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中國外匯交易中心(下稱“外匯交易中心”)召開銀行間市場利率期權業務啟動會。交易中心采用線上會議的新形式舉辦會議,27家商業銀行、證券公司出席線上會議,人民銀行金融市場司、貨幣政策司參會指導。
交易中心今年初曾發公告稱,為更好發揮銀行間利率衍生品市場對實體經濟支持作用,滿足市場成員利率風險管理需求,完善利率風險定價機制,經人民銀行批復同意,將于2月24日起試運行利率期權交易及相關服務。
此前發布的《關于試點利率期權業務有關準備事項的通知》,進一步明確了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試運行利率期權交易及相關服務,交易品種為掛鉤LPR1Y/LPR5Y的利率互換期權、利率上/下期權。
所謂利率期權,是一種與利率變化掛鉤的期權,買方在支付了期權費后即取得在合約有效期內或到期時以一定的利率(價格)買入或賣出一定面額的利率工具的權利。當市場利率向不利方向變化時,期權買方可以行權,從而鎖定利率風險;當市場利率向有利方向變化時,期權買方又可以選擇不行權,享受市場利率帶來的優惠。最早在場外市場交易的利率期權是1985年推出的利率上限期權,當時銀行向市場發行浮動利率票據,需要金融工具來規避利率風險。
外匯交易中心表示,凡在銀行間市場進行利率期權交易的成員皆可申請曲線、估值及風險參數、參考結算價服務。為鼓勵市場發展,業務運行前兩年將暫免利率期權的交易手續費。此外,為滿足市場成員利率期權估值與風險管理需要,便利利率期權交易,自利率期權上線首日起,交易中心還將向市場成員提供利率期權隱含波動率曲線、利率期權估值和風險參數計量、參考結算價服務。
據悉,利率期權業務運行首日,包括商業銀行、證券公司以及私募基金等在內的111家金融機構或產品通過審核成為首批期權入市參與者。與會金融機構普遍表示,利率期權是國際市場重要的利率衍生品,銀行間市場新增利率期權產品不僅有利于金融機構進行LPR利率風險管理,也有利于利率市場化改革下商業銀行更有效服務實體經濟。
多家金融機構表示,將推進向境外機構、企業客戶提供LPR利率期權交易服務等工作,幫助企業應對存量或增量LPR貸款對應的利率波動風險。
匯豐銀行(中國)于3月23日率先宣布,在中國銀行間市場利率期權交易啟動首日,完成了其首筆掛鉤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的銀行間市場人民幣利率期權交易,成為首批參與此類交易的銀行。
據悉,匯豐中國23日與一家中資銀行在銀行間市場達成了此筆交易,該交易為掛鉤一年期LPR的利率下限期權。
匯豐中國副行長兼環球資本市場聯席總監張勁秋表示,在新的LPR形成機制下,利率期權作為非線性衍生品工具,能夠完善利率風險定價機制,有助于金融機構和實體經濟平抑利率波動風險,同時對提升利率互換市場的活躍度也有著積極作用。“我們預計,未來銀行間市場利率期權的交易量將逐步上升,這也能為企業管理利率風險提供更好的定價參考。”張勁秋認為,長遠來看,利率類衍生品市場的擴容,將進一步加速推動中國利率市場化的進程。
此外,隨著人民幣利率期權業務的開放,匯豐中國近期還協助一家大型國有企業完成了首筆掛鉤LPR的對客人民幣利率期權交易。該交易為掛鉤一年期LPR的利率下限期權,將企業固定利率的敞口轉化為浮動利率,令企業可以享受利率下行帶來的潛在財務成本節省,同時也限制了風險上限,從而幫助企業優化了人民幣負債結構,有效降低了企業的融資成本。
截至23日上午10點,已有31家金融機構完成交易,共計成交利率期權交易105筆,合計金額79.7億元。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