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進一步加快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和金融支持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相關部門再出重磅扶持政策。
2月14日,央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與上海市政府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快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和金融支持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意見》。
《意見》在積極推進臨港新片區金融先行先試、在更高水平加快上海金融業對外開放、金融支持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方面提出30條具體措施。
其中包括試點符合條件的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按照商業自愿原則在上海設立專業子公司,投資臨港新片區和長三角的重點建設項目股權和未上市企業股權,鼓勵保險機構依法合規投資科創類投資基金或直接投資于臨港新片區內科創企業;
支持外資機構設立或控股證券經營機構、基金管理公司在上海落地,推進人身險外資股比限制從51%提高至100%在上海率先落地。對境外金融機構在上海投資設立、參股養老金管理公司的申請,成熟一家、批準一家。鼓勵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在上海設立專業資產管理子公司。試點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參股境外資產管理機構等在上海設立的理財公司。探索保險資金依托上海相關交易所試點投資黃金、石油等大宗商品。
積極支持符合條件的科創企業上市融資,鼓勵各類知識產權服務與評估機構積極開發構建專利價值評估模型或工具,促進知識產權交易和流轉,研究支持為外國投資者直接參與科創板發行和交易提供便利匯兌服務。
支持金融機構和大型科技企業在區內依法設立金融科技公司,積極穩妥探索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新技術在金融領域應用,重視金融科技人才培養。
鼓勵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原則為臨港新片區內高新技術產業、航運業等重點領域發展提供長期信貸資金,支持區內重大科技創新及研發項目。鼓勵金融機構在“展業三原則”基礎上,為區內企業開展新型國際貿易提供高效便利金融服務,支持新型國際貿易發展。
促進人民幣金融資產配置和風險管理中心建設。發展人民幣利率、外匯衍生產品市場,研究推出人民幣利率期權,進一步豐富外匯期權等產品類型。繼續擴大債券市場對外開放,進一步便利境外投資者備案入市,豐富境外投資者類型和數量。逐步推動境內結算代理行向托管行轉型,為境外投資者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提供多元化服務。
央行副行長陳雨露表示,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是我國長期堅持的政策導向,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不會受到疫情影響。金融業是競爭性行業,擴大開放有助于引入競爭,促進繁榮和創新。從實際工作推進看,疫情并未影響既定的金融開放措施落地節奏,相關外資機構準入及法律修訂工作依然在有序進行。這次《意見》的出臺,就是一次對接國際高標準規則,在更高水平上推進金融開放的充分體現。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