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疫情下的上海經濟現場之三。
沈士軍有點愁。
他創辦的上海銀灣塑膠有限公司主要從事塑料薄膜檢查手套的生產加工,疫情出現以來,公司正加班加點地進行生產。但全國各大醫院需求激增,原材料需要大量采購,公司現金流一下變得有點緊張。
“要么,去銀行貸款?”正思索間,他竟然接到了建設銀行金山石化支行的電話。沈士軍很意外,他并不是建設銀行的客戶,對方怎么知道自己想貸款?
主動出擊 未雨綢繆
原來,建設銀行早已開始根據政府公開的防疫企業名單,主動出擊逐個聯系,了解企業需求,希望以金融助力抗疫。
在詳細了解了沈士軍的情況后,建設銀行很快給出了“擔;鹳J”這一融資方案:由上海中小微企業政策性擔保基金中心與金融機構合作,通過銀政雙方風險共擔模式,為企業提供免抵押貸款。同時,建設銀行還在上海分行貸款價格底線基礎上,將利率再下調了0.5個百分點。
方案確定后,建設銀行上海分行立即啟動綠色響應機制,僅用兩天時間就完成了盡調、開戶、貸款審批等內部流程。擔保中心也開辟政府綠色辦事通道,簡化申報流程,改用在線審核,僅用1小時就完成了全部審批。目前,沈士軍已順利拿到了一筆低息貸款,投入到擴大再生產中。
與沈士軍不同,上海中盈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白濤起初并沒有感受到現金流的緊張。他的公司專門代理德國某呼吸機和ECMO(移動心肺儀),在此次疫情中已向多家定點醫院提供相關設備30余臺。
但有人主動為他“未雨綢繆”。中國銀行上海市靜安支行普惠金融部主任魏巍判斷:“隨著疫情發展,這家企業后續可能需要擴大進口貨源!彪m然客戶尚未提出融資需求,但他已經開始提前為客戶制定增加信貸額度的預案——一方面設計好新的融資方案,并提前與分行審批部門做好溝通,簡化流程。另一方面,與企業建立24小時聯絡,隨時關注著企業的采購進展。
當白濤真的提出希望補充資金時,中行內部各業務環節早已準備就緒,短短一天時間,新增的500萬元抗疫專用貸款額度就已審批完成,并很快放款,幫助企業補充了資金“彈藥”。
“這是一條看不見的戰線,我們銀行人能做的就是及時支援企業,不要讓資金拖抗疫的后腿。”魏巍說。
主動續貸 敢貸愿貸
看著疫情每天的變化,黃老板有些擔心。他是武漢人,自己在上海的公司與武漢聯系密切。
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公司一個下游客戶是武漢制造企業,受疫情影響,需要延長付款賬期。沒了這筆收入,自己公司原定于1月末要到期償還的460萬貸款,就沒錢還了。想來想去,黃老板還是決定求助銀行。
“什么?現在不用還了?”浦發銀行(600000,股吧)上海張江科技支行的回答讓黃老板驚訝。原來,銀行方面主動為他選擇了無還本續貸方案,并給予了最優惠的利率政策。這就意味著,黃老板無需歸還原貸款本金,就可以把之前的貸款期限順延一年!皼]想到還有這種操作,真是解決了我的燃眉之急!
民生銀行(600016,股吧)上海分行在排查過程中,也發現了一家受困小微企業。這家企業在年前將資金支付了一筆預付款,本計劃年后回籠應收款后,就可以歸還2月11日到期的230萬貸款。但疫情突發,相關企業均無法開工,應收款無法按期收回了。民生銀行第一時間指導客戶,通過手機銀行完成了無還本續貸當日申請、當日審批,并足不出戶完成了遠程面簽,實現了新舊貸款無縫對接。
過去,這種無還本續貸對于銀行而言,意味著風險。但在此次疫情中,不少銀行開始主動為企業選擇無還本續貸模式,真正做到了敢貸、愿貸、能貸。浦發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風險并不意味著禁區。這次疫情對于銀行而言,既是風險防控的挑戰,更是突破自我的機會。”
主動讓利 降費延期
“我們現在能享受這么低的利率了?”一位小企業主收到上海銀行推送的消息,有些不敢相信。
2月9日,在上海出臺28條支持企業抗疫發展措施的第二天,上海銀行已經開始落實讓利措施,使疫情防控期間相關貸款利率參照同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至少減25個基點,目前為不高于3.9%。上海銀行方面表示,各分行向疫情防控重點企業發放的貸款,由總行給予利潤補貼。
在此之前,上海多家銀行已經開始主動降低費率,換來相關企業的輕裝上陣。恒豐銀行上海分行對受疫情影響嚴重的小微企業貸款,在現行基礎上將利率下調0.5個百分點,并免收小微客戶抵押登記費、貸款服務費等費用。民生銀行上海分行對受疫情影響嚴重且已造成貸款逾期的,提供罰息減免、征信保護等救助措施;對疫情重點保障企業、疫情防控相關行業的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給予優惠貸款利率,并將相關企業移動支付收款交易手續費從0.38%下調為0.2%。
外資銀行也開始鼎力相助。匯豐中國上海分行發現一些客戶在信用證、商業承兌匯票到期日當天,賬戶上沒有足額資金,調查顯示是由于疫情影響或無法開工所致。該行果斷選擇在客戶開工前為其臨時墊款,并酌情減免客戶因墊付產生的利息,也不將墊付的資金作為逾期資金錄入征信系統。同時,對未開工企業無法按期歸還的貿易融資進行延期處理,對延期期間產生的利息酌情予以減免。
銀行這些真金白銀的主動讓利,正在為企業解除資金方面的掣肘。不管在抗擊疫情中,還是在疫情結束后,沒有了這些顧慮,輕裝上陣的企業們才能走得更穩更遠。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