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國強就下一階段金融扶持政策、貨幣政策、銀行業抗風險能力等市場關切的問題一一解答。
4月3日上午10:00,國新辦就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規模和強化對中小微企業普惠性金融支持有關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目前我國已經進入疫情防控的第三個階段——全產業鏈復工復產,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國強此時的金融扶持政策、貨幣政策,銀行業抗風險能力等市場關切的問題,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一問:對中小銀行有哪些政策支持?
答:再貸款再貼現,降準,發債……
國務院第88次常務會議確定,進一步強化對中小微企業提供普惠性金融支持。一是增加面向中小銀行的再貸款、再貼現額度1萬億元。幫助點多面廣、市場融資成本較高的中小微企業獲得再貸款和再貼現的政策支持;二是進一步實施對中小銀行的定向降準;三是加大債券融資支持。支持金融機構發行3000億元小微金融債券,引導公司信用類債券凈融資比上年多增1萬億元。
二問:存款基準利率還降不降了?
答:這個工具可以用,但要充分評估。
存款基準利率是利率體系里面的“壓艙石”,作為一個工具可以使用,但是比較特殊,要考慮更多。比如,要考慮物價情況,現在CPI明顯高于一年期存款利率,另外考慮經濟增長和內外平衡因素,利率太低是不是會使貨幣貶值壓力加大。此外,存款基準利率跟普通老百姓(603883,股吧)的關系更加直接,如果“負利率”,要考慮老百姓的感受。作為工具可以用,但是要對工具充分評估。
三問:疫情影響對全球經濟影響是否會超過2008年金融危機?
答:目前還沒有,未來還不確定。
IMF稱,全球經濟2020年可能會出現負增長,衰退程度可能超過2008年金融危機。
疫情對世界經濟沖擊會很大,但是到底有多大,什么時候好轉,充滿不確定性。目前對幾個渠道沖擊比較明顯:一個是供應鏈渠道,很多企業配套配不上,有一部分行業生產不出來;第二個貿易。有些企業,產品生產出來以后賣不掉,沒訂單;第三,影響投資者情緒,市場避險情緒在加強,市場在波動。
目前來看,沖擊還沒有超過2008年金融危機,2008年時股市有50%左右的跌幅,這是大危機的標配,這次到目前股市平均下跌了25%。目前各個國家都出臺了很大力度的對沖政策,加大了對疫情防控力度,國際合作力度也在加大,對經濟的影響可能還要密切跟蹤。
四問:對中國影響有多大?
答:一季度數據肯定不好看,但影響是暫時的。
疫情影響下,按照常規判斷,中國一季度經濟數據肯定不會好看,但是邊際變化來看,3月份明顯好轉于2月。疫情對中國經濟影響是暫時的,中國經濟將繼續展現極強的韌性,同時我們有豐富的工具和充分的政策空間。
五問:下一段央行怎么干?
答:絕不會讓市場出現“錢荒”,錢也不要變“毛”。
中國目前進入全產業鏈的復產復工階段,央行要分階段把握好政策力度、重點和節奏。一是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充分滿足市場需求。央行絕不會讓市場出現“錢荒”,當然錢也不要變“毛”,要實現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與名義GDP增速匹配,并且略高;二是繼續用好3000億元專項再貸款和5000億元再貸款再貼現;三是實施好定向降準;四是繼續推進LPR改革,引導銀行適當向實體經濟讓利;五是加強國際合作;六是主動與市場和媒體溝通,把政策意圖及時公開說清楚。
六問:疫情沖擊下,中國銀行業還扛得住嗎?
答:風險抵御彈藥充足,緩沖墊很厚。
疫情發生以來,央行密切監測銀行體系的風險狀況,開展了壓力測試,新的相關測試結果將通過金融穩定報告及時披露和更新。短期來看,疫情對銀行信貸資產必然造成下遷壓力,但總的來看,中國的銀行業整體損失吸收能力比較強,風險抵御的彈藥比較充足。到2019年末,中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為1.86%,遠低于5%的監管標準;撥備覆蓋率186.08%,貸款損失準備余額達到4.5萬億元,應對不良率上升,緩沖墊是充足的,銀行資產質量的管控也很多樣。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