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離岸央票發行時點正值人民幣匯率承壓。
新京報訊(記者 程維妙)央行3月26日發布公告稱,在中國香港成功發行了100億元6個月期人民幣央行票據,中標利率為2.19%。當日早間,離岸人民幣兌美元以7.1343開盤后,短線一度拉升逾百點,最高達7.106,截至12時30分回落到7.12上下。
這次離岸央票發行時點正值人民幣匯率承壓。近日,美元指數走強,突破102關口,離岸人民幣兌美元承壓。3月16日,離岸人民幣兌美元跌破7關口;3月19日,離岸人民幣兌美元最低跌至7.16以下,為2019年10月來首次。3月20日,央行宣布3月26日發行本期央票,離岸人民幣也聞聲反彈,當天接連收復7.14、7.13、7.12關口,盤中最高升至7.11380。
離岸央票對人民幣匯率有支撐作用。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劉健分析稱,在港發行人民幣央行票據,實際上是央行為了管理離岸市場流動性與離岸人民幣的一種工具。而通過回籠離岸市場上的人民幣流動性,讓離岸人民幣“池子”的水少了,利率就會走高。央行這一操作有利于減小人民幣的賣空壓力,減少人民幣拋壓,有助于穩定人民幣匯率及預期。
這一機制最早要追溯到2002年。據央行介紹,2002年-2011年,在外匯持續大量流入的背景下,為避免銀行體系流動性過于寬松,央行創設并發行中央銀行票據,配合法定準備金率等工具有效回籠過剩流動性。2013年以來,隨著外匯形勢的改變,央行票據完成了其階段性歷史使命,暫時退出了公開市場操作。
2018年年末以來,在外部沖擊不確定性加大、影響長期化的關鍵時期,央行票據在離岸市場重新被激活,包括3個月、6個月、1年等多個期限品種。據記者統計,截至本次,央行已在港發行了共16期、2100億元人民幣央行票據。
從認購量看,在近期全球金融市場波動加大的背景下,本期香港人民幣央行票據發行仍受到了境外投資者的廣泛歡迎。包括美、歐、亞洲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銀行、央行、基金等機構投資者和多個國際金融組織踴躍參與認購,投標總量超過350億元,是發行量的3.5倍。央行表示,這表明人民幣資產對境外投資者具有較強吸引力,也體現了全球投資者看好中國經濟的信心。此前前15期投標總量也均是發行量的2倍-3倍。
央行離岸票據發行已步入常態化。央行去年末表示,央行票據在離岸市場激活,對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發揮重要作用,下一步將繼續完善在香港發行人民幣央行票據的常態化機制,根據市場需求合理安排發行規模和期限品種,帶動其他發行主體在離岸市場發行人民幣債券,促進離岸人民幣市場持續健康發展。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