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1深度丨六大行年報解剖:農行擴張最快,交行信用卡急退,7個指標看格局變化
2020年在疫情影響下的商業銀行面臨著資產質量下滑的危機,而從2019年年報來看,目前凈利潤和資產質量向好。寒冬之前,誰做的準備最充分呢?
截至3月30日,工、農、中、建、交、郵儲六大國有銀行紛紛公開了自己的2019年度成績單。21世紀經濟報道從資產規模、營收、凈利潤、不良率、撥備覆蓋率、凈息差、信用卡業務方面進行了比較。
6家銀行中5家不良率下降,1家持平。4家凈息差收窄,而今年受到疫情和LPR改革的影響銀行凈息差普遍還將更低。零售轉型之路上,有銀行在信用卡上加大賭注,也有銀行突然失去熱情。你還看好2020年的銀行表現嗎?
從資產規模上來看,工行依舊領銜所有銀行,總資產30.11萬億,正式突破30萬億。去年剛晉級為國有大行的郵儲銀行也實現了總資產10萬億的突破,超越交行位列第5。交行自2018年起已經逼近10萬億大關,不過今年依舊沒有沖破。
去年誰的資產擴張最快呢?是農行。農行2019年總資產達到24.88萬億元,依舊排名第三,但是增速高達10.03%,而該行2018年的資產擴張速度為7.39%,這兩年的擴表速度都高于建行,與建行總資產規模差距越來越小。建行也不甘示弱,增速達到9.53%,工行的總資產規模擴張在去年也達到了8%以上。減速的是中行和交行,中行由上一期的9.25%的增速降為7.06%,而交行由5.45%降為3.93%。
營收增速:工行“大象起舞”
營收方面,六家銀行的座次與資產規模相同。工行最高,為8552億元,建行和農行分列二、三位。營收同比增幅最高的是工行,可謂“大象起舞”增幅超過10%。交行、中行分別是9.32%和8.94%。營業收入超過5000億元的是工農中建四家,郵儲、交行均是2000多億營收。
凈利潤:六大行日賺30億元
歸屬母公司凈利潤方面,工行是唯一超過3000億元的銀行,建行和農行均超過2000億元,郵儲銀行墊底,為609.33億元,但是同比增幅超過16%,與排在第五的交行的差距進一步縮小。
值得注意的是,六大行2019年度歸母凈利潤達到11167億元,日均賺錢超過30億元。
不良與撥備覆蓋:即便認定趨嚴,多數不良下降
在2019年國有大行不良認定趨嚴的情況下,6家銀行中仍有5家不良率下降,其中農業銀行下降幅度最大。此外郵儲銀行不良率最低,并且與前一年持平。從撥備覆蓋率來看,郵儲銀行、農業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均有10個百分點以上的提升,中國銀行撥備覆蓋微增,交行微降。
工行不良貸款率較上年末下降0.09個百分點至1.43%;撥備覆蓋率提升23.56個百分點至199.32%。
建行2019年末,本集團不良貸款率1.42%,較上年下降0.04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227.69%,較上年提升19.32個百分點。
農行2019年末不良貸款率1.40%,較上年末下降0.19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為288.75%,較上一年提升了36.57%。截至2019年末,中國銀行不良貸款率為1.37%,比上年末下降0.05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為182.86%,比上年末提高0.89個百分點。
郵儲銀行不良貸款率0.86%,與上一年持平,撥備覆蓋率 389.45%,較上一年提升了42.65個人百分點。
交行不良貸款率較年初下降0.02個百分點至1.47%,撥備覆蓋率171.77%。
凈息差:4家縮窄2家上升
工行、農行、建行、郵儲銀行的凈息差有5-17個基點的收窄,中行、交行有所提升,分別提升了1個基點和7個基點。
農行在年報中提到,2019年凈利息收益率2.17%,凈利差2.03%,分別較上年下降16個和17個基點,主要是由于受市場環境影響,存款業務競爭加劇,存款付息率上升。在嚴格落實央行LPR定價機制改革和降低社會融資成本有關要求的同時,本行加大實體經濟支持力度,收益率較高的信貸資產占比進一步提升,生息資產收益率保持穩定。
工行凈息差同比下降6bps至2.24%。國信證券(002736,股吧)評價工行年度業績時認為,資產端來看,全年生息資產收益率上升3bps,主要是上半年上升較多,而受對公貸款和境外貸款收益率下降影響,下半年生息資產收益率環比上半年下降了9bps。負債端來看,全年計息負債付息率上升11bps,是拉低凈息差的主因,主要受存款成本上升拖累。不過公司下半年存款成本環比上半年僅上升3bps,較上半年10bps的升幅明顯收窄,且下半年日均存款余額增速也快于上半年,意味著存款壓力稍有減輕。預計公司今年凈息差仍將繼續收窄,但壓力或主要來自資產端。
“2019年建行凈息差下降了5個基點,今年依然會下降,大概率在10個基點左右。”建行首席財務官許一鳴在該行業績發布會上坦言,2020年既要面臨資產端收益率下行,又要管控存款成本,壓力較大。
中國銀行副行長孫煜表示,當前內外部經濟環境確實對銀行凈息差帶來較大壓力,與主要同業相比,中行受海外經濟金融環境的影響相對更大。一是國內利率市場化持續推進,對人民幣資產收益帶來影響。目前新發放人民幣貸款按照LPR加點方式定價,存量的浮動利率貸款定價基準轉換工作已于3月1日正式啟動。隨著LPR的下行,貸款收益水平也將相應下降。二是美聯儲重新實施寬松貨幣政策,對集團的外幣資產收益帶來影響。3月以來,美聯儲累計兩次降息150BP,使得聯邦基金目標利率區間回到歷史最低值,同時美聯儲還通過資產購買、回購等方式向市場提供美元流動性,市場利率走低將直接影響中行外幣資產收益。
交行副行長郭莽在日前的業績發布會中表示,郭莽表示,未來若存款基準利率適時、適度調降,對銀行負債端存在一定正面作用。不過,資產端貸款的利率也或進一步下行。“未來,LPR有一定的下行空間,大致估算,若LPR全年下降20bp,預計對息差將影響將在3bp左右。”他稱,未來需要降低非生息資產占比,鞏固息差改善的趨勢,具體做法包括——交行將重點做好客戶綜合收益的提升與管理,同時通過抓結算、抓流量,做好負債量價均衡發展(對結構性存款實行限額管理,原則上對2020 年到期的協議存款不續作),以應對貸款利率下行對息差的影響。
信用卡:郵儲發力,交行急流勇退
信用卡是近年來銀行零售轉型的重要指標。在信用卡發卡量上,宇宙行還是排在第一,建行、中行、交行、農行累計發卡量均在1.2億到1.3億張之間,郵儲銀行基數較低但增速可觀。這其中,建行、中行、農行新增發卡量仍超過10%,交行不良率最高,新增卡量回落,中行信用卡減值率也達到了2.22%。
根據年報,截至2019年末,工商銀行信用卡累計卡量達1.59億張,同比增長5.3%,信用卡客戶量破億。信用卡透支余額6737.47億元,同比增長8.23%,行業占比8.88%。工商銀行信用卡消費額3.22萬億元,信用卡額度使用率為36.79%。
建行信用卡發放貸款7412億元,較上年增加 898.08 億元,增幅 13.79%。2019 年末,信用卡累計發卡量達到 1.33 億張,較上年凈增 1275.93 萬張;實現消費交易額 3.15 萬億元,不良率 1.03%。
中行信用卡累計發卡量為12495.01萬張,較上年尾增長12.91%。信用卡透支余額4621.5億元,較上年尾增長12.4%;信用卡消費金額17772.09億元,較上年尾增長9.73%;信用卡減值率2.22%,較年頭下降0.12個百分點。中國銀行信用卡額度使用率為33.70%,較上年末上升1.2個百分點。
農行截至2019年末,信用卡累計發卡1.20億張,增長16.5%;全年消費額2.01萬億元,增長14.6%。個人卡透支較上年末增長24.8%,主要是由于信用卡發卡量和消費額均有所增加。
郵儲銀行2019年新增發卡970.41萬張,同比增長27.03%;信用卡結存卡量達到3110.07萬張,同比增長34.64%;信用卡消費金額9310.70億元,同比增長20.24%。
原本在發卡方面比較激進的交通銀行調整了步伐。截至2019年末境內行信用卡在冊卡量(含準貸記卡)達7180萬張,較上年末僅增25萬張,累計發卡量1.20億張,新增發卡量651.68萬張。信用卡透支余額4672.41億元,較上年末下降7.48%,行業占比6.16%。2019年,交通銀行信用卡全年累計消費額29483.27億元,同比下降3.97%。截至報告期末,信用卡不良率為2.38%,較上年末上升0.86個百分點。
交行在年度報告中稱,報告期內,面對嚴竣的風險形勢,信用卡中心采取主動出清風險的政策,適度減緩客戶獲取速度。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