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互聯網金融和網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取得很大成績,但也要看到,現階段的形勢仍然十分復雜,尚有一些問題未根本解決。
疫情之下,互聯網金融和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并未停止。
4月24日,第一財經記者獲悉,近日,互金整治領導小組和網貸整治領導小組聯合召開了互聯網金融和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會議在總結了2019年整治工作的基礎上,分析了當前互聯網金融和網貸風險整治面臨的困難與挑戰,明確了2020年專項整治的目標和任務。
具體來看,2019年以來,全國網絡借貸等互聯網金融領域風險持續收斂,各項工作取得了實質性成效。
截至2020年3月31日,全國實際在運營網絡借貸機構(以下簡稱網貸機構)139家,比2019年初下降86%;借貸余額下降75%;出借人數下降80%;借款人數下降62%。機構數量、借貸規模及參與人數連續21個月下降。整治工作開展以來,累計已有近5000家機構退出。互聯網資產管理、虛擬貨幣投機炒作、非法外匯交易等其他領域存量風險有序出清。
會議指出,過去一年多來,各部門各地方合理把握整治時機力度節奏,加強上下聯動,分類施策,堅持把機構退出作為整治工作的總方向,力爭“能退盡退,應關盡關”。全年堅持穩中求進、不急不緩,重點推動機構良性退出。同時主動出擊,精準拆彈,一些積累多年的風險點得到清理,一批久拖未決的案件得以處置。互聯網金融和網貸領域風險形勢得到根本好轉。
會議認為,現階段的形勢仍然十分復雜,尚有一些問題未根本解決。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又給整治工作帶來新的挑戰,后續工作時間緊、任務重、難度大。一是剩余在營機構“三降”工作進展緩慢,后續處置困難很大;二是停業機構處置任務仍然艱巨,全國已經停業的網貸機構存量風險仍處高位。“退而不清”“退而難清”問題突出,風險化解可能需要較長時間;三是機構轉型工作存在許多困難。部分機構或轉型意愿不強,或轉型能力不足,在具體推進過程中還會產生很多新情況新問題,還需要做大量艱苦細致的工作;四是由于疫情防控還有一些不確定性,所以網貸機構經營、催收、轉型等工作受到一定影響。
會議強調,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的收官之年,做好互聯網金融和網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意義重大。按照國務院金融委的總體要求和兩個領導小組的工作部署,爭取2020年基本完成互聯網金融和網貸風險專項整治的主要目標任務。各地區各部門要將存量風險處置作為后續較長一段時間的核心工作來抓,在堅持市場化和法治化原則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多措并舉,最大限度保護投資人合法權益。
具體來看,進一步加大存量壓降力度,切實壓降業務規模,加快推進落實機構轉型試點工作。加大對借款人惡意逃廢債行為的懲戒力度,加快推進網貸信用信息納入征信系統進程,完善失信借款人聯合懲戒機制。同時,加強互聯網資產管理、虛擬貨幣投機炒作、非法外匯交易等其他領域新增風險的監測,建立快速研判、定性和處置打擊機制,始終保持高壓態勢,防止死灰復燃。各地各有關部門要認真總結互聯網金融和網貸風險整治經驗教訓,全面貫徹落實“金融業務一定要持牌經營”的總體要求。持續聚焦于金融領域的“無照駕駛”問題,抓緊探索非持牌機構非法金融業務早發現早處置機制,進一步加快建設互聯網金融監管長效機制,真正做到能夠從源頭上防范和化解互聯網金融風險。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