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清所還表示,將力爭在2021年達到業務辦理線上化率50%。
受疫情影響,金融市場的日常交易、清算結算面臨著更多挑戰。上海清算所相關負責人日前對第一財經表示,上清所將推出掛鉤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衍生產品、人民幣利率期權等,并拓寬更為全面的業務線上辦理渠道,力爭在2021年達到業務辦理線上化率50%。
有業內人士分析,相較雙邊清算,集中清算機制大幅減少了業務后臺交割清算的工作量,可有效避免因部分機構受疫情影響無法開展業務而可能發生的連鎖反應,并通過合約替代、凈額軋差方式提升機構結算效率和風險管理能力,預計在“后疫情時期”將更受市場青睞。
基于此,上清所提出了未來清算結算業務的改革發展方向,主要在于兩個方面,分別是豐富產品和升級服務。上清所相關負責人表示,產品方面,將推進本外幣各項中央對手清算產品的優化,完善產品序列,更好滿足市場多樣化、精細化需求;服務方面,將持續探索全流程清算結算業務線上服務,借助新一代綜合業務系統,使之制度化、常態化。
具體而言,記者獲悉,上清所主要產品推出計劃如下:外匯方面,準備將T+1交易、外匯期權組合交易納入中央對手清算,同時優化外幣回購業務,滿足外幣融資需求;利率衍生品方面,將推出掛鉤LPR衍生產品、標準債券遠期實物交割、人民幣利率期權等的集中清算,滿足精細化利率風險管理需求;信用違約互換方面,正探索信用違約互換指數交易清算產品化、豐富指數類型;存續期管理方面,壓縮合約,減輕金融機構衍生品存續期管理難度,降低資本計提要求,減輕日常資金運營工作量。
另外,在提高線上化服務水平方面,將從業務辦理和業務宣介上發力。一方面,支持市場主體在線上辦理各類業務的申請及備案、信息變更及查詢、客服咨詢等工作,力爭在2021年達到業務辦理線上化率50%;另一方面,進一步探索組織人民幣利率、匯率和信用衍生品清算業務的網絡宣傳介紹服務,制作電子化教材,提供遠程一對一支持。
在會員評估方面,上清所稱,將探索更為精細化的會員評估框架,完善會員管理配套機制。此次疫情事發突然,銀行間市場整體規模在春節前后出現了較為明顯的波動,衍生產品交易清算業務規模呈現短期下滑。為了優化特殊時期清算會員管理,將對會員年度評估標準等進行適當調整,提高風險管理能力、操作支持、系統保障等方面在評估考核中的比重。同時,為疫情嚴重地區客戶開辟綠色通道,為其通過代理方式加入提供便利。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