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財經智庫資深研究員 湯懿蘭 辛繼召 方海平 周炎炎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銀行理財子公司陸續開啟線上直播,投資經理變身網絡主播開啟“帶貨”模式。
傳統的預期收益型理財下,投資人一般關注收益率、期限、起購門檻等。在銀行理財凈值化轉型進程中,理財產品銷售、管理費用受到關注。
21資管研究院調查小組針對銀行理財子公司的137份熱銷理財產品進行了大樣本測評(截至2019年12月末),通過對收費、收益、信息披露等多維度展開詳細調查發現,銀行理財產品普遍存在管理費、銷售費用、超額業績報酬收取標準不統一的情況,而且不同銀行理財子公司收費標準差異過大。
在137份樣本中,有32.84%的理財產品收取高達60%的超額業績報酬,有4.38%的理財產品收取100%超額業績報酬。比如,工銀理財超過一半產品的銷售管理費費率達0.2%-0.3%,而建信理財67%的產品費率處于0.3%-0.4%區間,整體收費比較高。
需要指出,很多機構在產品說明書中聲明,業績比較基準只是作為收益的參考,不作為實際收益保證,但當機構收取100%超額業績報酬時,用戶能獲得的最高收益就是業績比較基準,超過業績比較基準的收益部分將全部歸銀行所有。
21資管研究小組認為,在凈值化轉型過程中,銀行理財子公司、公募基金等應抓住機遇,參考發達市場資管機構,將產品銷售導向轉向服務導向,盈利模式也應從過去的“類信貸”下交易的手續費模式,轉向按管理客戶資產規模收取顧問費的模式。
21資管研究小組2020年還將陸續發布收費、收益、信息披露等其他維度的測評報告,推動投資者對理財產品有更深入的了解。
137份理財產品調查樣本
根據《商業銀行理財產品銷售管理辦法》,理財產品銷售文件應當載明收取銷售費、托管費、投資管理費等相關收費項目、收費條件、收費標準和收費方式。
一般而言,銀行理財子公司產品收取的費用包括七大類:申購費、贖回費、固定管理費、托管費、銷售費、超額業績報酬(浮動管理費)、其他費用(如稅費、交易費、審計費、信息披露費等)。
21資管研究小組發現,大部分理財子公司不收取產品認購費和贖回費;固定管理費、托管費、銷售費一般采用固定費率方式,但有一定差異,按照每個規定估值日理財產品凈資產的一定比例來每日計提、定期支付;理財產品超額業績報酬的收取更是花樣百出,收取0-100%不等分成。
根據銀行業理財產品信息披露網站——中國理財網的產品披露信息整理,2019年,銀行理財子公司預售、在售、存續的理財產品共計314份,全部為凈值型,期限大多3年以上至10年。產品發行方包括工銀理財、中銀理財、農銀理財、交銀理財、建信理財、招銀理財。其中,封閉式凈值型、開放式凈值型、混合類凈值型分別占56.20%、43.07%、0.73%。
以2019全年作為觀察視角,中國理財網登記的314份理財產品中,從各銀行、理財子公司網站、APP、微信公眾號等公開渠道能查到產品產品說明書的僅137份。工銀理財樣本量缺失最大,該公司2019年登記發行202份理財產品,其中11月2日當日登記101份,但其從公開可查產品說明書的只有17份。究其原因,可能與母行將存續產品轉到理財子公司登記時間差有關。工銀理財人士答復21資管研究小組稱,原因是部分產品面向特定人群,不對外披露產品說明書。
本次測評樣本量137份,收集有效產品數據近萬條,樣本理財產品募集資金總規模上限16777.9億元。測評數量上,樣本占比最高的是中銀理財45份(占比32.85%)、交銀理財30份、工銀理財28份、建信理財27份、農銀理財6份、招銀理財1份。
測評理財產品分布
理財子公司 | 登記理財產品數量 | 已發布產品說明書產品數量 | 測評產品系列 |
中銀理財 | 46 | 45 | 睿富、樂享7天、智富、惠享天天、穩富 |
交銀理財 | 34 | 30 | 得利寶、沃德睿亨、博享長三角價值投資、沃德穩享、穩享精選、穩享固收 |
工銀理財 | 202 | 28 | 添利寶、兩權其美、全鑫權益、全球輪動、恒睿、鑫添益、鑫穩利、全球安盈、恒鑫、鑫天益 |
建信理財 | 32 | 27 | 創鑫、睿鑫、乾元-睿鑫、粵港澳大灣區指數、建信寶、睿智 |
農銀理財 | 7 | 6 | 農銀安心、農銀進取 |
招銀理財 | 1 | 1 | 招睿頤養 |
超額業績報酬:100%是否合理?
銀行理財凈值化轉型后,仍向投資人收取“超額業績報酬”,這一現象目前廣泛存在。
21資管研究小組在本次測評樣本中發現,4.38%的銀行理財收取100%的超額收益,即超額收益全部被產品管理機構拿走;17.52%的銀行理財產品收取80%的超額收益報酬;32.84%的理財產品收取60%的超額業績報酬。值得投資者關注的是,測評樣本中有9.49%的理財產品不收取超額業績報酬。
超額業績報酬收取比例100%的,是中銀理財旗下6款產品,包括“(江蘇專屬)中銀理財-睿富2019年01期”“中銀理財-睿富2019年10期”“中銀理財-睿富2019年09期”“中銀理財-睿富2019年08期”“中銀理財-睿富2019年04期”“(上海專屬)中銀理財-睿富2019年03期”。
超額業績報酬也稱超額管理人報酬,一般作為銀行理財的浮動管理費收取,在各機構理財產品說明書中叫法不一。招銀理財稱之為“浮動投資管理費”,工銀理財、中銀理財、交銀理財、建信理財稱為“超額業績報酬”,農銀理財稱為“管理人超額收益分成”,本報告統稱為“超額業績報酬”。
收費方式一般是:若理財產品最終年化收益率≤業績比較基準,機構將不會收取超額業績報酬;若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業績比較基準,對投資收益超過按業績比較基準計算的收益部分,提取0-100%不等作為超額業績報酬。以交銀理財產品說明書為例:“針對投資收益超過按業績比較基準計算的收益部分,產品管理人提取20%作為超額收益。”
資管新規施行之前,銀行理財產品實行預期收益型,為剛性兌付;資管新規施行后,各機構發行的凈值型產品均是打破剛兌的非保本理財,銀行為何還要收取超額業績報酬?
根據資管新規,“新發行的銀行理財產品不應留存超出預期收益率的投資收益,而要明確核算規則,并將管理費之外的投資收益全部給予投資者。”也就是說,在產品沒有了預期收益率、投資者自擔風險的同時,也可能獲得理財產品的超額收益。既然如此,為何還有機構收取100%的超額收益?
很多機構在產品說明書中聲明,業績比較基準只是作為收益的參考,不作為實際收益保證,但當機構收取100%超額業績報酬時,用戶能獲得的最高收益其實就是業績比較基準,超過業績比較基準的收益部分將全部歸銀行所有。
本次測評樣本中,銀行收取的超額業績報酬平均值是43.36%,總體偏高。對于產品為何收取超高或超低的超額業績報酬,在產品說明書中未給出解釋。
某銀行理財客戶經理表示:“超額業績報酬通常不會在產品官網顯示出來,在產品說明書中會有收費情況的說明,凈值型產品客戶可以自己計算這個比例,但如果客戶不主動提起,我們一般不會告知超額業績報酬這部分收費情況。”
某大行理財子公司則表示:“超額業績的收費與打破剛兌并不矛盾,因為業績比較基準不是銀行承諾一定能達到的,而是銀行設立的一個收益參照,這個做法在國際的資管行業中也是有的。”
在資管新規指導下,打破剛兌的浮動凈值貨幣基金問世,2019年11月浮動費率基金也以全新面貌開閘。
相比來看,銀行理財產品收取超額業績報酬作為浮動管理費,有利于鼓勵投資經理取得更高業績,但和基金的高報酬相比,理財子公司業績比較基準普遍在4.2-4.3%期間,在收益本身不高的前提下,部分理財產品仍收取100%的超額業績報酬,存在一定不合理性。
銷售管理費:最高收取0.5%
銷售管理費在產品說明書中說法不一。工銀理財和交銀理財稱之為“銷售手續費”,建信理財稱之為“銷售費”,農銀理財稱之為“銷售管理費”,中銀理財、招銀理財稱之為“銷售服務費”。本報告中統稱為“銷售管理費”。
銷售管理費主要是支付給銀行客戶經理等產品銷售人員的費用。例如,建信理財銷售管理費按照前一自然日產品資產凈值的0.4%年費率計提;招銀理財產品說明書的此項細節最為詳盡,在銷售管理費的計算方式上給予了詳細的示例,銷售服務費率每年0.30%,每個估值日計提,按半年收取;交銀理財在銷售管理費的信息披露最全面,不僅說明了銷售管理費的計提頻率,也告知了詳細的費用收取頻率,該公司按照當日產品份額的0.3%年費率計提。
銷售管理費的計提頻率上,交銀理財采取“每日計提,按月收取”的方式;農銀理財大部分產品則是“按日收取”;建信理財在產品說明書中聲明“每日計提”,并給出公式,但具體收取頻率卻未寫明;工銀理財對于銷售管理費如何計提及收取頻率完全未作聲明,僅告知會收取的年化銷售管理費費率為0.3%。
由于各機構接受測評的理財產品樣本數量不一,故通過分析各機構產品銷售管理費費率占比熱力圖,能較為客觀反映真實情況。
21資管研究小組發現,在銷售管理費費率上,工銀理財的費率占比最高區間是0.2%-0.3%,占比57%;農銀理財占比最高區間是0.1%-0.2%,占比50%;中銀理財82%產品處于0-0.1%區間,在本次測評中費率整體最低;建信理財67%產品處于0.3%-0.4%區間,收費整體最高;交銀理財53%產品處于0.2%-0.3%區間,處于中等,招銀理財發布的1個產品銷售管理費費率是0.3%,處于中等。
從各機構銷售管理費的平均值來看,建信理財整體收費最高,平均收費0.32%;工銀理財和招銀理財收費次高,達0.3%。農銀理財、交銀理財平均收費0.25%;中銀理財平均收費0.079%,整體最低。
樣本中銷售管理費超過0.3%的產品
排名 | 銷售管理費率 | 產品系列名稱 | 發行機構 |
1 | 0.5% | 個人“全鑫權益”智合-多資產FOF平衡型系列 | 工銀理財 |
2 | 0.4% | 交銀理財博享長三角價值投資系列 | 交銀理財 |
3 | 0.4% | 建信理財“睿智”定期開放式系列 | 建信理財 |
4 | 0.4% | 建信理財“創鑫”科創板打新增強封閉式系列 | 建信理財 |
5 | 0.4% | 建信理財“睿鑫”封閉式系列 | 建信理財 |
6 | 0.4% | 農銀理財“農銀進取”科技創新系列 | 農銀理財 |
7 | 0.4% | 個人“鑫穩利”智合-多資產FOF3個月定期開放系列 | 工銀理財 |
8 | 0.35% | 建信理財“乾元-睿鑫”科技創新封閉式 | 建信理財 |
21資管研究小組發現,交銀理財得利寶私銀系列銷售管理費為零,是所有測評產品中唯一不收銷售管理費的產品。查閱“交銀理財得利寶私銀系列海外穩健凈值型人民幣理財產品”說明書,此款產品雖不收取銷售管理費,但收取贖回費(大部分機構不收取贖回費),業績比較基準高達6%,主要面向私人銀行客戶,私行客戶投資起始金額為50萬元,非私人銀行客戶投資起點金額為600萬元,并以1萬元為單位遞增。
固定管理費:最高收取0.8%。
銀行既已收取銷售管理費,為何還要收取固定管理費?銷售管理費主要是支付給客戶經理等銷售人員的費用;而銀行收取的固定管理費和基金公司一樣,主要是支付給理財管理人員和相關部門的費用。
管理費在機構產品說明書中叫法不一,建信理財稱之為“管理費”,交銀理財、工銀理財、中銀理財稱之為“固定管理費”,農銀理財稱之為“投資管理費”,招銀理財稱之為“固定投資管理費”,本報告中統稱為“固定管理費”。
固定管理費大部分按日計提,但各機構不僅收費標準不一,收費周期也不一致,農銀理財按日收取,交銀理財按季度收取,招銀理財按半年收取。測評的137份理財產品中,整體樣本固定管理費平均值是0.19%,中位數0.15%,最高值0.8%,最低值為0。相比之下,公募債券基金平均管理費費率在0.45%左右。
其中,交銀理財固定管理費平均收取最高,收費均值達0.25%,其中收取最高的3個產品分別達0.8%、0.7%、0.7%,不過這幾個產品均是面向私人銀行客戶的,業績比較基準高于一般銀行理財產品,高收益高收費符合理財的風險規律。
樣本中固定管理費費率收費最高TOP15
產品名稱 | 發行機構 | 固定管理費 |
交銀理財得利寶私銀系列海外穩健凈值型人民幣理財產品 | 交銀理財 | 0.8% |
交銀理財得利寶私銀系列價值精選1702凈值型理財產品 | 交銀理財 | 0.7% |
交銀理財得利寶私銀系列多元策略1701凈值型理財產品 | 交銀理財 | 0.7% |
建信理財“創鑫”科創板打新增強封閉式理財產品2019年第2期 | 建信理財 | 0.5% |
建信理財“創鑫”科創打新增強封閉式理財產品2019年第1期 | 建信理財 | 0.5% |
(江蘇專屬)中銀理財-睿富2019年01期 | 中銀理財 | 0.5% |
中銀理財-睿富2019年10期 | 中銀理財 | 0.5% |
中銀理財-睿富2019年04期 | 中銀理財 | 0.5% |
(上海專屬)中銀理財-睿富2019年03期 | 中銀理財 | 0.5% |
中銀理財-樂享7天 | 中銀理財 | 0.5% |
中銀理財-智富(開放式)1個月(2019年02期) | 中銀理財 | 0.5% |
中銀理財-智富(開放式)1個月(2019年01期) | 中銀理財 | 0.5% |
交銀理財得利寶私銀系列專享多元策略1501凈值型理財產品 | 交銀理財 | 0.5% |
交銀理財得利寶私銀系列債券增強1501凈值型理財產品 | 交銀理財 | 0.5% |
交銀理財得利寶私銀系列債券穩健1401凈值型理財產品 | 交銀理財 | 0.5% |
申購贖回費:收費趨勢有望歸零
在本次測評樣本中,137份理財產品的申購費全部為0,收取贖回費的產品僅有8份。
其中,交銀理財收取贖回費最高,收費產品中以交銀理財“得利寶私銀系列”為主;建信理財主推的明星產品“乾元”建信理財粵港澳大灣區指數靈活配置理財產品(第01期)收取相關贖回費,根據用戶對產品的持有時間分等級收取。
以“交銀理財得利寶私銀系列專享多元策略1501凈值型理財產品”為例,持有時間低于170天收取1%贖回費,170天至360天收取0.7%,超過360天不收取贖回費。交銀理財產品說明書顯示,該產品是開放式凈值型產品,實際天數是2914644天,是超長期產品。
21資管研究小組發現,交銀理財收取贖回費的這些產品大部分是交通銀行2014-2017期間發售的存續產品;資管新規施行后,新發產品中收取贖回費用的僅有2019年5月22日開始募集的“交銀理財沃德睿享債券增強1902凈值型理財產品”,持有時間低于180天將收取用戶0.5%贖回費用。
針對產品高贖回費收取情況,交銀理財官方回應:“每只產品是根據實際客戶需求、產品定位、產品投資組合構建的方式和銷售渠道的建議來設計的。”
銀行理財子公司產品贖回費率為0的產品在本次測評中占比94.16%,贖回費全部歸零指日可待。
樣本中收取贖回費理財產品TOP8
發行機構 | 產品名稱 | 贖回費率 |
交銀理財 | 交銀理財得利寶私銀系列專享多元策略1501凈值型理財產品 | 持有時間<170 天 1%
170 天≤持有時間<360 天0.7% 持有時間≥360 天 0% |
交銀理財 | 交銀理財得利寶私銀系列海外穩健凈值型人民幣理財產品 | 持有時間<270 天 1%
270 天≤持有時間<360 天0.5% 持有時間≥360 天 0% |
交銀理財 | 交銀理財得利寶私銀系列價值精選1702凈值型理財產品 | 持有時間<100 天 1%
持有時間≥100天 0% |
交銀理財 | 交銀理財得利寶私銀系列多元策略1701凈值型理財產品 | 持有時間<170 天 1%
170 天≤持有時間<360 天0.5% 持有時間≥360 天 0% |
交銀理財 | 交銀理財得利寶私銀系列債券增強1501凈值型理財產品 | 持有時間<100 天 1%
100 天≤持有時間<170 天0.5% 持有時間≥170 天 0% |
交銀理財 | 交銀理財得利寶私銀系列債券穩健1401凈值型理財產品 | 持有時間<100 天 1%
100 天≤持有時間<170 天0.3% 持有時間≥170 天 0% |
交銀理財 | 交銀理財沃德睿享債券增強1902凈值型理財產品 | 持有時間<180 天 0.5%
持有時間>180 天0% |
建信理財 | “乾元”建信理財粵港澳大灣區指數靈活配置理財產品(第01期) | 180天≤持有期<270天 0.5%
270天≤持有期<360天 0.25% 持有期≥360天 0% |
托管費:普遍收取0.02%,最高達0.15%
銀行理財的托管費和基金托管費類似,顧名思義是銀行為用戶保管財產而提取的費用。通常情況下,產品托管費按前一估值日資產凈值的0.02%年費率計提,定期支付給理財產品托管人。
中銀理財在發行的所有產品中統一收取0.02%的托管費,在產品說明書中普遍給出以下托管費的計算方法:F2=E×【0.02%】÷365;F為每日應計提的產品托管費,E為前一估值日資產凈值,產品托管費每日計提,定期支付給理財產品托管人。在137份理財產品測評樣本中,整體托管費的均值是0.03%。其中,交銀理財平均托管費率最高,達0.07%;招銀理財2019年發布的唯一一款理財產品“招銀理財招睿頤養兩年定開1號增強型固定收益類理財計劃”,托管費率為0.05%,位列第二;工銀理財有2款產品托管費率達0.03%,分別是“工銀理財·全球安盈固收類730天封閉凈值型個人理財產品 2019年第1期19GS8109”和“工銀理財‘添利寶’凈值型理財產品(XLT1801)”,其余接受測評的產品費率均為0.02%;中銀理財、農銀理財所有產品的托管費率皆為0.02%。
測評樣本中,托管費收費最高的產品排名
收費排名 | 托管費率 | 產品名稱 | 發行機構 |
1 | 0.15% | 交銀理財博享長三角價值投資兩年定開1號理財產品 | 交銀理財 |
2 | 0.15% | 交銀理財博享長三角價值投資18個月定開1號凈值型理財產品 | 交銀理財 |
3 | 0.1% | 交銀理財穩享精選資產1年封閉式1號理財產品 | 交銀理財 |
4 | 0.1% | 交銀理財穩享固收增強1年定開2號(私銀專享)理財產品 | 交銀理財 |
5 | 0.1% | 交銀理財穩享固收增強1年定開1號(私銀專享)理財產品 | 交銀理財 |
6 | 0.1% | 交銀理財穩享固收精選兩年定開1號理財產品 | 交銀理財 |
7 | 0.1% | 交銀理財穩享固收增強6個月定開1號 | 交銀理財 |
8 | 0.1% | 交銀理財穩享固收精選一年定開1號理財產品 | 交銀理財 |
9 | 0.1% | 交銀理財穩享一年定開 1 號凈值型理財產品 | 交銀理財 |
交銀理財大部分產品托管費率收取比例是0.05%,部分產品高達0.15%和0.1%;中銀理財、農銀理財的收費比例是0.02%。
對此,交銀理財回應:“本著市場化原則,根據各資管產品的情況和產品實際投資范圍,與托管機構逐支產品商定托管費率,盡力為客戶爭取最大優惠。”
(21資管研究院將陸續發布銀行理財產品不同維度的測評報告,為投資者提供專業分析。同時開展系列投資者教育活動,敬請關注。)
(編輯:馬春園)
21世紀經濟報道·21資管+
本期編輯 辛繼召
編輯微信:xinjz21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21資管+。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