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陳鵬)“銀行缺的不是資金、不是流動性,銀行缺的是對企業的信心,缺的是對企業信息的掌握。”金融壹賬通董秘、企業金融CEO費軼明3月12日表示,疫情期間,資金緊張并非銀行向中小企業授信時遇到的最主要問題,此次信貸資金流向中小企業遭到阻滯的最大原因是,小企業自身信用瀕臨透支與生產恢復的未知。這導致了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的貸款申請更為謹慎,甚至出現了拒貸現象。
3月12日,胡潤研究院發布《胡潤企業家戰“疫”特別報告》。調研結果顯示,2/3的企業預估今年上半年的營收下滑,住宿餐飲、批發零售和文化娛樂是營收降幅最大的三大行業。企業營收下降的同時,還需承擔房租稅費、人力成本等固定支出,不少企業表示面臨現金流不足的問題。55%的企業表示現金流緊張,僅4%的企業表示現金流沒受到影響。現金流緊張的問題與企業營收呈反比。該問題最主要集中在年營收5000萬以下的小型企業(62%現金流緊張),年營收3億及以上的企業有35%面臨現金流壓力。
為解決中小微企業現金流難題,央行、銀保監會等部門相繼出臺多份重要文件,部署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
在費軼明看來,疫情當前,小微企業面臨的融資問題凸顯,主要體現在政府政策時間緊、小微企業撐不住、金融機構貸不出三方面。疫情發生之后,盡管政府出臺了貼息、擔保等一系列扶持政策,但由于時間緊、經驗少,政策落地的許多細節仍有待明確。“需要解決的是執行的問題,怎樣確保監管和政府出臺的政策能夠被執行到位。”
費軼明認為,在疫情期間,資金緊張并非銀行向中小企業授信時遇到的最主要問題,此次信貸資金流向中小企業遭到阻滯的最大原因是,小企業自身信用瀕臨透支與生產恢復的未知。這導致了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的貸款申請更為謹慎,甚至出現了拒貸現象。
“銀行缺的不是資金、不是流動性,銀行缺的是對企業的信心,缺的是對企業信息的掌握。”費軼明說,另一方面,由于過去部分金融機構在數字化轉型方面投入不足,導致線上全流程信貸系統缺位,制約了疫情期間線上化展業的能力。
費軼明建議,實現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數字化轉型,要聚集金融機構、政府、小微企業三方力量,利用科技的力量為各級機構賦能,搭建數字化平臺,通過全新的、先進的系統來解決風控問題。他提出,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轉型的目標是“五化”,即獲客平臺化、產品場景化、風控智能化、系統模塊化和運營線上化。
費軼明也透露,為了幫助中小企業抗擊疫情帶來的金融困局,金融壹賬通在疫情期間采取了三方面舉措:一是幫助金融機構大力開展線上智能營銷、智能風控、智能催清收等,在線遠程服務中小企業;二是用電子憑證、智能金融超市、供應鏈融資平臺等方便中小企業遠程辦理融資,助力它們正常復工;第三,利用平臺數據和技術力量幫助政府精準施策,助力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和海關貿易融資平臺,全在線遠程解決中小企業的經營難題。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