原油多頭持倉客戶嚴重虧損。目前,中國銀行正按照法治化市場化、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穩定大局的原則,在自愿平等基礎上與客戶協商和解,控制外溢性,尊重契約,厘清責任,積極穩妥有效化解風險,切實保護投資者合法利益。同時,查清事實、嚴肅處理,深刻汲取教訓,提高風險意識,強化風險管控,增強專業性,全面排查和消除風險隱患,做好各種極端情況的應對準備,守住風險合規底線。
面對嚴峻復雜的國際疫情和世界經濟形勢,中國銀行將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監管機構工作要求,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充分發揮國有大行的頭雁作用,將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支持復工復產與防范化解風險更好地結合起來,助力“六穩”工作、“六保”任務要求落實,加快建設新時代全球一流銀行,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作出應有的貢獻。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中國金融雜志。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