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開行預計新冠疫情大流行給全球經濟造成的損失可高達5.8萬億~8.8萬億美元,相當于全球國內生產總值(GDP)的6.4%~9.7%。
亞洲開發銀行(下稱“亞開行”)15日新發布的《新冠肺炎疫情潛在經濟影響最新評估》報告指出,新冠疫情大流行給全球經濟造成的損失可高達5.8萬億~8.8萬億美元,相當于全球國內生產總值(GDP)的6.4%~9.7%。這一最新判斷比其4月初發布的《2020年亞洲發展展望》中預測的嚴重程度(全球損失2萬億~4.1萬億美元)進一步攀升。
亞開行預測,亞太地區的疫情防控期短則三個月,長則半年,對應的區域經濟損失在1.7萬億~2.5萬億美元間,占全球產出下滑總額的30%。其中中國將損失1.1萬億~1.6萬億美元。
盡管疫情帶來重大經濟損失不可避免,但另一方面的好消息是,世界各國政府迅速應對疫情影響,實施了各項措施,如放寬財政貨幣政策、增加醫療支出,以及提供直接支助以彌補收入和收益損失等。該報告稱,政府若持續采取上述措施,便可將疫情的經濟影響降低30%~40%。這意味著,疫情導致的全球經濟損失可減少至4.1萬億~5.4萬億美元。
“新的分析宏觀上呈現了疫情對全球經濟的潛在重大影響! 亞開行首席經濟學家澤田康幸(Yasuyuki Sawada)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政策干預對于緩解經濟損失將起到重要作用。這些發現可作為政策指南,指導各國政府制定和實施疫情防控措施、減輕疫情對本國經濟和人們生活的影響。
據亞開行新冠疫情政策數據庫(https://covid19policy.adb.org/)統計,在亞開行45個發展中經濟體已經出臺了1.9萬億美元的刺激計劃,相當于其總體GDP的8.2%,其中中國1.3萬億美元的刺激計劃是成員體中規模最大的,其次是韓國和印度1.19億和1.05億美元的刺激計劃。若按GDP占比計算,不丹和泰國出臺的刺激計劃更大,超過其各自GDP的15%。
亞開行表示,為降低經濟復蘇的難度和所需時間,除了增加醫療衛生支出、完善醫療衛生體系外,有力的收入和就業保障也必不可少。報告指出,為防止消費加劇下滑,政府應進行供應鏈中斷管理,支持和深入電子商務以及商品及服務的物流配送,并資助臨時性社會保障措施、失業補貼和基本商品(尤其是食品)的分配。
亞開行于4月13日宣布了200億美元一攬子應對基金,積極支持其成員體應對新冠疫情的影響。此外,亞開行還批準了一系列業務流程簡化措施,使援助能更快速靈活地得到落實。同時,由于疫情在快速變化,亞開行將視需求而更新其影響評估,并納入更多具有溢出效應的影響途徑,以盡量準確預計疫情給全球經濟帶來的影響。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