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剛剛作出有關部署,4月3日下午,針對中小銀行的定向降準便落地了。
央行宣布,占銀行體系99%的4000家中小銀行將獲得1個百分點的降準。此次降準釋放長期資金4000億元,平均每家中小銀行可獲得長期資金約1億元,還可降低銀行資金成本每年約60億元。
同時,央行決定自4月7日起將金融機構在央行的超額存款準備金利率從0.72%下調至0.35%。這是自2008年以來,第一次下調。
“小銀行要‘傍大款’也傍不上,它們只能服務小企業,所以天然具有普惠性。”央行副行長劉國強在4月3日的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對中小銀行實施較低的存款準備金率是推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通過改革的辦法優化金融供給結構和信貸資金配置,支持中小銀行更好聚焦中小微企業,增加信貸供給,降低融資成本。
事實上,除了本次降準,3月31日的國常會上提出了一攬子政策,包括增加面向中小銀行的1萬億元再貸款、再貼現額度,以及支持金融機構發行300億元小微金融債券等等,這些都已在路上了。
為何選擇中小銀行?
為何此次定向降準對象選擇了中小銀行?
隨著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進入全產業鏈復工復產階段,實體經濟復蘇的核心問題也越來越聚焦:中小微企業需要更多、更便宜的貸款。
央行稱,獲得定向降準資金的中小銀行有近4000家,在銀行體系中家數占比為99%,數量眾多、分布廣泛,立足當地、扎根基層,是服務中小微企業的重要力量。
進一步降低中小銀行存款準備金率,將增加中小銀行的資金實力,有助于引導其以更優惠的利率向中小微企業發放貸款,擴大涉農、外貿和受疫情影響較嚴重產業的信貸投放,增強對實體經濟恢復和發展的支持力度。
多位市場分析人士均認為,這是出于定向調控的需要,明確降準對象為中小銀行將使政策惠及面進一步擴大,不僅解決了中小銀行的資金來源問題,同時降低中小銀行的資金成本,引導中小銀行加大普惠金融的支持力度,從而形成普惠金融的完整體系,緩解疫情帶來的負面沖擊。
中國銀行研究院報告指出,中小銀行客戶多為中小企業,存在地區聚集性,其貸款結構與當地產業結構高度相關,受疫情沖擊或面臨違約集中暴露,沖擊資產質量。此外,中小銀行業務創新能力較弱,信貸投放規模明顯不及大行,較難及時通過線上服務減輕疫情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定向降準分4月15日和5月15日兩次實施到位。
央行解釋稱,這是為了防止一次性釋放過多導致流動性淤積,確保降準中小銀行將獲得的全部資金以較低利率投向中小微企業。
12年來首次下調超額存款準備金利率
同時,央行還宣布下調超額存款準備金利率。
央行稱,自4月7日起將金融機構在央行超額存款準備金利率從0.72%下調至0.35%。這意味著什么?
超額準備金是存款類金融機構在繳足法定準備金之后,自愿存放在央行的錢,由銀行自主支配,可隨時用于清算、提取現金等需要。人民銀行對超額準備金支付利息,其利率就是超額準備金利率。2008年從0.99%下調至0.72%后,一直未做調整。
央行有關負責人稱,此次央行將超額準備金利率由0.72%下調至0.35%,可推動銀行提高資金使用效率,促進銀行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
此前,央行今年已經有過兩次降準。年初,央行實施全面降準0.5個百分點,釋放8000億元流動性;3月開展普惠金融定向降準,疊加對股份行的定向降準,共釋放5500億元長期資金。
此外,春節后開市,2月3日、4日兩個交易日,央行通過公開市場逆回購提供1.7萬億元短期流動性,維穩金融市場,避免因疫情沖擊發生劇烈震動。對疫情受影響最大的行業企業,央行設立3000億元防疫專項再貸款;輸血中小微企業,新增5000億元再貸款、再貼現;為政策性銀行提供3500億元專項信貸額度;下調支農支小再貸款利率0.25個百分點。
以上這些資金支持政策,保持了流動性的合理充裕,有效降低了中小企業的貸款成本。
劉國強表示,這些措施的成效目前看起來是顯著的。廣義貨幣(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與名義GDP的增速基本匹配并且略高。中小微企業融資量增面擴價降,貨幣市場利率中樞整體下移。人民幣匯率表現相對穩健,外部金融風險沖擊得到有效防范。
小微企業迫切需要精準“滴灌”
事實上,這一次扶持小微企業的做法不是首次。此前,在一系列政策落地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已經有了明顯回落。
在4月3日上午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銀保監會副主席周亮稱,2月末,18家大中型商業銀行的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5.55萬億元,同比增長31.8%,增速可觀;貸款平均利率是5.22%,較去年下降0.22個百分點。其中,5家大型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平均利率4.4%,較去年也下降了0.3個百分點。
不過,隨著復工復產的陸續推進,一些企業即便開工,在特殊時期的市場環境也使企業主面臨著成本高企、無訂單可接等現實壓力。
例如,煙臺某壁紙生產小微企業受疫情影響較為嚴重,復工后由于原材料極度短缺且價格飛漲,又無下游回款,導致現階段經營暫時中斷,現金流壓力較大。該企業向光大銀行(601818,股吧)煙臺分行提出了希望延期還本付息的申請。在經過對企業經營能力和經營意愿全面了解后,煙臺分行迅速確定方案,加快內部審批流程,最終將企業本金和接下來三個月的利息均延期至6月30日,有效緩解了企業的資金壓力。
疫情之下,民營、小微企業迫切需要一場精準“滴灌”。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分析師溫彬認為,隨著對中小銀行實施定向降準,現在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政策性銀行和中小銀行在普惠金融上都有了相應的要求和政策措施,普惠金融體系發揮各自的比較優勢,可以更好地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緩解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
中國銀行研究院報告建議,要關注重點行業,區分客戶類型,采取針對性服務。密切跟蹤受疫情影響較大行業的發展情況,合理安排信貸投放節奏。對于經營正常但暫時遇到困難的企業,可采用無還本續貸、債務重組和適度減免利息等手段幫助企業渡過難關,控制不良風險。針對已經出現風險且大概率無法按期還款的企業,提前計提風險準備。加大與同業和非銀機構合作力度,采用聯合貸款、信用保險、聯合擔保等方式分散風險,穩定資產質量。
1萬億再貸款、再貼現無縫接檔
銀行以史無前例的速度加速發放中小企業貸款,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緩解了中小企業資金鏈的困難。但是,在資金價格方面,還有進一步壓降的空間。
除了定向降準,下一步央行等有關部門還會有哪些舉措?
其一是增加面向中小銀行的再貸款、再貼現額度1萬億元,向中小銀行提供低成本的資金支持,提高向中小微企業的讓利空間。
劉國強在發布會上表示,具體政策很快就會出臺,“此前的5000億元再貸款、再貼現用完就干”,避免出現斷檔。
1萬億將怎么使用?劉國強說,“我們會要求中小銀行以優惠利率向中小微企業發放貸款,沒有規定利率”。
據了解,5000億元再貸款、再貼現規定最高利率為4.55%,雖然沒有中央財政貼息,但是很多地方財政都進行了補貼。劉國強表示,希望地方政府對1萬億再貸款再貼現也提供利息補貼。
其二是加大債券融資支持,支持金融機構發行3000億元小微金融債券。
劉國強表示,這項政策將引導公司信用類債券凈融資比上年多增1萬億元,有利于進一步增加金融機構資金來源,并拓寬企業多元化低成本融資渠道,提升金融服務水平。
此外,財政部、銀保監會等部門也表示會從各自領域發力。
財政部方面,下一步要求國家融資擔保基金新增再擔保業務規模不低于4000億元,要求政府性融資擔保行業減半收費,加快優化創業擔保貸款貼息的政策等。銀保監會稱,要確保銀行對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做到“兩個不低于”,適當提高信用貸款和續貸業務比重;落實好貸款延期和還本付息;不盲目抽貸、斷貸、壓貸;進一步開展銀行收費清理,嚴肅查處“存貸掛鉤”、“以存定貸”等違規行為;鼓勵保險機構提供融資增信等。
降息仍可期
除了結構性的、點對點針對中小銀行的降低負債成本操作,央行降息方面的消息在4月3日的發布會上,也有了更清晰的方向。
3月27日的政治局會議上把“引導貸款市場利率下行”作為下一階段貨幣政策的一個重要目標。隨后,3月30日央行開展了500億元公開市場逆回購(OMO)操作,調降中標利率20個基點,這一力度前所未有。今年以來,央行共下調OMO利率30個基點。
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研究員馬駿表示,這次調降公開市場操作利率應該也能夠有效地傳導至實體經濟,體現為企業融資成本的下降。他稱,這標志著貨幣政策進入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階段。
截至目前來看,央行在“降息”工具使用上,仍然比較謹慎,主要是調整OMO、MLF(中期借貸便利)等政策利率為主,對于存款基準利率,央行官員不止一次表態,會“適時適度調整”,但遲遲未動。有不少銀行和市場人士呼吁,更快速有效降低銀行負債成本的工具是調降存款利率。
對此,劉國強在4月3日的發布會上回應稱,存款基準利率是貨幣政策工具中的“壓艙石”,不是不可以用,但是要充分評估。目前,通脹水平比較高,CPI在今年前兩個月處于5%以上的高位,遠高于一年期存款利率1.5%的水平。另一方面,要兼顧經濟增長和內外平衡,利率太低會使貨幣貶值壓力加大。此外,存款基準利率跟普通老百姓(603883,股吧)的關系更加直接,如果“負利率”,要考慮老百姓的感受。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