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n id="yec2q"><blockquote id="yec2q"></blockquote></dfn>
<strike id="yec2q"></strike>
  • <samp id="yec2q"><tfoot id="yec2q"></tfoot></samp>
    <kbd id="yec2q"></kbd> <ul id="yec2q"><tbody id="yec2q"></tbody></ul>
  • <ul id="yec2q"><center id="yec2q"></center></ul>
    <ul id="yec2q"></ul><th id="yec2q"></th>
    我已授權

    注冊

    137份銀行理財產品收費研究:超額業績報酬高至100% 銷售管理費率0-0.5%

    2020-03-13 16:34:31 21世紀經濟報道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銀行理財子公司陸續開啟線上直播,投資經理變身網絡主播開啟“帶貨”模式。

      傳統的預期收益型理財下,投資人一般關注收益率、期限、起購門檻等。在銀行理財凈值化轉型進程中,理財產品銷售、管理費用受到關注。

      21資管研究院調查小組針對銀行理財子公司的137份熱銷理財產品進行了大樣本測評(截至2019年12月末),通過對收費、收益、信息披露等多維度展開詳細調查發現,銀行理財產品普遍存在管理費、銷售費用、超額業績報酬收取標準不統一的情況,而且不同銀行理財子公司收費標準差異過大。

      在137份樣本中,有32.84%的理財產品收取高達60%的超額業績報酬,有4.38%的理財產品收取100%超額業績報酬。比如,工銀理財超過一半產品的銷售管理費費率達0.2%-0.3%,而建信理財67%的產品費率處于0.3%-0.4%區間,整體收費比較高。

      需要指出,很多機構在產品說明書中聲明,業績比較基準只是作為收益的參考,不作為實際收益保證,但當機構收取100%超額業績報酬時,用戶能獲得的最高收益就是業績比較基準,超過業績比較基準的收益部分將全部歸銀行所有。

      21資管研究小組認為,在凈值化轉型過程中,銀行理財子公司、公募基金等應抓住機遇,參考發達市場資管機構,將產品銷售導向轉向服務導向,盈利模式也應從過去的“類信貸”下交易的手續費模式,轉向按管理客戶資產規模收取顧問費的模式。

      21資管研究小組2020年還將陸續發布收費、收益、信息披露等其他維度的測評報告,推動投資者對理財產品有更深入的了解。

      137份理財產品調查樣本

      根據《商業銀行理財產品銷售管理辦法》,理財產品銷售文件應當載明收取銷售費、托管費、投資管理費等相關收費項目、收費條件、收費標準和收費方式。

      一般而言,銀行理財子公司產品收取的費用包括七大類:申購費、贖回費、固定管理費、托管費、銷售費、超額業績報酬(浮動管理費)、其他費用(如稅費、交易費、審計費、信息披露費等)。

      21資管研究小組發現,大部分理財子公司不收取產品認購費和贖回費;固定管理費、托管費、銷售費一般采用固定費率方式,但有一定差異,按照每個規定估值日理財產品凈資產的一定比例來每日計提、定期支付;理財產品超額業績報酬的收取更是花樣百出,收取0-100%不等分成。

      根據中國理財網的產品披露信息整理,2019年,銀行理財子公司預售、在售、存續的理財產品共計314份,全部為凈值型,期限大多3年以上至10年。產品發行方包括工銀理財、中銀理財、農銀理財、交銀理財、建信理財、招銀理財。其中,封閉式凈值型、開放式凈值型、混合類凈值型分別占56.20%、43.07%、0.73%。

      以2019全年作為觀察視角,中國理財網登記的314份理財產品中,從各銀行、理財子公司網站、APP、微信公眾號等公開渠道能查到產品產品說明書的僅137份。工銀理財樣本量缺失最大,該公司2019年登記發行202份理財產品,其中11月2日當日登記101份,但其從公開可查產品說明書的只有17份。究其原因,可能與母行將存續產品轉到理財子公司登記時間差有關。工銀理財人士答復21資管研究小組稱,原因是部分產品面向特定人群,不對外披露產品說明書。

      本次測評樣本量137份,收集有效產品數據近萬條,樣本理財產品募集資金總規模上限16777.9億元。測評數量上,樣本占比最高的是中銀理財45份(占比32.85%)、交銀理財30份、工銀理財28份、建信理財27份、農銀理財6份、招銀理財1份。

      超額業績報酬:100%是否合理?

      銀行理財凈值化轉型后,仍向投資人收取“超額業績報酬”,這一現象目前廣泛存在。

      21資管研究小組在本次測評樣本中發現,4.38%的銀行理財收取100%的超額收益,即超額收益全部被產品管理機構拿走;17.52%的銀行理財產品收取80%的超額收益報酬;32.84%的理財產品收取60%的超額業績報酬。值得投資者關注的是,測評樣本中有9.49%的理財產品不收取超額業績報酬。

      超額業績報酬收取比例100%的,是中銀理財旗下6款產品,包括“(江蘇專屬)中銀理財-睿富2019年01期”、“中銀理財-睿富2019年10期”、“中銀理財-睿富2019年09期”、“中銀理財-睿富2019年08期”、“中銀理財-睿富2019年04期”、“(上海專屬)中銀理財-睿富2019年03期”。

      超額業績報酬也稱超額管理人報酬,一般作為銀行理財的浮動管理費收取,在各機構理財產品說明書中叫法不一。招銀理財稱之為“浮動投資管理費”,工銀理財、中銀理財、交銀理財、建信理財稱為“超額業績報酬”,農銀理財稱為“管理人超額收益分成”,本報告統稱為“超額業績報酬”。

      收費方式一般是:若理財產品最終年化收益率≤業績比較基準,機構將不會收取超額業績報酬;若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業績比較基準,對投資收益超過按業績比較基準計算的收益部分,提取0-100%不等作為超額業績報酬。以交銀理財產品說明書為例:“針對投資收益超過按業績比較基準計算的收益部分,產品管理人提取20%作為超額收益!

      資管新規施行之前,銀行理財產品實行預期收益型,為剛性兌付;資管新規施行后,各機構發行的凈值型產品均是打破剛兌的非保本理財,銀行為何還要收取超額業績報酬?

      根據資管新規,“新發行的銀行理財產品不應留存超出預期收益率的投資收益,而要明確核算規則,并將管理費之外的投資收益全部給予投資者。”也就是說,在產品沒有了預期收益率、投資者自擔風險的同時,也可能獲得理財產品的超額收益。既然如此,為何還有機構收取100%的超額收益?

      很多機構在產品說明書中聲明,業績比較基準只是作為收益的參考,不作為實際收益保證,但當機構收取100%超額業績報酬時,用戶能獲得的最高收益其實就是業績比較基準,超過業績比較基準的收益部分將全部歸銀行所有。

      本次測評樣本中,銀行收取的超額業績報酬平均值是43.36%,總體偏高。對于產品為何收取超高或超低的超額業績報酬,在產品說明書中未給出解釋。

      某銀行理財客戶經理表示:“超額業績報酬通常不會在產品官網顯示出來,在產品說明書中會有收費情況的說明,凈值型產品客戶可以自己計算這個比例,但如果客戶不主動提起,我們一般不會告知超額業績報酬這部分收費情況!

      某大行理財子公司則表示:“超額業績的收費與打破剛兌并不矛盾,因為業績比較基準不是銀行承諾一定能達到的,而是銀行設立的一個收益參照,這個做法在國際的資管行業中也是有的!

      在資管新規指導下,打破剛兌的浮動凈值貨幣基金問世,2019年11月浮動費率基金也以全新面貌開閘。

      相比來看,銀行理財產品收取超額業績報酬作為浮動管理費,有利于鼓勵投資經理取得更高業績,但和基金的高報酬相比,理財子公司業績比較基準普遍在4.2%-4.3%區間,在收益本身不高的前提下,部分理財產品仍收取100%的超額業績報酬,存在一定不合理性。

      銷售管理費:最高收取0.5%

      銷售管理費在產品說明書中說法不一。工銀理財和交銀理財稱之為“銷售手續費”,建信理財稱之為“銷售費”,農銀理財稱之為“銷售管理費”,中銀理財、招銀理財稱之為“銷售服務費”。本報告中統稱為“銷售管理費”。

      銷售管理費主要是支付給銀行客戶經理等產品銷售人員的費用。例如,建信理財銷售管理費按照前一自然日產品資產凈值的0.4%年費率計提;招銀理財產品說明書的此項細節最為詳盡,在銷售管理費的計算方式上給予了詳細的示例,銷售服務費率每年0.30%,每個估值日計提,按半年收取;交銀理財在銷售管理費的信息披露最全面,不僅說明了銷售管理費的計提頻率,也告知了詳細的費用收取頻率,該公司按照當日產品份額的0.3%年費率計提。

      銷售管理費的計提頻率上,交銀理財采取“每日計提,按月收取”的方式;農銀理財大部分產品則是“按日收取”;建信理財在產品說明書中聲明“每日計提”,并給出公式,但具體收取頻率卻未寫明;工銀理財對于銷售管理費如何計提及收取頻率完全未作聲明,僅告知會收取的年化銷售管理費費率為0.3%。

      由于各機構接受測評的理財產品樣本數量不一,故通過分析各機構產品銷售管理費費率占比熱力圖,能較為客觀反映真實情況。

      21資管研究小組發現,在銷售管理費費率上,工銀理財的費率占比最高區間是0.2%-0.3%,占比57%;農銀理財占比最高區間是0.1%-0.2%,占比50%;中銀理財82%產品處于0-0.1%區間,在本次測評中費率整體最低;建信理財67%產品處于0.3%-0.4%區間,收費整體最高;交銀理財53%產品處于0.2%-0.3%區間,處于中等;招銀理財發布的1個產品銷售管理費費率是0.3%,處于中等。

      從各機構銷售管理費的平均值來看,建信理財整體收費最高,平均收費0.32%;工銀理財和招銀理財收費次高,達0.3%;農銀理財、交銀理財平均收費0.25%;中銀理財平均收費0.079%,整體最低。

      21資管研究小組發現,交銀理財得利寶私銀系列銷售管理費為零,是所有測評產品中唯一不收銷售管理費的產品。查閱“交銀理財得利寶私銀系列海外穩健凈值型人民幣理財產品”說明書,此款產品雖不收取銷售管理費,但收取贖回費(大部分機構不收取贖回費),業績比較基準高達6%,主要面向私人銀行客戶,私行客戶投資起始金額為50萬元,非私人銀行客戶投資起點金額為600萬元,并以1萬元為單位遞增。

      固定管理費:最高收取0.8%

      銀行既已收取銷售管理費,為何還要收取固定管理費?銷售管理費主要是支付給客戶經理等銷售人員的費用;而銀行收取的固定管理費和基金公司一樣,主要是支付給理財管理人員和相關部門的費用。

      管理費在機構產品說明書中叫法不一,建信理財稱之為“管理費”,交銀理財、工銀理財、中銀理財稱之為“固定管理費”,農銀理財稱之為“投資管理費”,招銀理財稱之為“固定投資管理費”,本報告中統稱為“固定管理費”。固定管理費大部分按日計提,但各機構不僅收費標準不一,收費周期也不一致,農銀理財按日收取,交銀理財按季度收取,招銀理財按半年收取。

      測評的137份理財產品中,整體樣本固定管理費平均值是0.19%,中位數0.15%,最高值0.8%,最低值為0。相比之下,公募債券基金平均管理費費率在0.45%左右。

      其中,交銀理財固定管理費平均收取最高,收費均值達0.25%,其中收取最高的3個產品分別達0.8%、0.7%、0.7%,不過這幾個產品均是面向私人銀行客戶的,業績比較基準高于一般銀行理財產品,高收益高收費符合理財的風險規律。

      申購贖回費:收費趨勢有望歸零

      在本次測評樣本中,137份理財產品的申購費全部為0,收取贖回費的產品僅有8份。

      其中,交銀理財收取贖回費最高,收費產品中以交銀理財“得利寶私銀系列”為主;建信理財主推的明星產品“乾元”建信理財粵港澳大灣區指數靈活配置理財產品(第01期)收取相關贖回費,根據用戶對產品的持有時間分等級收取。

      以“交銀理財得利寶私銀系列專享多元策略1501凈值型理財產品”為例,持有時間低于170天收取1%贖回費,170天至360天收取0.7%,超過360天不收取贖回費。交銀理財產品說明書顯示,該產品是開放式凈值型產品,實際天數是2914644天,是超長期產品。

      21資管研究小組發現,交銀理財收取贖回費的這些產品大部分是交通銀行2014-2017年期間發售的存續產品;資管新規施行后,新發產品中收取贖回費用的僅有2019年5月22日開始募集的“交銀理財沃德睿享債券增強1902凈值型理財產品”,持有時間低于180天將收取用戶0.5%贖回費用。

      針對產品高贖回費收取情況,交銀理財官方回應:“每只產品是根據實際客戶需求、產品定位、產品投資組合構建的方式和銷售渠道的建議來設計的。”

      銀行理財子公司產品贖回費率為0的產品在本次測評中占比94.16%,贖回費全部歸零指日可待。

      托管費:普遍收取0.02%,最高達0.15%

      銀行理財的托管費和基金托管費類似,顧名思義是銀行為用戶保管財產而提取的費用。通常情況下,產品托管費按前一估值日資產凈值的0.02%年費率計提,定期支付給理財產品托管人。

      中銀理財在發行的所有產品中統一收取0.02%的托管費,在產品說明書中普遍給出以下托管費的計算方法:F2=E×【0.02%】÷365;F為每日應計提的產品托管費,E為前一估值日資產凈值,產品托管費每日計提,定期支付給理財產品托管人。

      在137份理財產品測評樣本中,整體托管費的均值是0.03%。其中,交銀理財平均托管費率最高,達0.07%;招銀理財2019年發布的唯一一款理財產品“招銀理財招睿頤養兩年定開1號增強型固定收益類理財計劃”,托管費率為0.05%,位列第二;工銀理財有2款產品托管費率達0.03%,分別是“工銀理財·全球安盈固收類730天封閉凈值型個人理財產品2019年第1期19GS8109”和“工銀理財‘添利寶’凈值型理財產品(XLT1801)”,其余接受測評的產品費率均為0.02%;中銀理財、農銀理財所有產品的托管費率皆為0.02%。

      交銀理財大部分產品托管費率收取比例是0.05%,部分產品高達0.15%和0.1%;中銀理財、農銀理財的收費比例是0.02%。

      對此,交銀理財回應:“本著市場化原則,根據各資管產品的情況和產品實際投資范圍,與托管機構逐只產品商定托管費率,盡力為客戶爭取最大優惠!

    (責任編輯:曹言言 HA008)
    看全文
    寫評論已有條評論跟帖用戶自律公約
    提 交還可輸入500

    最新評論

    查看剩下100條評論

    推薦閱讀

      和訊熱銷金融證券產品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老司机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精品香蕉久久网| 国产精品无码av天天爽| 精品亚洲成在人线AV无码|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精品国产香蕉在线观看网| 精品女同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站| 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 | 日韩精品电影在线| 亚洲狠狠ady亚洲精品大秀|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国产精品|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毛片|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亚洲| 久久精品美女视频|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午夜| 久久人午夜亚洲精品无码区| 国自产偷精品不卡在线| 久久久精品国产Sm最大网站| 麻豆精品在线播放| 亚洲欧洲日本精品|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99久久| 国产乱子伦精品无码码专区|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网址 | 久久夜色撩人精品国产av| 亚洲91精品麻豆国产系列在线 |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国产免费10| 91精品国产高清久久久久久91| 亚洲国产精品线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禁18久久久夂久| 国产精品无套内射迪丽热巴| 国产亚州精品女人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董美香| 亚洲麻豆精品国偷自产在线91|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影院| 日韩视频中文字幕精品偷拍|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在线观看| 国产日韩精品无码区免费专区国产 |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亚洲高清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