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2020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會議現場發布了《2020中國金融政策報告》,報告以“市場化、法制化、國際化下的中國現代金融治理”為主題,聚焦我國金融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陸磊做報告介紹,他表示,2019年是推進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治理的重要窗口期,金融治理將成為應對各種系統性考驗的最后一塊拼圖。
“可以說,當我們建立并完善現代化金融治理,良好的金融機構和市場體系才可能發揮資源配置和風險管理功能。”陸磊認為,2018年中美經貿摩擦引發外生性沖擊,2020年全球疫情引發全球金融風暴和經濟衰退風險,歷史給我們準備了一個極為難得而重要的制度建設準備期。
資本市場基礎性建設有序推進,科創板和注冊制試點順利推出;結構性去杠桿有序推進,資管新規落地,重點領域的金融風險和亂象得到了有效處置,防范化解重大風險三年攻堅戰取得成效等,金融部門搶抓時間窗口,在金融市場化、法制化、國際化上取得了積極進展。
陸磊同時指出,加快構建市場化、法制化、國際化的現代金融治理體系是一項系統工程。
一是完善市場化的現代金融治理體系。市場化的核心就是要推進要素市場化和機構市場化改革: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有序推進存量浮動利率貸款定價基準轉換,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理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大力發展直接融資特別是股權融資,加快發展債券市場,增加有效金融服務供給,構建結構多元,功能齊全,制度完備的多層次金融市場體系,更好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二是完善法治化的現代金融治理體系。法治化的核心就是要堅持市場經濟的契約精神和法治精神,明確依法行政規則、理順職責和嚴格責任,但是也同時不可避免的帶來了金融監管套利、監管空白、跨市場套利、脫實向虛和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
三是完善國際化的現代金融治理體系。國際化的核心就是要服務我國高度開放的大國經濟需要,破除阻礙金融要素自由流動的體制和機制障礙,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提高我國金融要素的全球配置范圍和效率。
“中國的金融市場表現,人民幣匯率的穩健性,已經證明了金融市場制度建設和治理水平所收到的實效。”
陸磊認為,2020年以后,全球金融體系將面臨更加錯綜復雜的環境,尤其是大概率面臨世界經濟大分化、全球供應鏈大重組時代。值得肯定的是,2019年的金融治理體系建設為2020年乃至以后的不確定性應對構建了制度基礎。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