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2020年1月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統計數據報告。據報告披露,1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256.36億元,同比增長10.7%。
初步統計,1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256.36萬億元,同比增長10.7%。其中,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余額為155.06萬億元,同比增長12.2%;對實體經濟發放的外幣貸款折合人民幣余額為 2.13萬億元,同比下降2.2%;委托貸款余額為11.45萬億元,同比下降7%;信托貸款余額為7.49萬億元,同比下降4.3%;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余額為3.47萬億元,同比下降17%;企業債券余額為23.93萬億元,同比增長13.1%;政府債券余額為38.49萬億元,同比增長16%;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余額為7.42萬億元,同比增長5.4%。
從結構看,1月末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余額占同期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的60.5%,同比高0.8個百分點;對實體經濟發放的外幣貸款折合人民幣余額占比0.8%,同比低0.1個百分點;委托貸款余額占比4.5%,同比低0.8個百分點;信托貸款余額占比2.9%,同比低0.5個百分點;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余額占比1.4%,同比低0.4個百分點;企業債券余額占比9.3%,同比高0.2個百分點;政府債券余額占比15%,同比高0.7個百分點;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余額占比2.9%,同比低0.1個百分點。
注1:社會融資規模存量是指一定時期末(月末、季末或年末)實體經濟從金融體系獲得的資金余額。數據來源于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等部門。
注2:2019年12月起,人民銀行進一步完善社會融資規模統計,將“國債”和“地方政府一般債券”納入社會融資規模統計,與原有“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合并為“政府債券”指標,指標數值為托管機構的托管面值;2019年9月起,人民銀行完善“社會融資規模”中的“企業債券”統計,將“交易所企業資產支持證券”納入“企業債券”指標;2018年9月起,人民銀行將“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納入社會融資規模統計;2018年7月起,人民銀行完善社會融資規模統計方法,將“存款類金融機構資產支持證券”和“貸款核銷”納入社會融資規模統計,在“其他融資”項下單獨列示。
注3:文內同比數據為可比口徑。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