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2月,信用債發行量1.53萬億元,超過去年同期的1.27萬億元。截至3月5日,信用債總發行量1.86萬億元。
新冠疫情仍在影響企業復工,但發債市場卻一片火熱。
3月5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今年1-2月,信用債凈融資每個月在4200億元以上,創下2016年以來的月度新高。其中1月、2月信用債總發行量分別為7616億元、7693億元,凈融資額分別約為3341億元、3333億元,遠超往年。
債權融資爆發,主要受到“寬信用”影響,包括全球貨幣政策放松預期升溫,監管政策維穩信用風險,城投、地產、制造業等企業受影響程度小于消費類行業等。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企業債、公司債的注冊制新規延續新《證券法》發行條件,與之前規定相比,刪除了對凈資產要求和債券累計余額不超過凈資產40%的要求,但信披要求更為嚴格。預計企業債和公司債的審批和發行效率將大幅提升,未來信用債市場有望擴容。
不過,前兩月的發債狂歡,即將遇到債券到期高峰。3月、4月信用債到期規模分別為6375億元、6641億元,企業將迎來流動性考驗。
企業又掀起發債潮
今年前兩個月債券發行量超往年同期,且發行利率大幅下降。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根據Wind統計,今年1-2月,信用債(包含企業債、公司債、中期票據、短期融資券、定向工具)發行量1.53萬億元,超過去年同期的1.27萬億元。截至3月5日,信用債總發行量1.86萬億元。
與此同時,交易商協會公布的發行指導利率下降。1年期品種利率變化幅度為-15BP至-7BP,3年期品種利率變化幅度為-15BP至-7BP, 5 年期各品種利率變化幅度為-17BP至-9BP,7年期各品種利率變化幅度為-18BP至-9BP。
一位銀行金融市場部人士表示,今年2月市場流動性非常充沛,資金面很寬松,資金利率普遍下行。特別是美聯儲意外降息50BP,引發國內貨幣政策寬松預期高漲,市場預計本月MLF利率和LPR將再度下調,債券收益率全線下行,10年期國債收益率或跌至2016年10月底以來新低。
更多企業正在發債路上,其中不乏百億規模融資,尤其以房地產企業居多。
3月4日,華僑城集團在深交所提交注冊申請發行140億元公司債,擬用于償還金融機構借款、償還前期發行公司債及利息、補充流動資金。房企泰禾集團(000732,股吧)(000732.SZ)公告擬申請發行120億元公司債券,用于償還公司債務、項目建設、補充流動資金。中國萬向控股有限公司、中煤能源(601898,股吧)也在同日披露發行52億元、100億元公司債。
3月2日,廈門禹洲鴻圖地產申請發行130億元公司債。
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債市融資進入高峰。去年三、四季度,信用債融資規模均接近2.5萬億元,大幅超過上半年。根據中央結算公司統計,2019年信用債發行量8.93萬億元,同比增長23.36%。
債市融資大漲的同時,企業違約情況仍時有發生。2020年2月,總計違約了27只債券,違約數量較上月的6只有所增加,共涉及3家違約主體。其中,“15康美債”的發行人康美藥業為首次違約;“19桑德工程SCP001”的發行人桑德環境為首次進行信用展期,且均為民營企業。
不過,信用債呈現結構性分化,發債資質整體上移。2019年,隱含評級在AA以下的低資質企業信用債發行量同比僅增長9%。非國有企業融資環境未見改善。2019年非國有企業信用債發行量同比下降 24.64%,僅占全市場的7.73%。
“寬信用”再進一步
由于企業債券、公司債券全面實施注冊制,發債條件有所放松,貨幣政策傳導“寬信用”再進一步。
發改委明確企業債券發行條件:最近三年平均可分配利潤足以支付企業債券一年的利息,應當具有合理的資產負債結構和正常的現金流量。
交易所對公司債券公開發行條件作出調整,新增“具備健全且運行良好的組織機構”的條件,刪除了“最低公司凈資產”、“累計債券余額不超過公司凈資產的百分之四十”等條件,但強調具有合理的資產負債結構和正常的現金流量。
3月1日,國家發改委、證監會同時發文通知,將企業債、公開發行的公司債由核準制全面改為注冊制。其中,企業債券發行經發改委注冊,中債登為受理機構,中債登、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為審核機構;公開發行公司債券由證券交易所負責發行上市審核,由證監會進行發行注冊。
光大證券(601788,股吧)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張旭表示,上述改革放松了發行條件,無疑會刺激企業債券、公司債券的發行,預計這兩類債券的凈供給將上升。這一改革也是“寬信用”政策的延續,從融資端刺激信用擴張,有效改善債券融資過度萎縮的困境,同時增加融資供給亦是穩投資的重要抓手。
中金公司認為,發行人和中介機構信披和履職義務更嚴格,最終對于發行量的影響取決于主承等中介機構對于發行人資質的認可,因此大概率中高等級和城投發行量會有提升,而低資質民企發行量難有明顯起色。
其中,取消公開發行債券凈資產40%額度限制,整體有利于企業獲取更多的直接融資額度,也符合非標轉標政策方向。但是過去幾年由于債券市場三頭監管,各監管機構在執行上述標準時并不一致,比如短融、超短融并未計入上述限制,公司債發行計算時也并未考慮交易商協會發行中票的情況等。可能有利于對于單一市場比較依賴的發行人的債券融資,比如在交易所融資較多的房地產企業。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