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足條件的金融機構可建立抗疫企業貸款臺賬,確保發行募集資金專款專用,抗擊疫情。
又一項支持抗疫的金融手段出現。
日前,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發布《疫情防控專項同業存單發行規程》,滿足條件的金融機構可建立抗疫企業貸款臺賬,確保發行募集資金專款專用,抗擊疫情。
第一財經記者發現,已有多家銀行發行了抗疫同業存單,發行成本低于同時段的同業存單。例如,招商銀行(600036,股吧)日前發行的抗疫同業存單利率為2.5%,較同期市場平均發行水平低25BP;2月20日,浙商銀行抗疫存單發行利率為2.5%,而2月17日浙商銀行發行的非抗疫存單利率為2.95%,相比降低了45個BP。
不過,同樣是抗疫存單,不同類型銀行發行不同期限,利率存在較大差距。
“大小銀行同業存單發行利率分化,主要受信用分層和流動性分層影響。隨著同業剛兌打破,市場對同業存單的需求結構分化,對中小銀行的風險偏好及資金拆出意愿降低,導致中低評級銀行同業負債成本上升。”東方金誠首席金融分析師徐承遠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銀行為什么有動力發行抗疫專項存單?對拉低機構資金成本有多大的效果?
“疫區銀行今年發行存單的費用全免。其他金融機構也在響應支持抗疫信貸投放。發存單的第一個目的肯定是負債端補充資金,為信貸投放做支撐。因為抗疫信貸投放的利率普遍較低,吸收高成本資金對接,銀行的息差壓力就會上升。疫情存單在政策支持下,可能發行利率可以略低一點,1年期大概2.5%左右,對比來看,現在處于低位的SHIBOR利率也有2.8%左右。所以用疫情存單一方面實現抗疫投放,一方面銀行在一般存款增長乏力的情況下用存單補充點低成本資金。”交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陳冀稱。
徐承遠說,當前銀行攬儲競爭激烈,且新冠疫情直接影響企業春節回款,導致存款壓力加劇。發行同業存單有利于銀行靈活調整負債策略,緩解負債壓力,降低負債成本,防疫專項同業存單發行成本相對普通同業存單更低。根據政策要求,疫情防控信貸投放的利率較低,在此背景下發行防疫專項同業存單,有助于緩解成本壓力。
2月初,公布的《關于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強化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資金支持的緊急通知》顯示,通過專項再貸款支持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支持力度。其中,每月專項再貸款發放利率為上月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減250基點,再貸款期限為1年。金融機構向相關企業提供優惠利率的信貸支持,貸款利率上限為貸款發放時最近一次公布的一年期LPR減100基點。
為支持疫情防控企業貸款投放、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目前還需要采取哪些措施?徐承遠認為,從監管角度,一方面通過政策引導銀行調整信貸額度分配及貸款定價、績效考核等,加強對疫情防控企業的信貸支持,另一方面通過貨幣政策工具加強對銀行流動性支持。從銀行角度,可以針對疫情防控設立專項貸款產品,為企業提供增加授信、提高審批效率、減免貸款手續費和利息等支持。同時針對受疫情影響的企業,銀行可以在一定條件下通過調整還款安排、延長還款期限、無還本續貸等措施進行紓困。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