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世界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德勤發布《2019-2020中國銀行業發展回顧與展望》的報告。《報告》指出疫情不可避免地對金融機構業務和業績表現造成影響,但總體風險可控,銀行業未來的盈利增長點將會是普惠金融與金融科技。
具體來看,通過對境內六家大型銀行的分析,德勤認為,該六家大型商業銀行在過去三年的平均盈利增速維持在8%左右,但2016-2019年平均總資產收益率均低于1%,不過下降幅度收窄;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持續下行,主要受宏觀 經濟下行、息差收窄、金融“穩杠桿”等影響,同時大型商業銀行加大中小企業貸款投放力度,改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凈利潤增速下滑所致。
此外,這些銀行撥備前利潤增速與營業收入增速趨勢接近,但在2019年出現拐點,主要是因為近年來部分銀行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員工成本上升等原因,導致業務及管理費上升所致,而隨著內外部宏觀環境變化,包括新冠病毒影響、全球降息潮、監管趨嚴等影響,預計未來營業收入或將持續承壓;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相對平滑,2017-2019年增速維持在5%左右,2019年增速與撥備前利潤增速差收窄,表明存量不良貸款風險逐步出清,不良貸款率下行,撥備覆蓋率逐年夯實,撥備消耗利潤影響程度下降。
德勤中國審計及鑒證合伙人施仲輝表示:“截至2019年末,商業銀行撥備覆蓋率逾180%,貸款撥備率超過3%,可見銀行撥備充足并具備較強的風險承受能力。新冠病毒疫情無可避免地會對金融機構業務和業績表現造成一定影響,但是總體來看還在可控范疇,復工復產后的疫情管控措施對國內中小企業的影響較大,疫情在全球范圍蔓延也導致全球供應鏈暫時性停滯以及外貿訂單后繼不振等。”
在中小銀行方面,德勤則指出中小銀行不良壓力加大。因為疫情沖擊中小微企業,進而影響中小銀行資產質量(2019年城商行不良率破2,峰值2.48%)。2020年問題金融機構風險處置力度將會更大,預計并購重組機會增多。
如何防范中小銀行風險問題?
德勤認為,多渠道充實資本金來源是解決中小銀行問題的重點,且應該加強資本金注入公司治理、完善內控等工作。施仲輝也表示:“IPO上市后,短期內就會有社會資金引入中小銀行里,這是一個有效的辦法。從長期來看,中小銀行必須通過改善自身的公司治理機構,才能吸引資本注入。”
此外,德勤中國銀行及資本市場行業主管合伙人郭新華說表示:“中小銀行現在遇到的資金短缺問題其實和股東對中小銀行專業化投入也有關系。股東的專業化程度是造成中小銀行發展層次不齊、不斷遇到階段性問題的原因之一。未來,中小銀行應該進一步提高股東準入要求,現有股東和未來股東都應該思考如何提高銀行管理治理水平。”
在金融科技方面,《報告》認為疫情暴發凸顯了銀行業數字化運營服務能力的重要性(2月線上業務服務替代率96%),各銀行也在金融科技領域明顯發力,并開始制定符合自身需求的金融科技發展規劃,通過設立金融科技公司、金融研究院等,快速推動金融科技的轉型。
具體來看,2019年大型商業銀行在金融科技領域明顯發力。2019年,工商銀行(股票代碼:601398)、建設銀行(股票代碼:601939)在金融科技投入超過160億元,郵儲銀行(股票貸款:601658)信息科技投入占比收入最高;在人員配備方面,工商銀行金融科技人員3.45萬人,占比超7%。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