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發銀行(600000,股吧)提高現金分紅比例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去年該行資本補充渠道的擴充。
4月24日晚間,浦發銀行公布了2019年年報與2020年一季度報,這也是該行新班子組成后首度披露的業績報告。
根據報告,截至去年末,該行資產規模首次突破7萬億大關,一季度末這一數字已達7.3萬億。另外,不管是去年還是今年一季度,浦發銀行均保持了營業收入和凈利潤的雙增長,且去年現金分紅比例為近四年來最高,達30.8%。
如今,疫情的到來給銀行業經營帶來更多挑戰,特別是在銀行凈息差的表現上,業內的共識是凈息差收窄趨勢愈發明顯。對此,浦發銀行也在尋求應對措施,比如加大零售AUM(管理客戶總資產)規模、緊抓金融市場大幅波動的機遇、進一步調整負債結構等。
看點一:現金分紅比例達30.8%
如果你是浦發的股東,看到這個消息就很開心了。在2019年的年度分紅方案中,浦發銀行擬向全體普通股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股利6元(含稅),分紅比例提升30.80%,合計擬派發現金紅利人民幣 176.11 億元(含稅),這也是近四年來浦發銀行現金分紅比例最高的一次。
而在不久前,多家國際銀行取消分紅派息的舉措引發了業內對于國內銀行是否跟進調整分紅的討論,此次浦發銀行提高分紅是基于什么樣的考量?
該行行長潘衛東在新聞發布會上回答第一財經記者提問時表示,對于投資者而言,現金分紅是長期利益和短期利益的權衡與調整。浦發銀行本次提高現金分紅比例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去年該行資本補充渠道的擴充。
他說,近年來,監管在銀行資本補充渠道方面給予了很多創新,比如發行各種資本補充債券,去年浦發銀行就發行了500億元可轉債、300億元永續債等,提高了資本充足率,因此調高了現金分紅比例。
浦發銀行副行長王新浩也提及,分紅對于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和提振股價有非常積極的作用,近年來受經濟環境影響,國內上市銀行的PB大多比較低,基本在1倍以下,而分紅對于提振銀行股價來說是一個重要手段,不僅體現了公司經營成果,也包括對未來經營的信心。
同時,分紅比例的提高也離不開公司經營能力的提升。數據顯示,截至去年末,集團實現營收1906.88億元,同比增長11.60%;實現稅后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89.11 億元,同比增長5.36%。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基于對未來時期宏觀經濟、金融監管、技術進步、同業競爭等多方面的研判,浦發銀行還制定了《全行2019-2021年行動計劃》,提出的戰略目標為,“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一流股份制商業銀行,推動全行成為新時代金融業高質量發展的排頭兵和先行者”。
在此背景下,今年一季度,集團實現營業收入554.24億元,同比增加53.40億元,增幅10.66%;稅后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73.61億元,同比增加9.02億元,增幅5.48%。
看點二:重塑對公客戶經營體系
除了分紅外,近期受市場關注的還有銀行凈息差表現。一方面,受市場環境影響,存款業務競爭加劇,負債端存款付息率上升;另一方面,一系列降準、降息等貨幣寬松政策加碼下,市場資金利率下行,使得銀行資產端收入下降。多方夾擊之下,銀行凈息差承壓,銀行又將如何應對?
王新浩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在資產端收益下行、凈息差縮減的情況下,銀行要增加營業收入,無外乎要加大中間業務收入的力度。“今年我們會在第三方代理上下功夫,加大零售AUM的總量,同時緊抓金融市場的大幅波動的機遇,提升由于利差收窄所帶來的營收減少,此外還將進一步調整負債結構。”他說道。
2019年的業務結構中,浦發銀行對公、零售、金融市場的營業凈收入分別為645.5億元、734億元和321.82億元。其中,零售業務已連續兩年成行內第一大收入來源。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末,該行個人客戶(含信用卡)已突破8649.32萬戶,個人金融資產余額達到2.03萬億。
為了調整負債結構,浦發銀行將在公司業務、零售業務和金融市場三大板塊中采取一系列措施。
特別是在公司業務方面,王新浩稱,“近期(銀行)提出了要重回股份制商業銀行貸款市場占比第一、增量第一的地位”,從長遠來看,實際上就是重塑對公客戶的生態,打造數字化客戶經營體系。
在他看來,一些銀行負債成本低的原因在于在客戶端較好競爭力,即可抓住很多頭部客戶,并對頭部客戶有較強的議價能力。對此,浦發銀行的舉措是,一來,依靠總分兩級戰略客戶的專營體系;二來,建立普惠金融智慧生態的經營體系。
2019年末,浦發銀行對公存款總額已達27810.26億元,較上年末增長8.57%;對公貸款總額(含票據貼現)為22879.94億元,增長11.29%。其中,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增幅23.22%;制造業貸款余額增250億元,高于對公貸款平均增速4.5個百分點。
目前,浦發銀行正在穩步推進戰略客戶專營體系。據介紹,該行一季度投放的1800億對公貸款中,戰略客戶占比就超過70%。王新浩認為,通過對戰略客戶的深度經營,抓好核心企業上下游供應鏈的客戶的結算,就可提升銀行結算存款的占比,進而降低負債成本。
另一方面,在普惠金融、小微企業經營上,則完全依靠線上的模式。潘衛東表示,相較互聯網公司,銀行在B端市場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銀行可利用數字化的技術滲透到行業和企業底層中去,形成實實在在的服務能力,聚焦客戶體驗,打造引領、穿透、融合、閉環的生態化服務體系。據了解,2020年該行在小微企業數字化生態經營體系布局上將會有重大突破。
事實上,數字化轉型一直是浦發銀行近年來發展的重心,在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該行高層也提到要“強化數字化在創新轉型中的帶動作用,提升全行高質量發展水平”。2019該行科技投入已達41.2億元,占營收比重超過2%。
除此,零售業務方面,浦發銀行在做大AUM的同時也將實行公司聯動以加大客戶端資金來源的代發;金融市場方面,則盡可能提高同業負債中的活期占比以降低負債成本。
另在資產質量方面,盡管2019年末浦發銀行不良率有小幅增加,但2020年一季度末,該行不良額、不良率實現“雙降”,其中不良率較上年末下降0.06個百分點至1.99%。不良貸款準備金覆蓋率146.51%,較上年末上升12.78個百分點;貸款撥備率(撥貸比)2.92%,較上年末上升0.18個百分點。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