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晚間,長沙銀行(601577,股吧)公布2019年年度報告。報告期內,該行堅持“優化結構、效益精進”的戰略部署,積極穩健開展各項業務,資產規模、盈利能力、資產質量等均保持良好發展態勢。資產規模穩步增長超過6000億元,較上年末提升14.31%;實現營業收入170.17億元,同比增長22.07%;實現歸母凈利潤50.8億元,同比增長13.43%;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ROE)15.61%,保持在城商行頭部水平;不良率1.22%,較上年末下降0.07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279.98%,抵御風險能力持續增強,整體經營持續向好。
以戰略為舵、以科技為漿。長沙銀行開啟“數據驅動”的元年,進一步驅動零售業務轉型,個人存貸款比例穩步大幅提升,零售客群不斷壯大,進一步優化了業務結構;同時,作為扎根地方的城商行,長沙銀行不忘初心、回歸本源,繼續深耕地方經濟、加大對中小微和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夯實了“做湖南人的主辦銀行”戰略定位。
上市后的第二年,這支“金融湘軍鐵騎”仍然奔跑在成長和蛻變的征途上大步流星,實現跨越發展。
營收凈利增速繼續雙位數上揚 強盈利能力勾勒價值投資邏輯
2019年,長沙銀行積極應對內外部環境的深刻變化,堅持特色化、差異化發展,積極穩健開展各項業務,實現經營業績的穩步增長。去年全年,該行實現營業收入170.17億元,同比增長22.07%;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0.8億元,同比增長13.43%;凈利差2.55%,同比提升0.21個百分點;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ROE)15.61%,繼續保持在上市銀行前列,整體處于優良水平。
中信建投研報數據顯示,長沙銀行營業收入增速持續高于城商行平均水平,并于2019年達到近4年來的增速峰值;2015年以來,該行歸母凈利潤增速也均高出城商行平均水平,盈利能力顯著。
從資產結構來看,通過持續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貸款占生息資產的比重持續提升,資產結構持續優化;同時積極調整優化負債機構,合理控制負債成本上升。該行2019年生息資產端收益率同比上升0.25個百分點達4.99%,付息負債平均利率為2.44%,僅上升0.04個百分點。較同業平均水平來看,長沙銀行的生息資產收益率持續高于城商行均值而計息負債成本率持續低于城商行均值,得益于這種長期的“剪刀差”優勢,該行在盈利水平提升上始終保持活力。
在當前監管積極對沖、穩增長政策有序推出的背景下,若政策落地,將對銀行估值提升形成有效的催化。作為行業第一梯隊的“績優生”,長沙銀行強資產收益能力及高成長性為其跨越周期、迎來戰略拐點提供了加速引擎。
不良貸款率穩中有降持續低于同業平均水平 資產質量穩步改善
規模、效益與質量協調發展的“三重奏”唱響了長沙銀行資產質量穩步改善的主旋律。在強化合規風控,加大不良清收處置的積極舉措下,資產質量持續改善。截至2019年12月31日,該行不良貸款率1.22%,較上年末下降0.07個百分點;逾期90天以上貸款與不良貸款的比例為62.84%,較上年末下降30.46%;撥備覆蓋率為279.98%,較上年末上升4.58個百分點,風險抵補能力持續增強,成為該行盈利持續較快增長的安全墊。
公開數據顯示,長沙銀行近年來不良貸款率波動較小,且持續低于城商行平均不良率水平。中信建投分析師觀點認為,主要歸功于其對公貸款不良率控制較好,穩定在低位水平。
作為政務金融特色銀行,長沙銀行對公貸款投放的主要行業為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和建筑業,貸款占比合計接近該行公司貸款的一半。近年來,國家在水利和環境項目上投資較高,而只有具有相關資質的區域內優質企業才能承接此類項目,考慮到企業良好的資信水平及這類項目較為穩定、可靠的盈利模式,確保了貸款的第一還款來源,因此從源頭上有效防范了整體信用風險。
長沙銀行表示,將通過強力推動攻堅行動,扎實推進壓降工作,多措并舉靈活清收,全力以赴壓降存量不良;同時,立足自身業務實際,實施主動的風險監測、預警及排查,切實有效防范新增;以及嚴格執行監管要求的分類管理辦法,扎實做好全口徑的五級分類,有效管控全行資產質量。
科技驅動零售轉型漸入佳境 業務結構優化裂變
2019年,長沙銀行零售轉型繼續大步向前,并以戰略為舵、以科技為漿,奮力穿越中小銀行的轉型之海。
財報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長沙銀行個人存款規模已達1350.37億元,同比增長31.3%,個人存款占比提升至34.88%;個人貸款1020億元,同比增長43.24%,個人貸款占比上升至39.18%,業務結構進一步優化。同時,零售客群不斷壯大,零售客戶數1325.96萬戶,較上年末新增241.14萬戶,新增信用卡客戶36.04萬人,新增個人網絡金融客戶182.2萬人。與此同時,成立僅三年的長銀五八消費金融公司貸款突破百億大關,凈利潤達到2.1億元,不良率控制在1.18%,在新一輪消費金融市場的角力中正逐步站穩腳跟。整體來看,零售業務“護城河”穩步夯實。
新一輪的零售轉型,必須依靠數字化的強力驅動。2019年作為長沙銀行的“數據驅動年”,該行依托科技引領和數據驅動,構建起“線上”、“客戶+賬戶”、“數據+生態”、“體驗+口碑”的金融新零售模式,走科技引領發展、農村包圍城市的發展道路。長沙銀行始終堅持以客戶為中心,在移動優先戰略下推動線上線下一體化融合發展,不斷提升線上化獲客和APP運營能力,不斷制造高頻觸點,持續做大AUM和MAU;深刻洞察客戶需求,強化端到端的客戶全旅程管理,構建快樂文化服務體系,實現客戶體驗的不斷進階;積極營造金融生態,強化與京東等的戰略合作,做強呼啦生態圈,鏈接本土生活,平臺化賦能中小商戶,進一步做實做大場景金融;豐富零售產品池,體質財富管理體系,加快對接資本市場,打造重點客群財富產品,做響長行品牌。
戰略深耕湖湘地方經濟 長行金融活水“資”潤民營小微
過去十年,隨著中部崛起戰略的實施與落地,長沙成為了發展最快的中國城市之一,湖南經濟增速長期位居全國前列,為湖南金融的加速崛起提供了豐厚的發展土壤。作為地方性法人銀行,長沙銀行始終堅守初心,與地方經濟休戚與共,與湖湘發展血脈相連,以長行金融活水“資”潤地方實體經濟。
湖南金融市場的穩步擴容為長沙銀行在湖南市場的發展地位繼續提升提供了極大的戰略縱深和廣闊的發展空間。2019年,全行各項存款份額從2018年的7.6%提升至8.2%,貸款份額從5.2%提升至5.6%,市場份額不斷提升,離成為“湖南人的主辦銀行”目標更進一步。
過去一年,長沙銀行繼續深耕地方經濟,累計支持地方重點項目168個,信貸投放超過350億元;積極拓展縣域市場,新簽約3148家農村金融服務站,普惠型三農貸款完成年度新增計劃的174.34%;與湖南產業布局深度對接,打造地方產業轉型升級的強勁引擎,完成科技金融貸款余額147.64元,綠色金融貸款余額138.33億元。
除此以外,長沙銀行持續加大對中小微和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進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有效降低融資成本,在實體經濟的低潮期為中小微企業提供逆周期的服務。2019年,全行民營企業貸款新增91.04億元,“兩增”口徑小微企業貸款新增59.04億元,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新增56.75億元,新增中小微企業客戶2522戶;推出“快樂續貸”、推動“快樂e貸-稅e貸”業務快速發展,通過業務的進一步下沉有效滿足了小微企業“短、頻、急”的資金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為加大疫情防控金融支持力度,長沙銀行快速響應政策號召,暖心出臺“暖企”9條重要舉措,為企業量身定制金融服務,為企業復工復產注入金融“活水”。截至3月10日,長沙銀行為抗擊疫情的200戶企業提供貸款12.84億元;為近5075戶中小企業和小微企業復工復產發放貸款76.45億元。
在麥肯錫發布的《中國top40家銀行價值創造排行榜(2019)》中,長沙銀行憑借實力首次入圍,經濟資本回報率和經濟利潤位列中國top40銀行第10位和第17位。良好的公司治理為新一輪的效益精進、價值提升積蓄了能量,也為該行轉型之路的繼續深化提振了信心。長沙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朱玉國表示,“我們要在中國金融和湖湘經濟的沃土上深深扎下根去,先有如樹之挺拔、繼有如枝之繁茂,終有如果之豐碩。”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