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經歷新冠病毒疫情沖擊的A股,今年以來上證指數已經下跌超12%,銀行業更是受創最慘烈的板塊之一。
招行被業內稱之為“零售之王”,估值水平(PB)上市銀行中位居第二。不過,截至3月23日,今年以來招行A股股價也大幅下跌近20%。
與之同時,招行利潤創下了近8年的新高。該行2019年歸母凈利潤928.67億元,同比增長15.28%,增速創2013年以來新高,不良也連續三年“雙降”。
疫情影響下,辦公轉向線上。3月23日上午,招商銀行(600036,股吧)(600036.SH、3968.HK)舉辦網絡業績發布會。該行管理層就新冠病毒疫情對銀行影響進行了在線交流。
招商銀行行長田惠宇表示,疫情影響了銀行的獲客、存貸款、息差、中間業務和資產質量表現。“信用卡和個貸客戶的還款能力和意愿在下降,信用卡、房貸、小微2月份逾期率同比大幅提升。”
更深刻的沖擊是,疫情改變了銀行管理層對自身戰略的思考。
“招行每年都做壓力測試,但是唯獨沒有做疫情(特殊情況)下的壓力測試。”田惠宇說。“疫情對我們的影響是,使得我們更好的丟掉幻想。銀行業的發展趨勢并沒有因為這次疫情影響而改變。”
疫情如何影響銀行
截至3月22日,全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累計確診病例8.1萬人,除中國外的全球其他國家累計確診病例達24.6萬人。
招商銀行董事長李建紅說,疫情對全球經濟、金融市場以及治理結構都會產生沖擊和影響。疫情一季度對金融業、實業的沖擊估計有20%左右,但3月份以后有些指標開始回升好轉。
他說,疫情對于招行來說挑戰和機遇并存。總體有幾個機會,一是政策性機會,新基建、老基建融資需求明顯增加,政府采購、電子政務等合作機會不斷增加。二是恢復性機會,直接的恢復性機會主要來自零售業務,間接主要來自企業經營受短暫影響后很快恢復到正常經營狀態,還有一些專家預測消費會有報復性反彈。三是產業性機會,包括醫療衛生主線中階段性機會和融合發展的機會,線上化主線中,信息技術產業鏈和新經濟布局機會。
招商銀行行長田惠宇說,疫情對該行主要帶來五方面影響。
一是獲客。2020年一季度,特別是2月份,零售金融的借記卡、信用卡獲客數量大幅減少,小企業獲客也大幅減少。
二是存貸款。招行一季度對公穩定增長,疫情主要影響零售業務中的信用卡和小微、房貸。
三是息差收入。1-2月零售信貸投放速度下降,相對高收益資產占比增速下降;加之利率下行因素,導致息差收入受影響。
四是中間業務收入。信用卡和借記卡結算交易量下行帶來結算收入下降。同時,復雜產品銷售、發債、資管項目投放,因為盡調難以進行,整個節奏往后移。
五是直接影響資產質量。信用卡和個貸客戶的還款能力和意愿在下降,信用卡、房貸、小微2月份逾期率同比大幅提升。招行有一個特殊因素,信用卡40%催收產能是在武漢,疫情下不能上班。疫情也影響到信用卡海外交易量,招行信用卡海外交易量在整個銀行業份額最高,2月份國人不能出國,海外交易量基本上減半。資產質量、交易量、信用卡透支三大因素都對信用卡業務短期內有比較大的影響。不過,疫情負面影響從3月開始情況在好轉,目前催收產能基本恢復,系統交易量基本達到去年同期差不多水平。
疫情影響下,銀行“非接觸”業務、金融市場、避險業務有所增加。
田惠宇說,招行線上優勢和財富管理優勢在疫情期間得到充分發揮,理財和基金銷售同比大幅度增加,這支撐了零售AUM平穩增長。招行金融市場業務沒有受到境外市場大幅度波動影響,反而還有部分受益。招行去年下半年加大債券投資力度,拉長久期,債券組合差價和浮盈大幅提升。外匯和貴金屬業務也嚴格控制敞口和期權組合。此外,招銀避險在這一輪波動中發揮作用,代客交易量大幅提升。
“這次疫情期間,流量還是受到明顯的影響。但是,財富管理的流量基本上沒有受到影響,所以這也給我們啟發,要不斷做強App上的金融服務能力。”招商銀行首席信息官江朝陽在業績會上說,App是“我們的根據地”,在App基礎上進一步沿客戶需求延伸非金融生活服務中。他說,招行今年會聚焦打造“4+1”生活場景,將飯票、電影票、公共出行、便民服務等,在每個城市根據特色選擇一個產品來深耕經營。
經營思路之變
新冠病毒疫情作為突發事情,對銀行經營思路帶來了挑戰。
“這次疫情之下,我們有時間、機會做了一些深入的思考,使得我們更加清楚一體兩翼對招行的重要性,成為一個有機整體。”田惠宇說嗎,招行每年都做壓力測試,但是唯獨沒有做疫情下的壓力測試。
此前,招行提出實行銀行“一體兩翼戰略”,“一體”是指零售銀行,“兩翼”就是公司金融和同業金融。2019年,招行零售金融業務營業收入1425.64億元,同比增長15.66%,占營業收入的56.69%;發金融業務營業收入1099.09億元,同比下降0.95%,占營業收入的43.70%。
田惠宇說,在疫情影響下,“兩翼”今年可能成為招行平衡財務表現的重要因素。
“我們也在思考一個問題,零售占比是不是越高越好?”他說,這幾年市場都說零售占比高的銀行抗御風險能力強、波動小,市場也會給出相應估值。但是并不意味著零售占比越高越好,目前招行零售收入占比已超55%,招行5年規劃中零售收入占比也是只到60%左右。
“今年開始,招行在一體兩翼打造為一個有機體方面,會投入更多的精力。”田惠宇說,對于零售而言,如果沒有一個有特色的、強勁的“兩翼”,“一體”也走不遠。例如,2019年,招行日均存款平均余額4.64萬億元,其中近3萬億是“兩翼”提供。零售銀行產品、資產組織也是由“兩翼”提供。在互聯網、大數據時代,零售業務客戶數字化入口很多,其實就“兩翼”,這是銀行獨特的優勢。
今年信貸投向何處
“大家不要抱有幻想,說我們可以逆勢而行,這是不可能的,我們能做的就是繼續保持優勢。”對于2020年業績增長,田惠宇在網絡業績發布會上坦言。
田惠宇說,招行去年利潤逐季下降,這是該行主動資產負債管理平衡當期財務表現和客戶需求的結果。在資產投放節奏上,招行自去年下半年開始調整資產端。在利率下行的趨勢,自去年下半年開始加大項目融資、中長期貸款投放,目前這一類貸款占比已經提升到55.4%,使得整個貸款的期限的結構進一步優化;拉長了資產重定價的周期期限;對1-3年期限貸款采取固定利率的策略。
他說,預計2020年,零售業務中,信用卡增速會低于去年增速,房貸保持較快增長,小微貸款保持合意增長。合意有兩方面含義,一是符合各方面要求,二是對招行自己來說,要保持批發業務整體商業可持續。招行目前項目儲備中,資產批發業務投放“還是比較有信心的”,行業上圍繞新動能、補短板、新基建、國企混改領域,區域上圍繞粵港澳大灣區和長三角一體化。
在負債端,今年將嚴控結構性存款、大額存單等高成本負債總額和比例。同業負債中,部分同業負債今年要重定價,在目前市場環境下,同業負債成本有望得到比較好的控。
今年,中間業務還有6個方面的機會:一是財富管理;二是信用卡“能保持一個平穩的增長”;三是理財子公司成立后,資管中間業務收入應該比去年表現會好一些;四是經過結構調整后,今年托管業務手續費收入應該有比較好的表現;五是投行,今年是發債、承銷及撮合類業務的機會;六是金融市場業務。
“疫情對我們的影響,使得我們更好的丟掉幻想。銀行業的發展趨勢并沒有因為這次疫情影響而改變,我們當年的基本判斷在目前情況下還是有效的,我們所有的經營策略是保持連貫。”田惠宇說。
新產生的不良信用卡占大頭
2019年,招行不良額和不良率連續三年實現“雙降”。其中不良貸款率1.21%,較上年末下降0.20個百分點;關注貸款率1.18%,較上年末下降0.38個百分點;逾期貸款率1.46%,較上年末下降0.19個百分點;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430.02%,較上年末上升66.81個百分點。
不過,招行2019年不良貸款生成額、不良貸款生成率均有所上升。其中新生成不良貸款442.15億元,同比增加89.37億元;不良貸款生成率1.13%,同比上升0.12個百分點。
田惠宇說,短期來看,受疫情沖擊比較大的是零售業務中的信用卡。“盡管財報顯示招行信用卡不良新發生同比有比較多的增加,但這是在我們模型之內。信用卡是在所有業務里價格還是最高的。”對于小微貸款“也不是特別擔心”,盡管2月份小微貸款不良生成單月大幅增加,但是招行小微貸款90%以上有優質資產抵質押。2020年,招行在策略上擬收緊抵質押物在三、四線城市的小微貸款。
“去年89億元的新生成不良貸款中,信用卡就多生成80億元,占了絕大多數”。招商銀行副行長王良說,如果今年沒有疫情影響,信用卡會保持比較好發展質量,但是目前判斷信用整體資產質量態勢可能受到疫情沖擊,整體風險可能有所上升。
招行在財報中披露,從業務大類看,信用卡不良生成額、不良生成率上升,公司貸款不良生成額小幅增加、不良生成率持平,零售貸款(不含信用卡)相對平穩;從地區看,總行、西部、中部、珠三角及海西地區不良生成額、不良生成率均有所上升,環渤海、長三角、境外、東北地區實現雙降;從行業看,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等行業不良生成額、不良生成率均上升;從客群看,大型企業不良生成額、不良生成率均上升,中型、小型企業均實現雙降。
王良說,目前對公業務資產質量還保持比較穩定水平,零售信貸受影響更大一些。一些對公行業仍然風險高發,比較集中的是制造業、批發零售業。在區域來講,長三角地區風險形勢好轉,但是東北和中西部一些區域風險有所上升。一些風險大戶由于爆雷或杠桿過高導致債券違約,也引起風險爆發。
零售業務方面,房貸整體的資產抵押率水平39%,抵押是足值的。小微貸款基本上也是以房產抵押、實物抵押為主,雖然風險有所上升,但是損失很小。招行去年不良貸款的撥備覆蓋率達到430%,即使疫情沖擊個別資產,客戶受到一定的沖擊,但仍可以消化風險。
1.8萬億存量貸款LPR切換
截至2019年末,招行資產總額7.42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9.95%;其中貸款和墊款總額4.49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4.18%。
王良說,招行存量貸款轉換規模大約是1.8萬億元,其中住房貸款余額10985億元、小微貸款余額4051億元,還有3000多億的非住房個人貸款。
轉換的主要的措施是,住房貸款以原貸款定價為基準等價轉換,利率沒有大的變化。轉換完之后,利率調整是采取每年重定價策略。LPR改革對招行今年利潤影響很小,特別是對競技性收入的增長基本上沒有影響,可能影響的會主要體現在明年。
他表示,在利率市場化改革不斷進行下,招行一直在逐步降低利率敏感型資產占比,增加固定利率貸款占比。未來在LPR改革上,招行在客戶選擇上,選擇期限、定價、風險定價水平能夠覆蓋各項成本客戶;二是,隨著貸款利率整體下行,貸款定價水平會隨著LPR引導有所下降,招行會逐步提高客戶綜合回報水平,包括派生其他業務收入來源。
“隨著LPR改革,銀行利率風險也逐步加大,如何管控好利率風險,這是一個重要的考驗。”王良說,招行會加強利率期權等衍生品運用和對沖來規避利率風險。
營收增速為何低于利潤?
2019年,招行全年實現營業收入2697.03億元,同比增長8.51%;實現歸屬于本行股東凈利潤928.67億元,同比增長15.28%。
“招行營收增長慢于凈利潤增長,管理層也高度重視,研究和解決這樣的問題。”田惠宇在現場表示,業績起伏與外部經濟、金融利率、資金面等形勢緊密相關。從發展路徑模式而言,如果追求高營收增長,可能會帶來高風險,凈利潤增長可能出現欲速則不達的效果;如果低增長,低風險,但有較好的潤增速。
“我認為招行屬于營收中高速增長,這種狀態使我們更加從容的面對了風險,選擇了我們的客戶,更好的選擇業務。如果我們想追求增長更快一些,可能冒的風險就會更大,導致撥備增加,盈利下降。”田惠宇說,營收中高速增長帶來利潤快速增長。在當前經濟下行風險有所上升的背景下,這可能會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此外,從風險加權資產(RWA)而言,營收增長主要來自于兩方面,一是資產規模擴張帶動,二是中間業務收入帶來。在目前銀行經營模式下,考慮RWA實際上是從兩方面來考慮,一是客戶需求,要考慮市場環境和自己的風控能力半徑;二是招行輕型銀行戰略,分析師最關心實際上是輕型銀行中的“輕資產”怎么體現。
他說,招行在過去六年間沒有開展普通股融資,按照資本規劃未來5年也用不著。“資本內生的前提下,能夠盡可能的給大家(市場)分紅,那不是都挺好嗎。”
資管業務如何轉型
截至2019年末,招行理財產品余額(不含結構性存款)2.19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1.73%,其中,表外理財產品余額占比達97.66%。符合資管新規導向的理財新產品余額6851.96億元,較上年末增長200.27%,占比31.22%。
理財產品投資上,截至2019年末,招行理財資金投資債券的余額為16285.88億元,債券類資產投資占比為67.95%,較上年末提高8.27個百分點,理財資金投資非標資產的余額為2087.28億元。
招商銀行行長助理兼招銀理財董事長劉輝說,資管業務2019年大口徑帶來中間業務收入65億元,同比下降14%。下降主要原因一是高收益資產投放下降。資管新規發布之后,大量非標資產到期,新投放資產補足不了資產缺口,整體收益率大幅下行。
劉輝說,招銀理財思考的邏輯是,盡可能提高投資管理能力,以及相關的系統和風控能力,在此基礎上做大理財產品規模。“有了規模,手續費收入或中間業務收入是一個水到渠成的過程。”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