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資金成本持續走低,貸款利率已經低于理財收益率
手握數十億乃至上百億資金,卻不惜承擔財務成本,也要向銀行申請幾億元貸款,大筆投資理財。今年以來,雖然利率不斷走低,上市公司投資理財熱度仍然不減。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4月22日,今年以來,購買理財累計金額超過10億元的A股上市公司,已經多達70家,其中超過50億元的就有4家,而快遞一哥順豐控股(002352,股吧)更是計劃投入182億元資金,用于購買理財。
大額購買理財產品的上市公司,大多將結構性存款當作首選品種。如隆基股份(601012,股吧)、江蘇國泰(002091,股吧),今年購買理財的金額已達145億元、116億元,資金基本投向了結構性理財。順豐控股也稱,購買的理財將以結構性存款為主。
公開數據顯示,結構性存款年化收益率目前普遍在1%~4%之間,較高的在4.5%左右。理財回報率并不算高,但上市公司寧愿承擔不菲的財務成本向銀行貸款,也要用于理財。
上市公司理財熱度不減,背后有何玄機?近期財務受到質疑的億聯網絡(300628,股吧)可能一語道破了真相:隨著利率走低,銀行貸款成本持續下降,而理財收益率卻仍然超過4%,兩者之間存在可觀利差。
豪擲百億理財
明明有數十億元資金用于理財投資,卻要向銀行申請幾億元貸款,因財務報表過于“完美”,近日廣受質疑的億聯網絡收到監管問詢函,要求對此做出說明。
截至2019年12月底,億聯網絡理財產品余額為34.9億元,同比增加30.56%;貨幣資金余額1.06億元,同比減少71.63%。同期,該公司收到現金借款2.97億元,期末短期借款余額為5003萬元。今年3月底,短期借款余額增加到2.01億元,并計劃向銀行申請不超過8億元授信。
盡管理財規模巨大,但億聯網絡仍無法與財大氣粗的順豐控股相比。順豐控股董事會、監事會3月23日做出決議,同意公司2020年以不超過150億元自有資金、32億元閑置募集資金,進行保本理財投資。但截至目前,順豐控股尚未披露進展。
在年內已經出手的上市公司中,億聯網絡購買理財產品的規模也并不算特別大。公開數據顯示,截至4月22日,今年年內購買理財累計金額超過10億元的上市公司已經多達70家,其中超過50億元的就有4家。
在這些上市公司中,實際購買理財最多的是隆基股份。該公司2019年12月31日決定,20120年將在單日最高余額80億元的上限內,購買銀行理財產品。兩天后,該公司就在工行、交行、民生銀行(600016,股吧)、華夏銀行(600015,股吧)等七家銀行,一口氣購買了總額高達70億元的理財。到期贖回后,該行又立即于4月3日購買了渤海銀行、成都銀行、華夏銀行等銀行多達75億元的保本理財。從年初至今,該公司滾動購買的理財產品總額已經達到145億元。
江蘇國泰今年購買的理財產品累計規模也達到了110億元以上。該公司1月2日公告稱,在原有的最高上限40億元基礎上,公司及下屬子公司今年以自有資金購買保本理財的額度將提高到58億元,同時使用閑置募集資金19億元,進行現金管理。
隨后,在1月8日至4月10日的三個月里,江蘇國泰就披露了15次理財進展,累計投資金額達116.8億元?鄢训狡诓糠,截至4月10日,該公司閑置募集資金購買的尚未到期的理財產品金額為18.82億元,以自有資金購買的未到期理財為51.62億元,合計超過70億元。
除了上述兩家公司外,渤海輪渡(603167,股吧)理財投資規模也不小。披露信息顯示,僅今年2月、3月,該公司購買國債逆回購、銀行理財就接近90次,有時甚至一天數次出手,累計投資金額達到91億元左右。
上市公司大額理財雖然熱度不減,但受疫情、理財收益率下行等影響,今年一季度,上市公司理財總體規模明顯下降。Wind數據顯示,一季度A股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總額為2821.76億元,同比下降約23.6%。
收益不降反升
目前理財投資規模居前的上市公司里,渤海輪渡是國債逆回購的忠實擁躉。今年以來的理財投資中,只有一筆是銀行理財,其他全部是國債逆回購,且期限均為一天。
而順豐控股計劃投資的理財產品,則以銀行保本理財為主。根據披露,該公司的自有資金將購買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發行的保本類產品,閑置募集資金的投資品種則包括人民幣協定存款、七天通知存款、定期存款或購買其他保本理財等,發行主體為商業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隆基股份、江蘇國泰年內已經購買的理財產品,就全部為結構性存款。
一些上市公司用于理財投資的資金,在現金資產和總資產中的占比已經處于很高水平。公告顯示,隆基股份最近進行的75億元理財投資,占其截至2019年9月底貨幣資金的45.51%。而江蘇國泰用于理財的閑置募集資金、自有資金,已分別占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凈資產的23.37%、66.22%,兩者合計占近一期審計凈資產的近90%。
國債逆回購、結構性存款的收益都不算高。根據披露,渤海輪渡購買的國債逆回購產品,2月份最低收益為2%,最高為2.895%,3月份購買的最高收益雖然達到3.705%,但超過2.5%的已經為數不多,而最低的已經降至0.895%。
結構性存款的收益相對仍然較高。除了少部分年化收益率低于1%,最低僅有0.3%,但處于3%以上的仍然較多。如隆基股份今年購買的理財產品回報最高的幾筆,年化收益率已經達到4.55%左右,江蘇國泰投資的品種年化收益率最高的也達到3.6%~3.7%之間。
相較于投入的資金,這樣的收益并不算很高。2019年7月,由于原有的30億元額度已經不能滿足資金收益管理需求,隆基股份將理財額度上調到60億元。而截至1月2日,其投入的60億元資金已收回59億元,實現收益9527萬元。
同樣因理財投入規模過大,而受到監管關注的中公教育(002607,股吧)也是如此。2019年,該公司累計認購理財產品達270億元左右,實際發生額57.74 億元,年末仍有余額18.54億元。按累計金額計算,收益在3%至6%的達224億元,6%以上的有2.2億元,但實現的收益也不過1.84億元。
而根據隆基股份披露,其理財收益今年反而顯著上升。截至3月底,最近12個月內,該公司理財實現收益1.78億元,收益率達6.94%。如此之高的收益率,主要是因今年的收益提升所致,僅年內70億元已到期的理財,就實現收益7281萬元。1月4日數據顯示,當時其12個月內的理財收益率為3.72%。
利差空間顯現
將大量資金用于理財的同時,不少上市公司還不斷通過發債、銀行貸款等方式籌集資金,導致負債、財務費用大幅增加。
根據隆基股份4月23日公告,公司將為全資子公司隆基樂葉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向銀行申請的2億元授信提供擔保。截至4月20日,公司為子公司提供融資擔保累計余額為63.92億元人民幣、3.70億美元。
年報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隆基股份短期借款余額為8.54億元,同比增加近1.7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同比增加約4.4億元,借款取得的現金約27.1億元,也比上年略有增加。
同期,該公司財務費用約2.5億元,同比下降1600萬元左右。利息費用4.58億元,同比增加約5000萬元,因獲得同比增加余額6200萬元的其他收益2.03億元沖抵,才實現了財務費用下降。
而中公教育的情況更明顯一些。2019年,該公司短期借款余額28.7億元左右,同比大幅增加約12.6億元,財務費用達到2.04億元,同比增長高達8181.92%。1.8億余元的理財收益并不能完全覆蓋財務成本。
既然如此,上市公司為何還要投入巨額資金購買銀行理財產品?在這背后,可能與貸款利率與理財產品收益之間的“套利”空間有關。
億聯網絡回復監管問詢時的說法,一語道破真相。該公司稱,2019年平均理財收益率在4.2%以上,2019年8月至今的新增貸款平均成本為3.2%,人民幣借款利率已逐步下降至3.6%,而美元借款利率更是長期低于3%,2020年4月則進一步下降至2.2%。同時,公司可以獲得貸款實付利息50%左右的貼息,使得貸款成本遠低于公司平均理財收益率。
這從順豐控股2019年年報中也可看出端倪。年報數據顯示,2019年,順豐控股借款、發行債券取得現金249.7億元,截至當年底的短期借款、長期借款、應付債券金額合計約為253億元,比上年底增加了90.78億元,全年財務費用共計6.82億元,其中利息費用9億元,利息收入2.85億元。
而同期的投資收益遠遠超過財務費用。2019年全年,順豐控股投資收益高達10.75億元,主要是處置子公司收益及理財產品收益;公允價值變動損益3.5億元,主要是來自交易性金融資產、其他非流動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兩項收益分別占2019年利潤總額的14.49%、4.71%。截至當年,順豐控股的結構性存款、理財產品余額合計約為35.3億元。
隆基股份也在2019年償還了大量債券。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該公司應付債券余額為9.95億元,同比大幅減少近22.7億元,長期貸款也減少約1.5億元。財報顯示,2019年12月31日,其短期信用借款的利率為4.785%,長期借款的利率區間為2.92%至5.70%,平均貸款成本實際低于今年的理財收益。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