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發生以來,我們用浙商銀行的應收款鏈平臺,向116家上游預付貨款1.2億元,讓供應商提前收到現金,手中有糧、心里不慌!闭憬瓉啅B控股有限公司(下稱“亞廈控股”)副總經理譚承感慨道,說明近期復工復產進度大大加快。
加強產業鏈金融服務,加大產業鏈核心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正是復工復產以來國務院、銀保監會對金融行業提出的進一步要求。事實上,近年來浙商銀行一直聚焦企業流動性管理、供應鏈金融等痛點,“以點帶面”創新輸血實體企業。
3月29日,從浙商銀行發布的2019年年報中也可以窺知:存貸款規模突破萬億且保持兩位數增長,公司、小企業客戶數增長均接近兩成,自身的資產負債結構亦不斷優化。
平臺化優化資產負債結構
年報顯示,2019年度,浙商銀行持續優化資產負債結構、提升貸款業務和吸收存款占比,日均貸款占比逐年提升至2019年的59%,較2018年提升5.6個百分點;日均存款占付息負債比重為64%,較2018年提升5.9個百分點。
在貸款方面,積極響應國家政策號召,支持實體經濟力度加大,信貸投放穩步增長,發放貸款及墊款總額首破萬億元達1.03萬億元,增長19.06%,占總資產比重上升至57.21%。相較于貸款增速,總資產規模保持9.36%的合理增幅,更多源于平臺化服務方式擴大延伸運用。
正如前文所提的亞廈控股,作為國內建筑裝飾龍頭企業,其馳援參建了武漢雷神山醫院等項目,帶動了上游一大批中小建材供應商的復工復產。而這些中小企業普遍面臨特殊時期的產業鏈聯動、資金周轉等難題。借助浙商銀行的創新金融服務,亞廈控股向上游采購時,以區塊鏈應收款的形式在線簽發、支付貨款,供應商收到后,線上實時轉讓給浙商銀行獲得資金,掃清了產業鏈堵點。
亞廈控股并不是個例,2019年,浙商銀行的應收款鏈平臺全年幫助逾1.7萬家企業,盤活應收賬款1400多億元,較上年增長約20%。
年報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末,浙商銀行平臺化業務已經服務公司客戶3.85萬戶,較上年增長47%,幫助企業減少了約20%的對外融資,幫助企業降杠桿、降成本、增效益。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1,711.04億元,較年初增長21.71%;貸款戶數8.70萬戶,較年初增加1.27萬戶,超額完成“兩增兩控”年度增量目標。
在存款方面,2019年浙商銀行吸收存款余額1.14萬億元,增長17.33%,吸收存款占總負債比重上升至68.37%。基礎存款穩定增長,增幅快于資產增幅,有效支撐資產增長。同時,持續開展資產籌劃爭取央行低成本融資,優化負債結構。
同業理財投資清零
浙商銀行資產負債結構的優化,既得益于持續服務實體經濟,也體現在傳統同業、資管等業務的全面轉型。
2019年,該行主動控制同業投資等金融資產增速,對存量資產管理計劃、信托計劃業務控制投放、適度壓降。金融投資占總資產的比重28.77%,比上年末下降5.54個百分點;同業存拆放款項余額1,668.03億,比上年末下降20.14%。
具體到同業業務,該行響應監管號召,結合自身實際持續壓降規模,并構建了以資產池為基礎的同業合作平臺,大力推進資產銷售、資金吸收和服務輸出。截至2019年末,浙商銀行同業融入比例15.75%,較2019年初下降7.41個百分點,遠低于監管上限值33%,處于同業較低水平之一;同業資產規模比上年下降約三成;同業理財投資規模全部清零;同業非標投資占總資產比降至10%以內。
受結構調整等因素影響,浙商銀行的業績和利潤穩健增長,投資價值進一步凸顯。2019年全年實現營業收入463.64億元,比上年增長19.06%;歸屬于銀行股東的凈利潤129.25億元,比上年增長12.48%,創下近三年年報業績的最高增速。
展望未來,面對突然來襲的新冠肺炎疫情,浙商銀行年報表示,將響應下一階段調結構、穩杠桿、保增長的經濟工作主線,深化平臺化應用,以創新手段盤活資源、暢通融資,持續為經濟增長增添新動能,也實現自身的高質量發展。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