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績分化很大。
城商行是地方性銀行的典型代表,但因其過去激進的運作方式,再加上錯綜的地方股權關系,在經濟發展變速的背景下更容易受到影響。
當下,有20多家城商行已經實現了上市目標,因A股上市條件較為嚴格,不少銀行在港股上市,至此已經達到16家。不過,相較于A股上市銀行,H股上市銀行在2019年的業績并不靚麗,多家銀行的利潤大幅下降,比如甘肅銀行凈利潤下滑了85%,錦州銀行虧損11億元,哈爾濱銀行凈利潤下降了36%。
“不同區域的城商行信用狀況差別較大,由于當前經濟的不確定性加劇,壞賬控制難度加大,致使不良貸款率上升,未來城商行的盈利能力將呈下滑趨勢。”一位業內分析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多家銀行凈利潤大幅下滑
4月1日,甘肅銀行突然大跌,跌破1港元/股,收于0.65港元(約人民幣0.6元)/股,成為新一只仙股。4月2日,雖有回升,但依然在1港元以下。
甘肅銀行對此意外大跌當晚緊急回應稱,若干股東為了其本身的融資目的,將持有該行的H股質押給多家金融機構,股東已質押的該行H股被強制出售,繼而導致該行H股股價及交投量于2020年4月1日有較大幅度波動。除上述事項外,并不知悉導致該行H股股價及交投量于2020年4月1日有較大幅度波動的其他原因。
但市場分析認為,股價大跌與甘肅銀行的經營業績不無關系。
來看下面的一組數據:3月30日,甘肅銀行發布2019年業績報告顯示,營業收入72.33億元,較2018年的88.72億元減少18.5%;凈利潤為5.11億元,同比大幅度下降85.1%;歸屬于股東凈利潤為5.09億元,同比也大幅減少85.2%。
“營業收入下降主要原因為業務結構調整、市場競爭加劇及資金成本上升,而凈利潤同比下降主要由于資產質量下遷,計提信用減值損失增加。”甘肅銀行稱。
年報業績不佳的不僅是甘肅銀行一家,同樣在港股上市的錦州銀行年報顯示,2019年依舊處于虧損態勢,凈虧損11.25億元。而2018年錦州銀行的凈虧損為46億元。另外,該行的資產總額由2018年12月31日的8459億元下降1.1%至去年底的8363億元。
第一財經記者發現,2018年錦州銀行的投資證券及其他金融資產凈額為3921億元,占比為46.3%,到2019年末已經壓縮到2770億元,占比為33.1%。
目前,錦州銀行正處在停牌狀態。“籌劃中的資產重組事項,將能夠有效提高資產質量及內部精細化資產管理水平并進一步優化資產結構。”錦州銀行發布的公告稱。
同樣也在港股上市的哈爾濱銀行年報顯示,截至2019年末,該行資產總額為5830.894億元,同比減少5.28%;實現營業收入151.244億元,凈利潤36.351億元,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5.584億元,同比下降35.87%。
凈利下滑的主要原因,哈爾濱銀行給出的解釋是,“2019年監管趨嚴,再加上不良貸款核銷金額增加導致減值損失相應增加,哈爾濱銀行減值損失為51.809億元,同比增加27.550億元,增幅113.6%”。
不良增速加快
去年,城商行中部分機構資產質量開始惡化,從在港股上市的城商行中可以窺見一二。第一財經記者根據16家銀行在H股的年報統計,相較于2018年,有8家銀行不良率在2019年增加,1家持平。
來源:第一財經根據各家銀行2019年年報統計整理
其中,錦州銀行在2019年不良率達到6.52%,較2018上升1.53個百分點;甘肅銀行不良率為2.45%,較上一年上升0.16個百分點;江西銀行不良率為2.26%,較上一年上升0.35%個百分點;天津銀行不良率為1.96%,較上一年上升0.32個百分點。
具體來看,江西銀行稱,不良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受經濟形勢影響,部分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經營困難,還本付息能力減弱,不良貸款有所增加。
不良率大幅上升的還有天津銀行,該行稱,主要原因是“由于個別公司客戶和個人客戶還款能力減弱”。
進一步來看,天津銀行不良公司貸款主要包括來自制造業及批發和零售業公司借款人的不良貸款。近兩年來,該行的制造業公司貸款中不良貸款率分別為5.41%及6.96%,批發和零售業公司貸款的不良貸款率分別為4.74%及7.42%。
需要關注的是,天津銀行的個人客戶還款能力開始減弱,個人不良大幅提升。
鄭州銀行和中原銀行在去年的不良率雖較2018年有所下降,但依然處在高位,2019年不良率分別為2.37%和2.23%。
此外,盛京銀行稱,截至去年年底,不良貸款為80.05億元,不良率雖較上一年僅增長0.04個百分點為1.75%,但盛京銀行并沒有把逾期90天劃為不良,其超過90天的已逾期貸款和墊款達到177.85億元,遠超過其公布的80.05億元。
“在監管的努力下,城商行五級分類認定更加審慎,越來越多的城商行將90天以上逾期貸款全部劃入不良貸款,這也是城商行近年來總體不良率提高的一部分原因。當前,對城商行潛在主體信用質量影響最大的因素主要包括銀行業務規模和資產質量指標。”3月24日,標普信評在其發布的研究報告《城市商業銀行信用質量研究》中稱。
時下,正在發生的新冠疫情其實也將對這些銀行們產生影響。
上述報告提到,過去幾個月以來,新冠疫情對全球的社會經濟活動都帶來了巨大的沖擊。總體來說,在新冠疫情發生之前,國內銀行業以及世界范圍內的主要銀行業體系都有著充足的資本。作為政府實施經濟金融政策的關鍵載體之一,銀行業會在復工復產階段發揮重要的作用。至于疫情對銀行貸款質量的總體影響,以及對于整個經濟的影響,目前還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