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外資與中國的銀行理財子公司進行合資設立“理財孫公司”的模式孕育而生
2020年是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決勝之年,作為資管“新生兒”,銀行理財子公司的發展也迎來新機遇。2月14日,央行等多個部門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快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和金融支持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意見》(下稱《意見》),圍繞理財子公司的經營提出多種新模式,將助推上海建設全球資管中心。
具體來看,《意見》提出,支持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在上海設立專業子公司,投資臨港新片區和長三角的重點建設項目股權和未上市企業股權。
“這實際上也與國際規則相通,代表了未來發展的方向。”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首席專家兼學術委員會主席李揚稱,因為理財業務和金融資產業務是目前國際上金融機構最主要的業務,且國際金融機構也通常通過這兩類業務做股權投資,而在國內,銀行還不能開展股權投資類業務。臨港新片區的放開相當于打開了一個口子,符合現代金融業務,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上海基煜基金銷售有限公司總裁王翔分析,理財子公司直接針對臨港新片區和長三角重點項目或企業進行股權投資,一方面體現了金融支持自貿區和長三角一體化加快發展的政策定位,對企業直接輸血,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另一方面拓寬了理財子公司的業務范圍,豐富和深化理財子公司產品線建設,可以有效地提升資產管理能力,也是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具體實踐。
同時,理財子公司開展股權投資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銀行在提高直接融資比例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上海交大高級金融學院執行理事、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長、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首席顧問屠光紹對此表示,資管新規的核心關鍵是要有利于發展直接融資,變過去的通道為渠道。過去銀行的通道業務實際上是變相的信貸,資管新規的目的就是要堵住這些通道。但也要開渠道,有序的通過商業銀行把間接融資資金引導到直接融資上來,因此,這一安排具有重要意義,有助于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除了業務的創新,理財子公司與外資機構將有更多的合作機會!兑庖姟贩Q,在依法合規、商業自愿的前提下,支持符合條件的商業銀行在上海設立理財子公司,試點外資機構與大型銀行在上海合資設立理財公司,支持商業銀行和銀行理財子公司選擇符合條件的、注冊地在上海的資產管理機構作為理財投資合作機構。
屠光紹當時表示,這主要是突出了雙方的“合作”理念,將幫助解決外資在中國境內市場資源、渠道欠缺的問題。目前,隨著外資金融機構不斷進入中國境內市場,外資和外資、外資和中資之間的競爭難以避免,畢竟國際巨頭實力雄厚、經驗豐富、管理能力強。不過,外資也面臨對境內市場熟悉程度不夠的問題,因此既有競爭也有合作。
事實上,2019年末,東方匯理資產管理公司和中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在上海合資設立了理財公司,名為匯華理財有限公司。其中,東方匯理出資占比55%,中銀理財占比45%,這是第一家在華設立的外方控股理財公司。
王翔稱,這種合作方式有利于理財子公司引進國際領先資管機構的經營理念和運營模式、全球范圍內大類資產配置的方法、風險管理機制等方面的專業經驗。雙方股東可以分別在產品、市場、客戶資源等方面發揮各自優勢,配置中國優質資產,同時也可合作引入海外成熟市場的產品,滿足國內投資者海外資產配置的需求。
法國巴黎銀行中國區CEO兼行長賴長庚也曾提到,中國銀行理財中非標資產規模占比較大,導致理財子公司繳納的資本金龐大,而外資資管機構多為輕資產模式,需要計提的資本金很少,導致外資很難合資入股中國的銀行理財子公司。因此,這種由外資與中國的銀行理財子公司進行合資設立“理財孫公司”的模式孕育而生。
他還表示,這種“理財孫公司”的合作模式已是必然趨勢,但前景仍需觀察,尤其是當外資選擇和大型中資行合資時,在產品代銷等方面會否有“排他性”安排?鑒于中國也有規模不小的股份行、城商行,外資可能需要考慮是否需要拓展其合作范圍。
關于未來理財子公司和外資機構的合作范圍,王翔認為,除上述產品、渠道等方面的合作外,雙方在金融科技領域也有廣闊的合作空間,比如構建智能化的投資顧問和資管平臺等。眾所周知,高效的自動化電子交易技術已成為海外成熟市場的主流,科技水平已經成為參與國際市場的一個先決條件,國內機構可借此契機充分學習成長,助力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