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部分凈資產規模不足、融資需求較大、發展前景較好的企業,可在外匯管理部門核定規模內借入外債。
更多中小微高新技術企業能夠自主借外債了。國家外匯管理局3月19日發布消息稱,將外債便利化試點范圍擴大至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湖北(自由貿易試驗區及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廣東及深圳(粵港澳大灣區)等省、市。同時,進一步提高北京市中關村(000931,股吧)科學城海淀園區的外債便利化水平。
外債便利化試點是2018年外匯局在北京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率先開展的,允許符合一定條件的中小微高新技術企業在一定額度內自主借用外債。其最大的亮點在于,部分凈資產規模不足、融資需求較大、發展前景較好的企業,可在外匯管理部門核定規模內借入外債。主要是針對部分中小微高新技術企業。
近期,為了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便利境內機構特別是中小企業、民營企業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多渠道籌集資金,緩解融資難融資貴,外匯局還將全口徑外債的宏觀審慎調節參數由1上調至1.25。這意味著國內企業和金融機構可借入更多的外債。
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我國全口徑外債余額超過2萬億美元。外匯局有關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近年來,我國外債的增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境外投資者投資人民幣資產形成的。分析人士認為,外債的增加體現了國際投資者對中國經濟發展、人民幣資產的認可。
外匯局表示,當前,我國外債規模和結構較合理,外債風險總體可控,提高宏觀審慎調節參數在便利境內機構跨境融資的同時,不會引發外債規模大幅上升。
宏觀審慎外債管理的核心,是建立能根據宏觀經濟指標變化調整微觀管理指標的響應機制,通過逆周期的微觀管理指標來調控微觀主體的外債行為,由微觀影響宏觀,以確保宏觀經濟及國際收支波動在可控范圍之內。該政策為中資企業借外幣外債打開一條通道,進一步拓寬了企業融資渠道,降低了企業融資成本。
2015年2月,外匯局將北京中關村、張家港保稅區、深圳前海列為3個外債宏觀審慎試點,統一了中、外資企業外債管理方式,取消審批制,改為外債比例自律,約降低企業融資成本2~3個百分點。2016年,在試點基礎上全面推廣,央行、外匯局建立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政策框架,極大便利了境內機構跨境融資。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